明朝那些事兒(2)
他把朱祈鎮看得太簡單了,這位太
上皇飽經風雨,深通人心,對徐有
貞的動機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貞
這麼做是為了報私仇,卻想借刀殺
人,讓他背負一個殺功臣的惡名。
這種虧本生意,他怎麼肯做?
徐有貞情急之下,想出了另一個殺
于謙的理由。
徐有貞昂頭大聲說:「不殺于謙,
此舉無名!」
朱祈鎮被驚醒了。他突然意識到徐
有貞是對的。
所謂「奪門之變」是一場政變,並
沒有正當的名義,而照徐有貞所
說,于謙等大臣都準備立外藩王為
帝,在這種情況下,若不殺掉于
謙,樹立一個陰謀集團的典型,向
全國表明自己行為的被迫性和正
義性,「奪門之變」的合法性就不
復存在。
沒辦法,這個惡名不背也得背了。
于謙,你非死不可!
徐有貞笑了,他知道皇帝已經動了
殺機,但皇帝絕想不到的是,他其
實已經踏入我設下的圈套。因為所
謂于謙非死不可,不過是一個複雜
的邏輯陷阱,而這個陷阱之所以能
奏效,則完全是建立在于謙準備立
外藩王為帝的謊言基礎上。
這確實是一個複雜的邏輯陷阱,直
到2年後,另一個聰明人李賢才為
朱祈鎮揭開了其中的奧妙。
很快的,關在牢中的王文與于謙都
知道自己的罪名---迎立外藩。這
是極為嚴重的罪名,不但要殺頭,
還要滅族。王文一聽就急了,他準
備為自己申辯。
王文很有自信,因為所謂迎立藩
王,必須使用金牌召藩王入京,而
他和于謙都沒有動過金牌,所以在
他看來,這個罪名很容易駁倒。
可是于謙卻笑著對王文說:「這是
石亨他們指使的。申辯有何用?」
事情確實如于謙所料的那樣,主審
官最後查無實據,沒有辦法,只好
向徐有貞請示如何辦理這個難題。
徐有貞到底是政治流氓,他不假思
索地說了一句話,解決了這個難
題。估計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句話
會成為千古名句,為後人唾棄不
已。他的這句話是:「雖無顯跡,
意有之。」官員們濃縮了他的意
思,將其提煉為更傳神的兩個字
「意欲」,並最後以此定罪。
在中國歷史上,臭名昭彰的程度足
以與此句匹敵的只有那句「莫須
有」。「莫須有」殺掉了岳飛,「意
欲」殺掉了于謙。
(待續)
2020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