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經濟主宰力(2)
大前研一認為,台灣擁有精通中、日、
英三國語言的人才,擁有過去成功的發
展經驗,累積了誠實可靠的信譽。因此
台灣可以告訴全世界:「借助台灣的數
位科技和對中國人情的瞭解,有助於你
們在中國經商更方便且成功。我們在大
陸有成功的經驗(康師傅),我們瞭
解當地的市場機制和管理方式。」讓
想進出中國的人都有「和台灣人一起
到中國發展吧」的想法。
台灣政府不喜歡台商西進大陸,大前研
一認為,除了政治上的國家安全理由外,
經濟上,台灣政府認為,西進大陸將造
成台灣產業空洞化,拖垮台灣經濟。
然而,大前研一認為,這是錯誤的想法。
產業外移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一
個國家開始富裕,人民所得水準提高,
人力與土地成本也會跟著提高,對於
環境與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會提高。到了
這個階段,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上
升,企業也必須另謀生路,發展新生命。
1970年代,美、日兩國都同樣遭遇這個
問題。
大前研一認為解決的方法必須
走向服務業經濟,進行產業轉型。這裡
指的是廣義的服務業,例如文創、觀光、
餐飲等。
一個國家只要能有70%以上的人口從事
服務業,就可以順利擺脫製造業外移的
產業空洞化現象。
台灣應該做的,不是阻止製造業外移,
而是在製造業外移的同時,積極培育新
的價值觀,取代代工經濟思維,積極發
展服務業經濟,使台灣成為可以籌設
各產業研發設計的地方,走向高附加價
值產品的道路。
大前研一過去曾向台灣政府建議,讓
台灣轉型為電子轉運中心,網羅來往大
陸的投資、消費等訊息,掌握電子的上
游(設計研發)和下游(行銷)兩端,
將製造部份全權委託中國。只要讓台灣
變成「巨大的香港」,積極參與中國崛
起的過程,就能避開因為中國崛起所帶
來的經濟不景氣。
最不應該的是讓台灣再走回頭路,變成
代工大國。
大前研一認為日本和台灣的
政府對許多夕陽產業的巨額補貼,都是
抱持舊框架的錯誤發展計畫,要儘快拋
棄才行。
大前研一對於兩岸的緊張關係,提出他
的看法。
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快速奏效,台
商的積極投入也有卓越貢獻。大前研一
認為,不少大陸人民感念台灣人對於中
國發展的幫助,也都不希望中國對台灣
開戰。另外,已經富裕並開始享受文明
生活的人,自然也不想因為戰爭而改變
了自己的生活。大前研一認為,兩岸之
間從領導人到軍隊,早已沒有開戰的想
法。之所以還會有台海軍事緊張關係,
是美國軍火工業不肯放棄台灣這塊肥肉,
派人向台灣軍方遊說,只要台灣購買美
國的武器,美國就會支持台灣、協防台
灣。
大前研一還指出蘇聯解體與中國走向改
革開放後,亞洲地區的冷戰實質結束,
台灣的戰略地位早已不再重要,地緣政
治地位大不如前,美國的軍火商純粹是
為了賺錢,才不斷挑動兩岸緊張關係。
由於中國政府軍事預算不足,早已要求
各軍區自行籌辦經費,使得解放軍必須
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因此軍隊最主
要的任務已經變成對外輸出軍火(特別
是長期動亂的國家),或者和民間合資
企業,發展經貿,甚至派出部隊菁英到
歐美留學,學習經營技巧。
至於中共領導階層也無意對台灣開戰,
只是也不能輕易讓台灣獨立,否則無法
壓制國內其他自治區與西藏。中共領導
階層對外放出的對台態度,極大部分是
為了凝聚中國民族主義情緒,而非真的
想開戰。對中共領導人來說,保持現階
段不統不獨的關係,持續發展經貿,吸
引台商到大陸投資,繁榮中國經濟,是
他們最樂見的。
大前研一認為,兩岸的主權爭議,如果
要用民族國家的舊框架,始終很難解決。
再者,未來民族國家的重要性大不如前,
也越來越難定義。
以中華(文化)而非中國(政治)的名
義來處理兩岸未來的關係,以維持現狀
的方式,和中國合為一體(並非只有政
治統一一條路),逐步走向「中華聯
邦」的
政治體制。台灣隸屬「中華聯
邦」的
一區,卻又能享有憲法、行政
自治、軍隊、貨幣等自主權(與獨立國
家無異),聯合可以讓中華更強大,對
兩岸人民來說都是有利無害。
大前研一認為,台灣內部必須儘快取得
共識,不要將內部資源浪費在省籍情結
和北京的政治對抗,不要因為小事陷入
政爭,擾亂了台灣的方向。不要空談意
識形態。
台灣曾有傲人的成就,一直吸引世界的
也正是這個經濟成功(而非政治紛擾)
的台灣。台灣只要一直展現出最現代化、
最好的一面,就不用管未來會有幾個中
國,不用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威脅,這是
走出目前困境最好的辦法。
大前研一知道,日本企業到中國發展,
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日本首相祭拜
靖國神社的問題。日本歷任首相都有祭
拜靖國神社的態度,導致每一任首相上
任,都是對中日關係的考驗。
日本身為戰敗國,必須認清東京大審判
的結果。接受靖國神社裡有A級戰犯,
祭拜靖國神社,對中國人來說,就是將
那些A級戰犯當作英靈來崇拜,這是中
國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