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求----自由的挫敗(4)
胡適告訴蔣介石,要落實多黨的民主憲政,
最簡便的方法莫如國民黨自動分裂。黨內
各派系各自組成政黨,以政綱與人選,爭
取人民的支持。而國民黨自動分裂地前提
則是蔣介石必須不再擔任國民黨總裁。
胡適告訴蔣介石:「今日要改革國民黨,必
須從蔣公辭去總裁一事著手,今日要提
倡多黨的民主憲政,也必須從蔣公辭去總
裁一事著手。」胡適在1954年為蔣介石召
見的時候,又當面對蔣介石提了國民黨一
分為二、互相競爭的想法。胡適在許多不
同的場合都提到這個新鮮的想法。我們
不需要後見之明就能看出胡適的政治天真。
胡適的天真和樂觀不只這一次。早在1945
年,他就從紐約發電報給毛澤東,規勸他
「痛下決心,放棄武力,準備為中國建立
一個不靠武力的第二政黨。」
1958年,胡適接受「自由中國」雜誌社
邀請演講,又將舊調重彈了一次。他說
土耳其的凱末爾將其國民黨一分為二,5年
之後分出來的黨竟然贏得大選,取代原先
的國民黨。他知道後很高興,立即寫了一
封長信給國民黨的領袖和黨內的朋友們,
告訴他們:「內部可以自由化……然後慢慢
歸併為兩個大黨。這樣等於都是自己的子
女,今天我的大少爺執政,明天我的二小
姐執政,結果都是自家人。這不是很好
嗎?……這句話我已經說了好多次,但
到現在還是沒有實現。」
胡適的建議當然不可能實現。幾天之後,
蔣介石聽說胡適在演講中又舊調重彈,忍
不住在日記中寫道:「聞之不勝駭異,如果
要我毀黨,亦即要我毀自己祖宗與民族國
家無異。」蔣介石說他視國民黨有如祖宗
與民族國家般地神聖,其實是虛情。蔣介石
的日記有許多地方都顯示,其日記是寫給
後人看的,無法盡信。這是一例。
蔣介石好不容易才完全掌控黨組織,如何
可能讓其自動分裂?胡適看到蔣介石不願
將國民黨一分為二、互相競爭,他於是改
而建議「教育界、青年、知識分子出來組
織一個不希望取得政權的在野黨。一般手
無寸鐵的知識分子出來組黨,大家總可相
信不會有什麼危險。……這樣一個在野
黨,也許5年甚至20年都在野也無妨。」
胡適的政治思考一直非常天真,在「自由
中國」雜誌三周年的演講中,他對言論自
由的獲得和保障是這樣思考的:「當政的
人總是討厭人家批評。……起初雖然覺
得討厭,但是看慣了,就覺得批評是善意
的,不是惡意的。因此時間長了,言論多
了,可以使當局養成接受批評和容忍批
評的習慣;一般人民也可因此而養成了爭
取自由的習慣。」獨裁者壓制言論自由的
原因,竟然是不習慣被批評;而保障言論
自由的制度,竟然可以用習慣來建立。
「自由中國」雜誌同仁組織新政黨的呼聲
和計畫,依然持續進行。早在創刊不久,
「自由中國」雜誌1950年1月就刊出了
蔣廷黻所擬的「中國自由黨組織綱要草案」:
「(甲)自由人民的自由意志為中國政
府一切權力的來源。(乙)政府應該保
障思想信仰的自由,和保障發表思想信仰
的自由,並承認個人或團體都有權用和平
的方式對政府表示異議或反對。(丙)我
們反對一黨專政。(丁)政府應該實行法
治……」
雷震於1960年5月在「自由中國」雜誌發
表「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
對黨」。他寫道:
「我們要求國民黨最少要能做到三個條件。
第一,國民黨必須退出軍隊、警察、學校
和司法機關。……鐵路黨部、公路黨部、產
業黨部一律撤銷。第二,國民黨的黨費不
由國庫開支。第三,變相的國民黨的機
構,如社會服務站、青年救國團、文化工
作隊,和學校的課外活動組等組織一律撤
銷。」
雷震一直對胡適提出領導新政黨的期待。
由於雷震的不斷要求,胡適在1957年寫信
給雷震,清楚地告訴他,他不可能出來領
導新政黨。可是雷震不死心,退而求其次
要求胡適當「名義上的領導人」。
胡適雖然沒有領導新政黨的意願,對雷震
的組黨行動卻一直百般鼓勵。胡適有一次
告訴雷震,他「可做新政黨的黨員,召開
成立大會和黨員大會時,一定出席演講捧
