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微
(禁書)
西方的禁書通常是在教會或獨裁者之下
實施。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us
280-337)在325年尼
西亞(Nicaea)宗教會議之後,將宗教
會議視為異端的阿里烏斯派(Arius)的
書籍列為禁書。在中世紀時,由於書籍
很少,禁書只是偶爾發生。15世紀末期,
由於開始有了活版印刷,加上16世紀時,
發生宗教改革運動,以及自然科學的發
達讓新思想興盛發展,最保守的天主教
會便開始採取禁書政策。天主教於1545
年至1563年之間召開特倫托宗教會議,
並於1546年發布禁書令。皇帝卡爾5世
命令魯伴大學製作禁書目錄。1559年
在教宗保祿四世之下,宗教裁判所發布
了「禁書目錄」。所有的信徒都不准持
有、閱讀這些禁書。
「禁書目錄」不僅限於被視為異端的宗
教書,也包括哥白尼、伽利略的著作,
後來甚至包括德國哲學家康德、德國歷
史學家蘭克(Ranke
1795-1886)、法國
小說家左拉(Zola
1840-1902)等人的
著作。直到19世紀為止,這個禁書目錄
只有增加,沒有刪減。但是由於社會情
勢的變化,天主教不得不於1900年與
1930年兩次大幅放寬。
納粹德國也以「消滅猶太主義」為名進
行焚書,其中包括德國詩人海涅
(Heine
1797-1856)的著作。
在中國,秦始皇於西元前213年焚書
一事,大家耳熟能詳。漢朝之後,民間
流行預言革命的讖緯書籍。這些書容易
被野心分子利用,因此3世紀晉武帝之
後,歷代皇帝便常常下令禁止這些書籍。
此外,佛教與道教為了競爭吸引信徒,
開始攻擊對方,道教人士還偽造「老子
化胡經」。「胡」就是印度,「老子
化胡經」就是主張老子到印度去感化印
度人,並且創立佛教。所以這本「老子
化胡經」明顯是道教人士在吃佛教的豆
腐。後來證明這本「老子化胡經」是偽
造的,唐朝政府便下令焚書。到唐朝為
止,書籍都是用手抄寫,所以數量很少。
但是到了宋朝,由於印刷術的普及,書
籍的數量變多,書籍對人心的影響也變
大。獨裁君主不得不更加留意取締有問
題的書籍。自宋朝以後,「禁書」這個
詞彙就被大家普遍使用。
宋朝政府還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嚴格禁
止人民把史書攜到外國。史書與國家安
全有何關聯,令人費解!北宋中期以後,
黨爭激烈,黨爭失敗的一方會被貼上
「奸黨」的標籤,「奸黨」成員的著作
自然被列為禁書。元朝時,對禁書比較
寬容。但是同樣是異民族統治的王朝,
清朝卻與元朝大不相同。清朝實施大規
模的禁書政策。其目的是要消除中國人
對清朝的排外敵對心。因此要除去清朝
征服中國之前的歷史。乾隆皇帝便有計
劃地實施這個政策。據說,他下令編篡
「四庫全書」,真正目的是要檢閱全國
的書籍。明末清初所有的史書與談論
政治的文集大都成為禁書,讓現在要研
究這個時期的歷史變得很困難。
敗壞風俗的「金瓶梅」與鼓勵反抗政府
的「水滸傳」當然也是禁書。此外,
科舉的參考書,內容是提供模範解答
的書籍也是禁書。
清朝的很多禁書,輸出到日本後,在日
本保存。清朝末期,許多到日本的中國
留學生讀了這些書,而產生革命思想,
這真是一大諷刺。
日本歷史上的禁書,主要是針對天主教。
日本在江戶時代,禁止中國進口的漢文
天主教書籍。有些自然科學的書籍,只
因為書中有「天主」兩字,就被列為禁
書。
1720年,將軍德川吉宗放寬禁書令,
允許輸入天文、數學類書籍,這對日本
文化的發達帶來正面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佔領軍將
過去有軍國主義思想的書籍列為禁書,
並公布禁書目錄。現在日本大致享有
言論出版自由,沒有禁書問題了。
(言論自由的歷史)
從歷史上看,言論自由是主張教會或政
府不得在事前檢閱思想,而擁有的出版
自由。主張這種言論自由最初的文獻是
英國詩人米爾頓(Multon
1608-1674)
於1644年出版的「論出版自由」。經
過了半個世紀,1695年,英國才廢除事
前檢閱。但也只是廢除事前檢閱而已,
對政府的批判仍舊違法。言論自由必須
等到18世紀末期,首次在美國的憲法
中獲得保障。
但是言論自由要被視為國民的基本權利,
在歐美各國還必須經過18世紀至19
世紀的鬥爭才行。
(素食的歷史)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人類為了
食物而殺害動物是不道德的,因此而不
吃肉食。後來,柏拉圖與盧梭也吃素食。
釋迦摩尼主張不殺生,當然吃素食。
據說,孔子吃素食。雖然他要學生帶束
脩來當作學費,「束脩」就是鹹豬肉。
或許,不是孔子要吃,而是他的家人要
吃,也可能孔子可以拿束脩到街上換
其他生活用品。朱熹也吃素食。俄羅斯
的文學家托爾斯泰也是個有名的素食者。
他認為吃肉食會讓人培養出兇暴性,他
提倡和平,因而主張吃素。素食含有
各種豐富的維他命、葉綠素、纖維質,
可以讓血液與體質保持在正常的微鹼性,
對健康很有益處。而且素食可以讓人性
情更溫和、更有慈悲心。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