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國家(6)
一艘驅潛艇抵達基隆港,載有3名美國軍
人及2名自稱是陸軍上校的中國人。他們
向日本軍官自我介紹說,他們是被派來評
估台灣聯軍戰俘的情況。日本人見到他們
抵台,十分高興,因為這意味他們或許很
快就能回國了。但是這些美國人和中國人
對戰俘興趣缺缺,反而當日本人提撥20萬
元作為他們在台的差旅費時表現得十分熱
切。那筆錢,兩天內幾乎就被他們花光殆
盡。
日本的情報官很快就發現,所謂「陸軍上
校」其實是來自蔣介石的特務組織「調查
統計局」,美國人稱它為「蔣介石的蓋世太
保」。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在評估台灣的政治形勢,
他們對日本時期戮力推動台灣自治的人特
別有興趣。政治激進主義,不論屬於何種
型態,都是一種危險特質,將來務必密切
觀察。他們也記錄了在日治下致富的人,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妥協合作的本質不會
改變。
然後一位叫葛敬恩的中國將軍來到台灣。
葛敬恩在對台灣人第一次演講時所說的話,
充分代表往後數十年中國人統治台灣的基
調:「台灣是次等領土,台灣人是二等國
民,台灣省未受真正中國文化的薰陶。」但
是,台灣人對日本人50年殖民統治終於要
結束充滿真心的喜悅與期待,未能真正體
會葛敬恩這番話背後的心態。
蔣介石指派的台灣省長官陳儀帶著他的日
本「藝妓」太太抵台。陳儀的遊行車隊進
入台北城時,成千上萬的民眾湧上街頭爭
睹他們的新主人進入首都的這一幕。
隨後情勢越來越明朗化----國民黨軍隊根
本就是將台灣當作被征服的地區肆意搜刮,
並且把台灣人當作日本人的共犯般輕賤對
待。各地牆上開始出現諷刺國民黨的海報,
譬如「狗(日本人)去豬(中國人)來」,
「至少日本狗還會保護家產」等。
當1942年,
日本人占領福州時,日本事先
通知陳儀,好讓他在日軍抵達之前有時間
將家人及所有搜刮到的財富運到安全的地
方。
一般國民黨兵領的薪餉都少得可憐,有時
根本無薪水可領,唯有依靠掠奪為生。然而
儘管台灣人被搶到精光,他們還是沒有錯
過這些來自大陸鄉間無知的軍人的可笑行
為。當時留下許多關於這些軍人的笑話:
譬如將搶來的腳踏車揹著走,因為他們不
知道腳踏車是用來騎的。
隨著中國內戰的發展,美國對蔣介石及國
民黨的態度越來越舉棋不定。一方面,美國
希望蔣介石能夠戰勝,阻止共產黨進一步
擴展,因此慷慨提供武器與指導人員。另
一方面,美國,尤其是國防部,對蔣介石的
腐敗、獨裁、無能,越來越覺得不安。這種
舉棋不定也反映在對台灣的處置上。
美國
不希望這個處於遠東戰略要衝的島嶼落入
共產黨手裡,但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同樣
令人難以忍受。尤其在各種報告都指出陳
儀在台灣施行掠奪式殖民統治之後,允許
蔣介石統治台灣及台灣人,益發成為需要
關切的道德問題。
二二八事件之後,美國官員開始討論如何
解決台灣的地位問題。他們提出過聯合國
託管的想法,也考慮過全民公投的方式。
當時所有的人都相信若交付公投,台灣人
一定會選擇獨立。
到了1949年,美國政府幾個不同部門都同
意將台灣前途交付聯合國託管。但那個計
畫卻因共產黨於1949年10月大勝,國民
黨全面潰敗逃到台灣而終止。美國政府想
保留將來與勝利者對談的空間。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台灣突然置
身這場直接攸關美國在亞洲的利益與威望
的衝突的前線,兩天後,杜魯門總統下令
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巡邏。他的主要目的
在避免中國以韓戰為煙幕,入侵有「不沉
的航空母艦」之稱的台灣。他說:「若台
灣被共產黨占領,將會對太平洋地區的安
全,以及美國在該地區行使合法及必要的
職務造成直接的威脅。」
話雖如此,第七艦隊的部署一部分其實也
在防止蔣介石利用這個機會進攻大陸,將
美國拖下水與中共開戰,那可能會導致與
蘇聯的核子戰爭。
美國捲入韓戰,使蔣介石與國民黨免於在
1950年被美國拋棄。1960年代中期,就在
美國對糾纏不清的台灣問題再度感到不耐
