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遺傳基因的真相

遺傳基因的真相
現在遺傳基因正以「自由與平等之敵」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因為遺傳基因是疾病的原因,也是能力界限的原因之故。在古希臘,人們就認為人的能力優劣是與生俱來。柏拉圖在著作「理想國」中,認為人一生下來就可分為「金人」、「銀人」、「銅人」、「鐵人」。為政者必須是「金人」。那個時代,人們認為教育不會勝過天生的才能。但是在現代,教育界則不喜歡承認遺傳基因左右才能。
現在街上到處可以見到提升智慧或學力的教育產業——幼兒教室、升學補習班、外語補習班、證照補習班。望子成龍的父母親為了讓子女進入好學校,出生後,不,出生前,就開始絞盡腦汁在子女身上做投資。教育的可能效用被大家認為無限大。人們認為只要給予適當的環境以及努力,任何人都不會被遺傳基因束縛,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無限發展自己的能力。但是這卻是空幻的願望。假如真是如此,那麼為何有些人考前努力讀書,成績卻遠不如聰明的同學?
心理學史上曾發生一個最有名的實驗資料捏造嫌疑事件「巴特事件」。這個事件讓人們認為行動遺傳學是騙人的學問。討厭「遺傳基因影響人的心靈與行動」的人,則很高興拿這個事件來宣傳行動遺傳學的「污點」。
巴特(1883-1971)是英國心理學界極有名的學者。他去世後才有人指控他捏造實驗資料。事情的發端是美國的心理學者建森於心理學雜誌發表論文「我們能提升多少智能與學業成績?」
美國於1969年受到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衝擊,極思提高人民的教育水準,在全國展開早期教育計畫。建森在這個計畫開始10年後,寫論文指出這個計畫失敗了。理由是遺傳80%決定了智能。他還指出白人與黑人在智能上的差距,並且說其原因在於遺傳。一時之間,「建森主義」成了人種歧視主義的代名詞。
在標榜民主主義的現代社會,「人人生而平等」是大家的共識。建森卻推翻了這個共識。
不只是建森,1973年,美國的行動學者哈恩斯坦著「IQ與競爭社會」,指出既然遺傳決定了智能,只是製造環境上的平等,反而會讓遺傳的差異變明顯。此外,1996年加拿大的心理學者拉休頓著「人種、進化、行動」,也同樣討論人種與遺傳的關係,引起很大的論爭。
日本學教育者鈴木鎮一認為「才能不是與生俱來」、「人是環境之子」、「任何孩子的成就都靠如何養育」。鈴木鎮一的教育法稱為「母語教育法」。不管是聰明的孩子或愚笨的孩子,都可以將母語學得很好。所以只要具備母語的學習環境,任何人都可以將小提琴拉得很好。
鈴木鎮一是「環境主義」者,他認為人是「環境之子」。
一般對教育界人士而言,比較無法接受遺傳理論,因為如果人的能力完全由遺傳決定,那麼教育就毫無意義了。教育如果要有意義,遺傳就不能決定一切。
「行動遺傳學」不是「遺傳論」,它同時重視遺傳與環境兩個因素。教育當然重要,環境也當然重要,而且我們不應該以遺傳為理由歧視他人,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每個人在遺傳上的確有差異。正確的方式是首先承認遺傳對人的影響,然後再研究環境與教育對人的影響。
據研究,在智商的相關性上,同卵性雙胞胎的相關性是0.72,異卵性雙胞胎的相關性是0.42
事實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智商影響相當大。父母親的家庭談話如果大多是知性內容,父母親如果對孩子的教育很熱心,孩子的智商就會有正面發展。
「行動遺傳學」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遺傳深深影響人的行動」。第二個結論是,「共有環境的影響幾乎沒有」,第三個結論是,「每個人的差異大多是來自非共有環境的影響」。
在不久的未來,嬰兒出生時,人類可以用檢查遺傳基因的方式,知道這個嬰兒的才能與性格的優缺點。甚至人類可以挑出雙親擁有的優秀遺傳基因,以人工授精的方式,有計畫地生出優秀的下一代。1997年的科幻電影「GATTACA」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人們認為「挑出雙親擁有的優秀遺傳基因,以人工授精的方式,有計畫地生出優秀的下一代」是理所當然的事,自然生殖反而是野蠻的事。
男主角的雙親卻選擇自然生殖,讓神來決定嬰兒的優缺點。結果,男主角誕生之後,果然具有很多與生俱來的缺點。他的弟弟相反的是由人工授精的方式誕生,因此任何方面都比男主角優秀。
然而男主角擁有野心,為了實現他的願望,即使違法的事,他也會做。後來他遇到一位擁有優秀遺傳基因卻失意的男子,在對方的協助下,男主角終於實現他的願望。電影情節緊張,讓觀眾深思遺傳基因對人生的意義。
當男主角剛誕生的時候,護士從嬰兒的足部採取一滴血液,進行遺傳基因檢查。護士讀出電腦上顯示的檢查結果︰「精神病發生率60%,躁鬱症發生率42%ADHD發生率89%,心臟病發生率99%,確定壽命為30.2歲。
這可不是荒誕不經的事。遺傳基因檢查已經發生在現實的世界。美國和日本就有這樣的遺傳基因檢查公司。「GATTACA」所描述的世界已經近在眼前。日本的遺傳基因檢查公司替顧客檢查學習、EQ、音樂、繪畫、舞蹈、運動6個領域的遺傳基因,費用為58千日圓。
不過,並非只有靠遺傳基因就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未來,環境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智能與性格。這讓人們充滿希望。因為遺傳是由雙親傳下來的,與自己的意志毫無關係。但若是環境,則多少有改善的可能。即使遺傳到不好的東西,仍然有可能透過好環境來克服。
一般而言,學業成績有40%受遺傳影響。價值觀則有30%受遺傳影響。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由長和寬來決定。如果有人問︰「長和寬,哪一個比較重要?」你一定會回答︰「兩者一樣重要。」環境和遺傳的關係也是如此,兩者一樣重要。但是若有5個長方形,每個長方形的長都一樣,只有寬各自不同,那麼要決定哪一個長方形面積較大,就完全看每個長方形的寬有多長而定。如果只考慮你一個人,遺傳已經確定(長方形的長),那麼要決定面積有多大,就完全要看環境(長方形的寬)而定。不過如果考慮許多人,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每個人的遺傳(長方形的長)都不一樣。
人再怎麼想要「利己」,終究會顯現出「利他」的行動。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個人為了想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就算心裡不情願,也必須去工作賺錢。然而去工作賺錢,便是貢獻社會,便是一種「利他」的行動。
家庭環境固然重要,不過有時候,孩子遺傳到的性格也會影響家庭環境。例如孩子如果是個過動兒,令雙親很頭痛,很難教養,結果雙親最後或許會對這個孩子很粗暴或採取拒絕的態度,讓孩子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社會階層低的家庭,雙親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比較會影響孩子的智能發育。
據研究,一個人收入的多寡,有42%可以用遺傳來解釋,環境因素只佔8%,剩下的50%或許是機運。
(全文完)
理州上  20121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