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國家(3)
談到鄭成功時,許多台灣人都會很快地指
出,他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統。但大陸人對
鄭成功的日本母親就幾乎絕口不提。
鄭芝龍是個缺席父親。鄭成功於1624年
出生,母親在九州平戶市將他撫養到6歲。
他性格中的主要特質可以說是在日本,尤
其是在日本貴族家庭中孕育出來的,這點
很能引起台灣老一輩、在日本殖民統治下
長大、受日本教育的那一代人的共鳴。
李登輝的日文就比中文好。他的一位講稿
撰稿者曾親口告訴筆者,李登輝有許多
中文字看不懂,為他撰稿時,若遇到一個
他們知道他可能會有困難的字,他們就
會用日文代替。
使台灣成為自給自足且安全無虞之地後,
鄭成功將注意力轉到他最熱衷的事業----
反清復明。他認為只要將離鄉背井散居東
南亞的中國人聯合起來,就可以打敗清朝
政府。他第一個想要併吞的目標是菲律賓。
1662年4月24日,鄭成功派遣他的老朋友
道明會的修士里奇帶了一封很突兀的信到
馬尼拉,要求西班牙人每年對他進貢,如
果不從,他威脅說,他就會像對付荷蘭人
那樣對付他們。
鄭成功準備出發攻打馬尼拉的西班牙人,
但是船未能啟航,鄭成功就在1662年5月
初病倒,到6月就去世了,享年39歲。
鄭經是鄭成功正室所生的長子,也是理所
當然的繼任人,問題在於鄭成功死前對
鄭經荒誕不經的行徑異常憤怒,甚至下令
處死他。鄭經是個放蕩的青年,他的妻子
一直無法生育,他就不斷外遇。其中一位是
鄭經弟弟的奶媽,她為鄭經生下一個兒子。
在中國的禮教裡,這樣的關係被視為亂倫。
鄭成功得知後怒不可遏。當時鄭經是鄭成
功派在廈門的總督,管理鄭家在中國的財
產。鄭成功派人前去廈門,傳令駐在廈門的
軍事指揮官將鄭經、奶媽、他們所生的嬰兒
以及鄭經的母親殺死,因為她沒把家庭管
好。這道命令讓奉命執行的將領大感為難,
因為鄭經是鄭成功的繼承人,他們認為這
個命令太不合理,所以只殺了
奶媽和嬰兒,
將頭顱送到台灣,並附上一封求情信,請
求放過鄭經和他的母親。但是鄭成功心意
十分堅定,再次下令處死他們。
一場可能的父子鬩牆,因為鄭成功的猝死
而終止。然而內部衝突的種子已經醞釀相
當時期了。許多在廈門及台灣的將領對鄭
成功棄守中土、要他們攜家帶眷搬來台灣
相當不滿,因此計劃公開反抗鄭成功,以
鄭經為領袖,在中國建立一個反清復明的
據點。鄭成功的猝死使這個計畫胎死腹中。
鄭經於1662年6月30日在廈門宣布他是
鄭成功的繼承人。但是鄭成功對鄭經的不
滿是人盡皆知的事。鄭氏家族及將領們都
認為鄭成功不可能讓鄭經接管國家。甚至
還有人說鄭成功留下遺囑,要廢掉鄭經。在
台灣的官員及將領決定推鄭成功的弟弟鄭
世襲繼承大位。
滿清政府聽到鄭成功去世的消息,大大鬆
了一口氣,非常高興。他們也聽說鄭經年輕
時荒唐的行徑,認為應該很容易引誘他接
受滿清的招降。滿清政府開出條件:如果
鄭經同意交出所有明朝的官印和敕令,並
且剃髮蓄辮的話,清廷願意赦免他過去的
罪行,並且給予高官厚祿。
鄭經治下的17年是台灣第一個黃金時代,
他實現了他父親對這個島嶼的夢想。但是
他沒有放棄放蕩的生活方式,因此英年早
逝,跟他父親一樣,享年39歲。台灣在接
下來的兩百年間成為清朝不加聞問的海外
孤島,一直到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後
才有了轉機。
人們總喜歡比較鄭氏王朝與現代台灣的相
似處。蔣介石好比鄭成功,是國家的創始者;
他的兒子蔣經國,與鄭經一樣,是國家的
建設者。1680年代因宮廷內鬥導致國立衰
竭的景象,與李登輝及陳水扁的政治鬥爭
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尤其是大量台商到大
陸投資後,轉而對北京效忠,更是似曾相識。
但是不同之處在於,現代的台灣有美、日
兩個強有力的盟友,而隨著島上民主的降
臨,沒有經過人民的同意之前,任何政黨都
不能和北京私下政治和解。
當施琅戰勝的消息傳到北京,朝臣向康熙
皇帝建議在皇帝已經很長的尊號上加上一
個足以表彰征服台灣的頭銜,被康熙拒絕
了,理由是「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
加,不得無所損」。這是當時北京對台灣
普遍的看法,認為中國本身已經是一個十
分完整的帝國,假如其他國家或地方夠聰
明,願意吸收中國的文化與社會秩序,很好!