時,另一場美國戰爭提醒華府台灣在戰略
地位的重要性。越戰使美國的戰略家看到
台灣不只是遠東、也是東南亞方便出擊的
基地。台灣成為美國對北越轟炸的軍事基
地,以及軍隊休息玩樂的中心。台北當局
對再度得到華府重視十分高興。
美援在台灣的經濟重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韓戰爆發後,美國決定保留台灣不讓共產
黨染指,因此開始源源不絕提供物質。美國
的顧問也幫忙制定土地改革、基礎建設和
工業政策。1950年代,台灣每年從美國取
得一億美元的援助,其中80%是不需償還的
補助金,這些錢相當於所有投資的3分之
1。美國直到1963年,台灣顯然已經不需要
財務支持時,才停掉這個金援。
國民黨的主權受到挑戰,但不是來自共產
黨,而是來自想當家做主的台灣人民。國
民黨對台灣人改革或獨立的主張展開反撲,
時間從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到1980年
代為止,史稱「白色恐怖」時期。
估計在那段時間被逮捕的人數在9萬人左
右,其中有4萬5千人是未經審判即就地
處決。
令人難以了解的是有些人非常崇拜蔣經國,
同樣的,也有些人非常厭惡他。蔣經國應
該對成千上萬死去的台灣人負責,而且證
據顯示,他對許多人的死亡確實涉入頗深。
但也是因為蔣經國終於了解到,如果台灣
一直維持一黨專政的軍事統治,美國及其
他盟國將會以此為藉口放棄台灣,因此
台灣的長遠安定必須立基於政治改革。
因此,雖然明知這樣的做法意味放棄他父
親反攻大陸的夢想,蔣經國還是走上了改
革之路。蔣經國也知道改革意味著將台灣
的未來交付於台灣人手中,而大部分台灣
人並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對於中國
大陸任何形式的統一也毫無興趣。
蔣經國在1925年由上海搭船離開中國,抵
達莫斯科,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
次年,學校宿舍來了一位身材矮小的新同
學,名叫鄧小平。
蔣介石於1927年大肆屠殺上海的共產黨員,
使在蘇聯求學的蔣經國陷入險境。他公開
批評他父親是「叛徒及謀殺者」。為了與
他父親徹底切割,蔣經國投書消息報,文
中最後寫道:「革命是我所知道唯一的要
務,今後我不再認你為父。」
蔣經國手下情治單位的暴行,令國民黨的
忠貞分子都看不下去。1952年某天,省主
席吳國楨攔住蔣介石說:「你若愛你的兒
子,就別讓他當特務頭子,免得他被全國
人民痛恨。」但是蔣介石不理睬他的勸告。
1978年,美國與北京建交。蔣經國開始思
索如何保障台灣安全。蔣經國在莫斯科的
舊日宿舍舍友鄧小平成為北京的當權者,
加上中國明顯朝開放及經濟轉型的方向前
進,使得台灣的轉變更形重要。蔣經國開
始與國民黨內較開明的派系結合,這引起
黨內以外省人為主的死硬派不安。
當蔣經國被告知1979年12月反國民黨的
政治人物計劃在高雄舉行大型集會、慶祝
國際人權日時,他堅持不能使用軍隊鎮壓
示威者。若受到攻擊,警方也不得報復。
基本上,這些命令都有被遵守。但政府的
情治人員混在人群中挑起暴動。一些警察
因此受傷,國民黨的保守勢力強力反彈。蔣
經國為了避免黨內分裂,決定對高雄事件
的領導者大肆鎮壓。不過,他堅持審判必
須公開,這點也讓保守派十分不悅。
蔣經國利用高雄事件的審判,將國民黨帶
往自由化的方向。
到1987年時,蔣經國的雙眼幾乎全盲,並
且必須依靠輪椅行動。意識到來日無多,
使他盡力進行改革。他想允許反對黨成立,
廢除戒嚴法。1987年,立法院通過解嚴。
1988年1月12日,蔣經國午睡時胃出血,
從此長眠不起。
蔣經國的死訊公布後,宋美齡嘗試要操控
繼任人選。她打電話給資深的國民黨員,
堅持說國民黨的領導權絕對不能落入台灣
人手裡,這和蔣經國的遺願剛好相反。黨
內高層知道他們必須很快做出決定,否則
黨會分裂。1988年1月27日,李登輝被選
為代理總統及國民黨黨魁。
台灣史400年的序幕到此落幕,新的台灣
從此誕生。
(全文完)
※以上就是加拿大作家文達峰
(Manthorpe)「禁忌的國家」(望春風
文化)的部份精彩內容,想閱讀全書的
人,請到圖書館借。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