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重要?(1)
「台灣為什麼重要?」(貓頭鷹出版)是
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
Rigger)的著作,
部份精彩內容如下:
對客家及原住民族群來說,光復後的族群
政策很微妙。他們無法享受外省人的好處,
但是他們與閩南人的長期恩怨也未因光復
而消弭。不少時候他們選擇站在國民黨與
外省人這邊,因為比起閩南人,外省人看
起來比較沒有威脅。大部分的客家聚落與
幾乎所有的原住民部落都貧窮偏遠,國民
黨因此只要花點小錢就可以贏得支持。對
於被迫遷徙到深山,或在日據時期村莊受
到監視、活動範圍受限的原住民部落而言,
一群距離公路步行不到幾小時的水泥房子
就會是天大的恩惠。客家人及原住民因而
成為國民黨的忠實支持者。直至今日,兩個
族群都還是國民黨最忠實的票源。
1990年,一名外省年輕人投書立場偏本土
的「自由時報」:「在國外,沒有人覺得
我們是中國人,他們說我們是台灣人;
在台灣,沒有人覺得我們是台灣人,他們
說我們是外省人;在大陸,沒有人覺得
我們是同胞,他們說我們是『台胞』。我
們在不同的地方換過一個又一個的稱呼,
覺得自己永遠處在十字路口。我們就像
是無家可歸的孤兒,不知道自己是誰。」
高度互賴無疑提高了衝突的代價,這對兩
岸皆然。但是互賴不是萬靈丹,它並不等
於統一,並不能滿足北京的野心。互賴
也不太可能輕易或理所當然地導致統一,
台灣人享受經濟交流帶來的利益超過20年,
但是統一看起來並不比1987年時還得容易。
事實上,高度交流在某些地方強化了台灣
人那股自詡與中國人不同的心態。
我在上海訪談的一名台灣學生跟我說,他
當初很想來中國,因為他覺得就像回到家
鄉。但是只消幾天,他就明白,自己作為
在台外省人的疏離感,根本無法與在中國
作為台灣人的疏離感相比。另一名台灣學
生則說,拿到駕照是她在中國最開心的事。
要是沒有駕照,她一遇上身分檢查就得拿
出台胞證,「揭露」她的台灣人身分,有
了這張駕照,她終於覺得自己可以「合
格」成為當地人。在中國被當外人,台灣人
有人覺得不自在,但是其他人倒是挺喜歡
台商所享有的特殊待遇。有人這麼說:
「我們台灣人有錢。在中國,金錢萬能。」
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被問到他覺得中國
是台灣的機會還是威脅,他回答:「中國
是個充滿機會的威脅;也是個充滿威脅
的機會。」這個答案完全詮釋了大多數
台灣人對於兩岸經濟緊密連結的矛盾心態。
經濟交流就算讓台獨吸引力降低,但是它
仍強化了台灣的自主認同與政治地位。與
大陸長期交流,正好暴露出兩岸在一甲子
後變得有多麼不同,打破了台灣人認為
統一是「必然」的幻想。
這個走向或許矛盾,但是也只有把統一與
獨立當成唯二選項的人,才真正如此覺得。
經濟整合其實是把兩個目標都排除在選項
之外,反而是對民之所嚮----既享有事實
獨立,又不排除未來統一的可能性,也就
是台灣人所稱的「現況」有利。擺在台灣
領導人眼前的考驗,並不是一了百了解決
問題,而是設法極大化與大陸的建設性往
來,同時將妨礙台灣自主的限制降至最低。
在台灣內部,政治人物與民眾都不停討論
獨立所代表的意義,死忠支持獨立的人相
信,台灣唯有簽下與大陸的離婚協議,別
再自欺欺人說自己是中國人,然後面對宣
布獨立的後果,才能讓台灣做自己的頭家。
另一個比較受歡的論點則由政治犯一路爬
到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在1993年首次提出。
他認為打著中華民國名號的台灣沒有必要
宣布獨立,因為中華民國已經是個獨立國
家,而且從1912年開始就已經獨立了。
這個看法已經成為台灣的主流意見。
中共領導人以往堅決要「解放」台灣----
必要時以武力讓共產黨統治台灣,不過
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和平統一」,讓
台灣可以在「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
鄧小平的態度轉變顯示大陸的立場已經
悄然趨同於國民黨。但是當雙方嘗試性地
朝共識跨出第一步,一股質疑統一的氣氛
就瀰漫在一般台灣人之中。台灣人對於和
平或其他形式的統一,並不像政府一般興
致勃勃。
1987年,蔣經國解除赴陸旅遊禁令。第一
批自大陸回國的台灣旅客述說著中國受窮
困落後所苦,根本無力威脅台灣。紀錄片
「拔河:台灣的故事」中有這麼令人動容
的一幕:衣著體面的中年台灣人來到中國,
一見到等著他的長輩,眼眶就濕了。這位
骨瘦如柴、衣著襤褸、拿著長管菸斗的中
國人,活脫脫就是個30年代相片中走出來
的人。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華安瀾在其書
「為什麼是台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戰
略理由」之中對於「台灣為什麼對中共重
要」提出地緣政治的解答。其核心論點如
下:
只要台灣還留在中共的勢力範圍外,或者
更糟----在美國勢力範圍之內,台灣就會
被視為從日本到菲律賓這條島鏈的西邊前
線,危及中共的海上發展。然而若作為中
共的勢力範圍,台灣就會成為海洋角力場
的東緣,讓中共能在這片沿岸水域內擁有
制海權。而且這麼一來,位居戰略要地,
被認為是海上霸權美國用來檢視中共力量
擴張的島鏈也會遭到突破。
自從台灣民主化之後,說中國人民「不適
合」或「尚未準備好」接受民主的主張
變得站不住腳,除非有人敢說出共產黨最
無法接受的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台灣的民主活力十足,每天都在挑戰中共
認為競爭式民主無法在儒家社會運作的主
張。如美國前國防部台灣科科長卜大年及
美國前東亞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在
2008年為美國企業研究院撰寫的報告中所
述:「台灣的民主轉型成功,顯示中華文化
並非不適合民主制度。」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