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變老?
1997年,英國的威爾瑪博士團隊成功地讓複製羊「桃莉」誕生。5年後,又陸續誕生複製鼠、複製牛、複製豬、複製貓。在技術上,要誕生複製人也有可能。不過由於許多人反對,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紛紛制定法律,禁止複製人。
人如果不斷複製,遺傳基因一定會累積異常。事實上,已經有複製動物產生種種內臟器官障礙的情形。科學家指出自然的有性生殖可以防止遺傳基因的劣化。
另一方面,「幹細胞」在再生醫療上可能發揮的極大能力,近來受到科學家的注意。「幹細胞」能夠培育出種種組織和內臟器官,像一棵樹幹,因而取名「幹細胞」。如果只是將他人的胚性幹細胞(ES細胞)培育成的組織或內臟器官,移植到患者身上,會引起排斥反應。但是若使用複製技術,便可以避免排斥反應。不過這個技術如果遭人惡用,還是會產生複製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老人」是指65歲以上的人。而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高齡社會」是指總人口中,「老人」所佔的比例超過7%。
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78.07歲,女性為84.93歲,都是世界第一。2000年,日本的高齡化率為17%,6人中有1人是「老人」。2002年則有18%是「老人」。預計到了2020年,日本的高齡化率為25%,4人中有1人是「老人」,成為世界第一的高齡國家。
65歲以上的老人患癡呆症的機率為5%。
胸線在免疫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過胸線的退縮,很早就開始。10歲左右,胸線的重量只有出生時的60%。30歲時,成為30%。60歲時,不到10%。
「壽命」和「老化」不同,「壽命」由遺傳基因決定,「老化」的速度則可因努力的結果而減緩。生物能夠活的最長期間稱為「最大壽命」。「最大壽命」由遺傳基因決定,人類的平均壽命因為醫療水準的提升與衣食住的改善而延長,但是最大壽命則幾乎沒有延長。頂多是120歲。最大壽命由遺傳基因決定,如果沒有實施遺傳基因的操作或再生醫療,最大壽命便不會延長。根據金氏紀錄,世界最長壽的人是法國的一位女性,享年122歲。現在仍活著的最長壽者是日本的一位女性,114歲。
昆蟲和鲑魚等部分魚類,生殖完畢後,壽命也告結束。因為生殖完畢後,老化急速進行,或者還來不及老化就死了。自然界有許多這樣的生物,像人類這樣有漫長的老後時期,比較少見。
老鼠的最大壽命為3年,馬為50年,大象為80年,人類為120年。似乎體型較大的動物比體型較小的動物還長壽。
有趣的是一生所消耗的能源總量,任何動物都差不多。換言之,動物的最大壽命與每天能源的消費速度成反比。能源消費速度越快的動物,壽命越短。壽命短的小型動物由於相對表面積大之故,為了保持體溫,必須消費很多能源。還有,小型動物每移動一定的距離,必須消費很多氧氣。緩慢行動的大型動物,能源消費速度慢,因而長壽。
對老鼠進行飼料限制,結果長壽。換言之,為了消化食物所消費的能源變少,而且由於消費的氧氣量變少之故,因而長壽。相反的,如果過度運動,能源消費量急速增加,就會短命。不過,如果完全不運動,也會短命。結論是必須適度運動。
個體的壽命有2種,1種是「遺傳性壽命」,1種是「環境性壽命」。越高等的動物,後者的比重越大。人之所以很難活完「最大壽命」,是因為壓力和種種環境因素促進老化之故。
科學家認為人之所以老化,有3種理論。第1種是「預定說」,認為人之所以老化,因為有特定的老化遺傳基因已經預定好了。第2種是「異常蓄積說」,認為細胞中的DNA、蛋白質和脂質蓄積種種異常,而引起老化。這些異常主要是因為體內產生的活性氧、積種隨著食物進入人體的化學物質、戴奧辛等環境污染物質、紫外線和放射線等所引起。這些東西隨著年齡增加,在體內蓄積,讓身體成分劣化,而引起老化。第3種是「體細胞廢棄說」。體細胞是生殖細胞以外構成身體的細胞。體細胞藉著氧氣,以線粒體,產生能量。在這過程會產生少許的活性氧。活性氧會傷害DNA和蛋白質,逐漸蓄積異常。
細胞內產生的大多數活性氧,會被稱為「SOD」的酵素分解,但是隨著年齡增加,「SOD」的活力會逐漸減少,除去活性氧的能力便下降,而引起細胞老化。減少攝取食物,之所以能延長壽命,理由是減少卡路里,可以減少線粒體產生的活性氧。
神經元(neutron)的老化速度如果很快,會引起阿茲海默症。隨著年齡增加,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便提高,65歲以上為5-8%,75歲以上為15-20%,85歲以上為25-50%。
「年齡固有死亡率」是某個年齡的人,在1年之間幾個人死亡的機率。機率若為1,表示某個年齡的人都會死亡。機率若為0.1,表示某個年齡的人,每10人之中有1人會死亡。嬰兒出生時,由於先天的缺陷與感染,死亡率較高。10歲左右,死亡率最低。20歲左右,死亡率快速上升,因為年輕人開車時喜歡飆車,容易造成車禍。
日本的學者檢查有很多長壽者的沖繩600位百歲人瑞的遺傳基因,發現他們有共同的遺傳基因。這個遺傳基因在第6染色體,稱為「DR遺傳基因」。「DR遺傳基因」有20種,由於從雙親各遺傳「DR遺傳基因」組合,因此有400種組合。
影響壽命長短的因素不只是遺傳基因,還包括生活習慣和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2種。外部因素為例如種種傳染病與汽車排放的廢氣。內部因素為例如因壓力而產生的活性氧。或者服用藥時,藥在肝臟代謝時,也會產生活性氧。活性氧讓我們的身體環境惡化,減少壽命。
延長壽命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攝取卡路里。科學家對老鼠做實驗,餵老鼠吃普通飼料時的平均壽命為23個月,餵老鼠吃低卡路里的飼料時的平均壽命為33個月,延長了1.4倍。
美國老年學研究所對與人類相近的紅毛猩猩做實驗,發現減少攝取卡路里30%的節食組比飽食組,在癌症、心肌梗塞、糖尿病的疾病發生率少很多,因而較長壽。
另外,科學家又對有高血壓基因的老鼠做實驗,減少其鹽分的攝取量,結果延長壽命。對同樣有高血壓基因的老鼠做實驗,增加其鹽分的攝取量,結果3個月後,所有的老鼠都因腦溢血而死亡。但是在飼料中加入大豆、海藻、食物纖維、鈣、鉀等物質,則壽命變成2倍以上。這些物質都有助於將鹽分中的鈉排出體外。
魚油中含有豐富的DHA和EPA,有助於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防止動脈硬化。魚介類含有的牛磺酸(taurin),則可以降低血壓。不過最能防止動脈硬化的是維他命C與維他命E等擁有抗氧化作用的維他命,一起攝取的話,會提高效果。
沖繩之所以有很多人瑞,可能是當地盛產苦瓜等蔬菜和水果,沖繩人常吃之故。
不過,生命的長短固然重要,比生命的長短還要重要的一件事是,生命的意義。
松下幸之助說︰「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達文西的墓碑上刻著下列一些話︰
充實的人生很長,
充實的每一天讓你好眠,
充實的生命讓你在平靜中去世。
(全文完)
理州上 2012年11月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