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專制主義的時代(3)

專制主義的時代(3
這種迷信是一種「國王教」。如果治療失敗,即使病患去世,國王的擁護者可以說︰「那是因為那些病患的信仰不夠堅定之故,所以治療才失敗。」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881740)是個很節儉的國王,幾近吝嗇。他的施政目標是要讓普魯士與法國、奧地利、俄羅斯等列強為伍,因此要盡可能強化普魯士的軍事力量。而要強化軍事力量,首先必須提高財政能力。他任用的政治顧問主要是能幹的企業家。
在他的努力下,普魯士的士兵人數由1713年的38千人,增加到1740年的8萬人,是歐洲各國的第3名。相對於總人口,每25個人民之中,就有1人是士兵。而當時的法國,每150個人民之中,才有1人是士兵。可見普魯士的士兵之多。
腓特烈·威廉一世自己兼任財政部長和大元帥。他以「斯巴達式」對待普魯士的官員和士兵。他命令總監理府的大臣,必須每天早上8點上班(夏天是7點),遲到1小時,必須罰100普魯士幣。如果會議缺席,就停止6個月的薪資,如果缺席2次,就罷免。從1713年到1732年的年間平均支出,軍事費為400萬至500萬普魯士幣。而一般行政費只有100萬普魯士幣。難怪他的外號被稱為「軍曹國王Soldatenkönig腓特烈·威廉一世雖然花大把錢在軍事費上,但是由於宮廷費極度節約,因此他去世時,國庫仍有1千萬普魯士幣。
腓特烈·威廉一世從小接受法國教師的教育,因此一輩子心醉於法國文化。在王子的時代,他就與法國啟蒙主義者伏爾泰有書信來往。1739年,他寫「反馬基維里論」,請伏爾泰修改,並於即位之年,在荷蘭以匿名出版。他在柏林近郊建築一棟洛可可式的漂亮房屋,命名為「無憂宮」,經常住在這裡。他在這裡招待的客人,幾乎都是法國人。人們稱腓特烈·威廉一世為「無憂宮的哲學家」。
父親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1712-1786)接受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的建議,設立「柏林學士院」。但是後來由於腓特烈大帝不喜歡學術,「柏林學士院」荒廢了。腓特烈·威廉一世即位後,立刻復興「柏林學士院」,並且改名為「科學與自由藝術的學士院」。
腓特烈·威廉一世最大的願望是邀請伏爾泰到自己的宮廷任職。伏爾泰也很尊敬這位喜愛哲學的國王,高度評價他是「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的人物」。1750年,伏爾泰終於答應腓特烈·威廉一世的邀請,到波茨坦的宮廷擔任「侍從」。「侍從」只是表面的名稱,實際上是「無憂宮」圓桌談議的主席。不過由於腓特烈·威廉一世與伏爾泰個性都很強,2人之間的友愛便破裂。1753年,伏爾泰諷刺腓特烈·威廉一世喜歡的「學士院」總裁Maupertuis1698-1759),腓特烈·威廉一世非常憤怒,伏爾泰便離開波茨坦。從此2人就再也沒有見面。不過,不久2人又開始有書信來往。
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他的著作「反馬基維里論」第一章如此寫道︰「君主不但不是人民的主人,而且是人民的第一僕人。」伏爾泰在修改時,覺得「僕人」的語氣太過強烈,便在出第二版時改為「官員」。
這個時代,普魯士的政府機構在歐洲各國中,最有能力,貪污腐敗也最少。這些所謂「僕人」的普魯士政府官員每天努力工作,而且不太有保障,一般人民沒有經過審判,不會被判有罪,可是若是官員,除非是高官,否則一旦有上司或檢察官的不利報告,便會被罷免或關入監獄。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ph 1741-1790)很心儀啟蒙思想。他解散耶穌會,將耶穌會的土地分給農民,並於1781年,廢除農奴制,還下達寬容令,宣布信教自由,並且關閉許多修道院,讓教會服從於國家,還解放隸屬於貴族的農民,置於國家的保護之下。這是連腓特烈大帝也做不到的激進改革。可是約瑟夫二世去世後,接下來的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17471792)又恢復賦役制度。這是古代的悲哀,碰到賢能的君主,人民就生活幸福,碰到愚蠢平庸的君主,人民就生活痛苦。
提到專制時代的文化,首先讓人想到的是「沙龍」(salon)。而提到「沙龍」,首先讓人想到的是朗布耶侯爵夫人(Rambouillt 1588-1665)。她是出生於羅馬的法國人。1610年,她在巴黎開設「沙龍」,吸引許多文人雅士與貴族。後來「沙龍」在巴黎越來越多,並且普及到其他都市。「沙龍」提高了有教養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些「沙龍」還發展出女權運動。
1725年起在英國住了3年的伏爾泰,回到法國後,在「沙龍」介紹牛頓的新學說。
在英國,與法國「沙龍」類似性質的是「咖啡館」。在18世紀初,光是倫敦就有3千多間「咖啡館」。有地位的倫敦人,都有他們習慣光顧的「咖啡館」。在沒有電視、報紙等媒體的時代,「咖啡館」是最容易取得訊息的地方。安妮女王(Anne,1665-1714)時,商人們取得訊息的最有名的地方是「Lloyd咖啡館」。商人們在這裡獲得船期的最新訊息,以及透過交流,獲得一切交易的建議。Ward1706年出版的「富裕商人」之中,描繪出當時典型倫敦商人的一天︰
5點起床,8點之前到帳房,然後吃吐司與乳酪的早餐。在店裡工作2小時後,到附近的咖啡館,看看有沒有最新的訊息。中午12點時回家吃午餐。下午1點到交易所,3點到「Lloyd咖啡館」談生意。在店裡工作1小時後,再到另一間咖啡館與友人聊天。晚上9點之前回家,吃完簡單的晚餐後上床睡覺。
咖啡館是英國當時社會生活的中心。不過與法國「沙龍」不同的地方是,咖啡館是只有男性聚集的地方。由於丈夫經常到咖啡館談政治、談生意,冷落了妻子,因此妻子們討厭咖啡館,1674年,倫敦出現一張傳單,標題是︰「咖啡館給女性帶來的痛苦」。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2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