場。」可是雷震仍然覺得自己的聲望與地
位,不足以保護自己和同志。雷震說,蔣
介石連孫中山的左右手胡漢民都敢關起來,
「還不會關我嗎?恐怕黨未組成,人已經
坐牢了。」
胡適是近代中國聲望最高的自由派知識分
子,不只美國政界和媒體喜歡他,胡適也
具有世界性的聲望,他溫文儒雅的學者氣
質既無法加以醜化,也容易被不同階層、
不同族群的民眾接受。他出殯時民眾沿街
路祭,足以反應胡適民間聲望之隆。而更
重要的是如果他出來組織反對黨,蔣介石
能用什麼理由逮捕他呢?逮捕之後,在海外
華人圈,在作為台灣保護國的美國,又將引
起何等巨大的反彈?正如雷震向胡適轉述
一位美國記者的看法:如果雷震組織反對
黨而被逮捕,美國可能會問一問;如果是
胡適被逮捕,則全世界震動。胡適確實是
蔣介石最害怕的人物。這也是為何蔣介石
百般討好、巴結胡適的原因。
如果胡適當時出來組織反對黨,中華民國
在台灣的歷史必然重新改寫。胡適站在歷
史的轉捩點,而且也有足夠的能力扭轉歷
史,可是他並沒有投身這項重要的歷史進
程。他的一生只有兩個貢獻,一是年輕時
期「開風氣之先」,宣揚白話文、民主和
科學;二是充當「自由中國」雜誌的保護
傘。「自由中國」雜誌的編輯委員夏道平
認為如果沒有胡適這個保護傘,「自由中
國」雜誌不可能在國民黨的威權體制中生
存了11年之久。
胡適建議雷震組黨必須和本省籍的地方政
治人物結合。這當然是非常正確的組黨之
路。可是,這樣的結合卻越過了蔣介石的紅
線,也注定了自由中國民主運動的滅亡。
蔣介石可以容忍一群孤立的外省籍知識分
子批評他;這些好發議論的知識分子,是
他的獨裁政權最好的民主櫥窗,也為他創
造了容忍異己的形象。民主、多元和言論自
由,正好是蔣介石爭取國際社會同情、特別
是美國支持所需要的。可是和具有社會基
礎、有動員能力的本省籍人物結合,就完全
不一樣了。正如雷震被蔣介石逮捕後,美國
在台灣的大使發給國務院的電文中所言,
如果雷震的政團有機會在公平的選舉中
和國民黨競爭,國民黨一定失去政權無疑。
蔣介石清楚面對這些具有崇高聲望的知識
分子和本土精英的結合,他的威權政黨沒
有競爭力。
雷震對本土精英的評價似乎不高,可是由
於外省人在台灣社會的孤立,組黨非和
本省籍政治人物合作不可。
然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外省籍知識分子對
本省籍政治人物卻相當戒慎恐懼。
「自由中國」雜誌的健筆戴杜衡警告雷震
說:「把台灣人搞起來了,大陸人要受其
欺壓的。大陸人百分之九十不贊成這種作
法。」
本省籍政治人物的認同傾向也讓外省籍
同志有所疑懼。他們的地方主義(也就是
台灣獨立)傾向一直是外省籍同志的隱憂。
在籌備新政黨的階段中,楊基振曾主張以
「台灣民主黨」為新政黨的名稱。雷震強力
反對,因為這個名稱有台灣獨立的意涵。
雷震所堅持的「中國民主黨」成為新政黨
的名稱。
眾人在高玉樹的別墅舉行會議,胡適在一
週前才勸雷震不要組織反對黨;不過這次
會議,胡適還是參加了,並且也提出了重
要的意見。原本準備對外發表的聲明宣告:
如果國民黨拒絕「改進座談會」提出的公
平選舉之要求,「我們除了全部退出選舉
之外,並發動各縣市選民共同放棄選
舉。」胡適認為這種以杯葛來面對不公
平選舉的態度,非常錯誤。胡適說,如果
國民黨真的拒絕,而你們也真的放棄選舉,
那不是完了嗎?國民黨不是額手稱慶嗎?
30年後,美國著名的政治學者杭廷頓就認
為威權政府所提供的選舉,再如何地不公
平,反對派也必須參與。因為不公平的選
舉,仍然提供變天的可能性。而且更重要
的是,選舉是反對派唯一可以在言論上號
召、在政治上動員、在組織上演練,並培
養政治經驗的場所。後來的黨外運動也充
分顯示了選舉對民主運動的重要性。
經過胡適的提醒,夏濤聲建議將聲明改為:
「如果國民黨黨政當局仍然拒絕,我們當
昭告全國,指出選舉的非法,並否認選舉
的結果。」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