但是歐洲式的征服及建造版圖遼闊的帝國,
並非中國的風格,所以清廷居然還問荷蘭
人有沒有興趣把台灣買回去?結果答案是
否定的。
皇帝於是問眾臣的意見,該如何處理台灣?
大多數的意見都是將它放棄。一位大臣上
奏道:「台灣不過是海外孤島,為海盜、逃
犯、棄民與惡徒藏匿之地,留之實無益
處。反之,澎湖列島向為軍事要地,宜保
留之,作為東海之前哨基地。至於在台
灣之漢人,應悉數運回中國的原籍地。」
只有施琅獨排眾議,認為應該將台灣納入
大清版圖。因為台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而且,荷蘭人可能再度嘗試佔領台灣,如
此將危及澎湖的安全。
此後200年間,中國都是以消極的態度治
台,這一點,施琅難辭其咎。施琅為了說
服朝廷將台灣納入版圖,強調台灣在防衛
中國領土的重要性,對開發台灣可能帶來
的益處只輕描淡寫帶過。所以清朝願意管
理台灣,純是為了不想讓它成為海盜窩、
反清者陰謀叛亂的基地。一直到1880年代,
官方的對台態度都充斥這種極度消極、並
帶有強烈殖民統治的意味。派任台灣的不
是低薪,就是被降級、或能力甚差的官員。
可想而知,他們集體貪瀆的情況遠比在大
陸時嚴重。
貪汙的情形,因一紙敕令的頒行而更行猖
獗。敕令說所有駐台文官與軍人任期都不
能超過3年,而且不得任用台人為台灣行
政官員。派駐台灣的人也不能攜眷赴任。
這個禁令的目的在防止文官與軍人對島民
產生認同感,將台灣變成抗清的堡壘。結
果這紙禁令造成另一種反效果:派到台灣
的官員本來就是滿清的殘渣之流,在駐台
短短數年間,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極力搜刮,
導致清治200年間,台灣抗暴事件不絕如
縷,成為傳言「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
亂」的地方。
當時有句話說「台灣人有唐山公,無唐山
媽。」唐山就是中國大陸。這話的意思是
台灣人的父系來自中國大陸,母系則來自
台灣的原住民。因為荷蘭與清朝都限定只
有中國男性才能移民來台,這樣的結果當
然不令人意外。這些經由異族聯婚生下來
的小孩都被歸為漢人。
一艘琉球漁船掀起了軒然大波。這艘琉球
漁船共有69名水手。1871年12月18日,
在台灣西南端恆春沿岸觸礁,66人活著上
岸,進入牡丹社的地盤,其中54人被牡丹
社的戰士所殺,剩下12人於1872年回到
家鄉。他們向當地的統治階級薩摩藩藩主
告狀,希望能提供補償及日後的保護。結
果藩主採取的行動影響了琉球日後的歷
史----他將水手的陳情送往日本而不是中
國。日本當局收到後十分高興。因為這意
味著琉球承認日本的統治權。1872年10月,
琉球被併為日本的一縣。
日本在1873年派遣外務卿副島種臣為特使
前往北京,試探中國的態度。陪他前往的
是日本外務大丞柳原前光。柳原前光前往
總理衙門刺探北京對日本出兵懲罰牡丹社
會有什麼反應,結果北京官員很清楚的告
訴柳原前光,台灣的原住民居住區為清廷
「化外之地」,清廷無意對當地發生的事
件負起責任,也不會對這些部落過去或未
來的所作所為加以逞誡。
日方將北京這番話解讀為中國默許日本可
對台灣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採取任何行動,
同時清廷也默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表面上打過招呼之後,日本馬上進行攻台
準備。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