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一本書去巴黎(2)
拉法耶特在美國是一個不得了的英雄,可是這個橫越了兩個革命的傳奇人物,在自己的家鄉法國,他的歷史地位卻始終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拉法耶特2歲時,父親死在戰場。後來母親和外祖父又相繼去世,13歲的拉法耶特就成了孤兒。19歲時,美國革命開始了。拉法耶特渴望成功立業的理想,使得他極端討厭國王宮廷裡的奢侈、虛偽和無聊,希望尋求一個能夠滿足雄心壯志的地方。也許這就是拉法耶特嚮往美國革命的原因之一。可是,投奔美國革命,他不是特例,也就是說,當時生活優渥的法國貴族的心,相當普遍地在被一種超越自身利益的精神所激盪。
1776年,北美向法國派出特使和路易16的大臣秘密談判。當時法國政府還沒有公開支持北美革命,只是悄悄地向北美送去砲兵軍官和技術人員。可是,這個消息在貴族中很快傳開,於是,有很多法國貴族青年纏著這位特使,要求去北美參加革命。這些志願者裡,有公爵、將軍、侯爵,甚至主教。
因此,當拉法耶特在家裡宣佈,他和他的妻兄,還有其他朋友要到北美參加革命時,他們被崇拜的貴族青年包圍了起來,到處響著「自由、自由」的呼聲。
路易16在1776年還不打算和英國徹底鬧翻,所以,路易16拒絕批准拉法耶特出國。拉法耶特於是自己掏錢買下了一條船,命名為勝利號。1777年,19歲的拉法耶特拋下了懷孕的妻子,帶著貴族志願者們揚帆出航。勝利號飄盪了56天,抵達喬治鎮,然後前往大陸議會首都費城。
糟糕的是,大陸議會不要他們。因為有太多的法國人來到北美,要求參加革命,來的都是貴族,照規矩都該是軍官待遇,北美軍隊沒有那麼多軍官位置,弄得美國人見了法國志願者都頭疼。最後,拉法耶特等人只得到一個勸告︰這兒不需要那麼多軍官,你們回去吧。
拉法耶特對這個人說︰「你給我進去,大聲重複我的話︰在我做出如此犧牲以後,我有權要求兩項優惠︰一是不要一分一厘,我自己出錢服役,二是我從現在開始就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軍。」那人還真的照做了。
拉法耶特的激情,他特殊的要求︰不領軍餉,不要官銜,只要參加戰鬥,為理想獻身,都使美國人刮目相待。結果他被授予少將頭銜,任命為華盛頓將軍的志願助手。他帶來的幾個人,都由他自己給他們發軍餉。而他本人,直到他離開美國為止,始終沒有領過美國軍隊的一分錢。他還賣掉自己在法國的城堡,捐給了窮得揭不開鍋的美國革命。
拉法耶特與華盛頓將軍形同父子,出入戰場。美國描寫華盛頓在戰場上的美術作品中,華盛頓將軍的身邊,總是有一個年輕人,這就是法國貴族拉法耶特。
1778年,在富蘭克林的努力之下,法美簽署了同盟。1779年,拉法耶特回到法國,他勸說路易16給予美國革命更多的援助。當他要回到美國時,路易16讓他帶信給華盛頓︰法國決定增援美國革命。
拉法耶特的第二次到來,是美國獨立戰爭走向勝利的轉折。拉法耶特出席了英國的投降儀式。
1783年,拉法耶特寫信給華盛頓,敦促他廢除美國的奴隸制度。回到法國後,他加入了法國黑人之友協會。1786年,他和妻子在法屬幾內亞買下一塊地,打算用於自由黑人的試驗,讓自由的黑人在這兒得到培訓,能夠依靠自己的勞動得到財政上的獨立,從而得到真正的自由。
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以後,拉法耶特寫信給華盛頓,對美國憲法提出了批評,第一是裡面缺少了權利法案的條款(權利法案在1791年加入憲法),第二是沒有規定總統的任期限制。這兩項批評都堪稱先見之明。
拉法耶特在路易16面前爭取新教徒的合法地位。1787年,法王面臨財政破產,召集貴族會議諮詢,拉法耶特是144個會議成員中最年輕的人。其他人都在談論貴族在公共政策中應該有更大的作用。拉法耶特強調國王應該實行2樣改革;一是解放新教徒,二是召開國民大會來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
1787年,路易16採納了他的第一條建議,給予新教徒以基本權利。而他的第二條建議,當1789年終於召開三級會議的時候,直接引向了法國革命。
法國革命前10年,拉法耶特回到法國,說服了路易16資助美國革命,造成的法國財政困難,是導致大革命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三級會議期間,拉法耶特的活動集中在提倡限制行政權力和保障基本人權。
拉法耶特這樣的貴族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幫子。這是法國革命前的貴族狀況的一個縮影。在法國革命即將來臨的時候,這些「革命貴族」,不在美國享受革命成功之後的巨大聲譽,而是在聽到法國改革的風聲後,就紛紛回來,決心為祖國的變革做一番努力。
在三級會議代表的推選中,拉法耶特被貴族們選為他們的270名代表之一。按照傳統,在三級會議之前,各級會議代表必須向國王提交他們的「陳情書」。在第二等級的貴族陳情書中,他們的要求有︰起草一份人權宣言,確認人的自由,確保人的安全;廢除奴役制;禁止隨意拘捕的國王密札;為窮人設立免費辯護人,廢除刑訊拷問;保障財產不受侵犯,保障宗教自由,出版自由。所有人有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政府;確立君主立憲制。
法國革命的象徵,就是攻陷巴士底獄。它被攻陷的那天,1789年7月14日 ,就是今天的法國國慶日。
路易14入葬才2天,替年幼的路易15攝政的菲力普公爵就下令對巴士底獄囚犯實行甄別,原則是,除了確實對社會有重大危害的重刑犯,其餘一律釋放。
這應該是巴士底獄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因為釋放過程本身,就是對老國王路易14時代的專制的一次清算。巴黎人在釋放過程中看到,上百名被釋放者,都是由老國王簽署所謂「密札」,即空白逮捕令抓進去的,大多是宗教迫害、政治迫害的犧牲品。他們沒有享受過公正審判的權利,甚至沒有確定的刑期。
給巴黎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個孤苦老人,他滿頭白髮,已經在巴士底獄被關了35年。他不知道自己被捕的原因,也從來沒有受到審判。他完全被關糊塗了。在跨出巴士底獄後,他非常驚恐和困惑。他沒有地方可去,也無法習慣自由。最後,他要求回到監獄渡過餘生。他在獲准後重新入獄。
理州上 2012年1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