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教宗與納粹(1)

教宗與納粹(1
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本名Pacelli  1939就任~1958去世被稱為「希特勒的教宗」。希特勒與教宗,一個至惡,一個至善,為什麼會扯在一起?本文就是要探討這個問題。
Pacelli出生於羅馬。Pacelli家世世代代都篤信天主教,並且為教宗服務Pacelli 24歲時,就進入梵蒂岡,負責教會行政。1901年,25歲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去世,Pacelli擔任教宗Leo13世(在位1878-1903)的特使,攜帶教宗的慰問信,前往英國,向英國王室表達慰問之意。
天主教本來就有反猶太主義,19世紀時,由於民族主義興起、進化論、人種論等因素,發生新的反猶太主義。這個反猶太主義最後導致納粹的大屠殺猶太人。在羅馬長大的Pacelli從小就對反猶太主義耳濡目染。他讀的天主教小學裡的老師便經常批評猶太人。Pacelli出生時就任教宗的碧岳九世便反對讓義大利的猶太人獲得自由與平等。碧岳九世並且還將猶太人家中的小孩強制帶走,讓他們接受天主教教育,而遭受國際責罵。
1858年,一位女性在教會懺悔,因為她在6年前,於一位猶太人家裡擔任女傭時,主人1歲的小孩生病,她便幫他洗禮。教宗知道這件事後,認為既然洗禮了,就是天主教徒,便命令警察強制帶走那位小孩,讓他接受天主教教育。小孩的父母再三懇求教宗放走小孩,教宗說,除非小孩的父母改信天主教,才會放走小孩,但遭到小孩父母的拒絕。奧地利的天主教徒皇帝與法國天主教徒皇帝請求教宗放走小孩,但都遭到教宗的拒絕。
當時無論是天主教或基督教都認為︰「猶太人不聽從神的話,反而將救世主耶穌釘上十字架,因此受到神的懲罰,失去祖國,淪為流浪民族。猶太人悲慘的狀態,是他們頑固的結果,是自作自受。
1881年至1891年,在羅馬發行的天主教雜誌依然基於中世紀的偏見,攻擊猶太人,認為猶太人在儀式中殺基督徒的幼兒,取幼兒的血。1891年,在羅馬出現一份小冊子,標題為「歐洲的猶太人問題」。裡面寫道︰「猶太人是可厭的人種,他們懶惰成性,從不工作。他們仇恨基督徒。」文章結尾時還主張取消猶太人的市民權,並且將他們隔離。Pacelli便是在這種反猶太的環境下成長,因此他在不知不覺中也染上猶太的意識。
1917年,德軍展開無限制潛水艇作戰,而且德軍在東部戰線處於優勢。教宗Benedictus15世看到這個情形,認為現在正是實現世界和平的良機,便派Pacelli為大使,到德意志帝國。Pacelli向德意志帝國宰相Bethmann-Hollweg1856-1921)訴說教宗Benedictus15世憂慮戰爭,希望世界和平的心願。之後,Pacelli就住在慕尼黑。
不知是偶然還是命運,希特勒與Pacelli1917年至1925年之間的8年,同時居住在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德國不得不接受屈辱性的和約。德國人民生活變得困苦,因而支持主張反猶太主義與宣傳國粹主義的希特勒。
192912月,Pacelli回到梵蒂岡之後,升任樞機主教,1930年,升任在梵蒂岡地位僅次於教宗的外交部長(Secretary of State),這時Pacelli54歲。而且當時的教宗碧岳十一世體弱多病,將梵蒂岡的治理權交給Pacelli1929年,教宗碧岳十一世與義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簽訂拉特蘭條約。根據這個條約,梵蒂岡獲得主權國家的地位,教宗是梵蒂岡的元首,義大利政府也公認天主教為國家宗教,並且在學校實施宗教教育,義大利政府答應對聖職者與宗教教員給予薪資。梵蒂岡則承認千年來一直是梵蒂岡首都的羅馬,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義大利的大多數人民為天主教徒,因此簽訂拉特蘭條約之後,墨索里尼獲得這些天主教徒的支持,強化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體制。拉特蘭條約的最後一項規定,梵蒂岡不能進行任何政治活動與要求、干涉。同時禁止聖職者加入政黨與進行任何政治活動。梵蒂岡甚至還鼓勵天主教徒支持墨索里尼政權。
簽訂拉特蘭條約之後11天,希特勒的納粹機關報發表聲明,說︰「往昔在自由民主體制下,不可能達成的協調,現在梵蒂岡與法西斯義大利達成了,這毫無疑問顯示了法西斯思想與天主教有共通性。
1933年,德國總統興登堡(1847-1934)指名希特勒為首相,納粹終於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組閣完後,開始布局獨裁體制。
另一方面,領導德國教會的司教們,一貫採取反對納粹的態度,認為納粹思想與天主教思想南轅北轍。然而教宗碧岳十一世與Pacelli卻對希特勒內閣予以高度評價。因為梵蒂岡最害怕、擔心共產主義,而希特勒是唯一宣布對共產主義徹底抗戰的國家元首。
之後,納粹政權雖然迫害德國的教會,而且教宗碧岳十一世與Pacelli也聽聞這事,但是他們認為共產主義否認宗教,而納粹政權是對抗共產主義的防波堤,因此就算納粹政權有一點「小瑕疵」,也比共產主義還好。
19337月,Pacelli希特勒內閣的副首相Papen1879-1969)在梵蒂岡簽訂政教條約(Konkordat)。
根據這個條約,雙方各有好處。在梵蒂岡方面︰
1. 天主教教會在德國可以獲得自由與權利。
2. 德國會在共產主義的威脅下,保護天主教。
3. 德國政府會負擔學校的宗教教育支出與宗教教員的薪資。
在納粹政權方面︰
1. 全世界有5天主教徒。納粹政權與梵蒂岡結合,對剛剛成立的納粹政權而言,在國際社會中,首次獲得承認政權的合法性。
2.對納粹政權而言,主教徒的中央黨是眼中釘,而根據這個條約,中央黨必須解散。今後德國天主教教會的活動只能拘限於宗教、慈善的領域。
3.由於受到梵蒂岡的承認,納粹政權可以要求德國天主教徒服從希特勒的政策。
然而簽訂政教條約後,納粹政權並沒有停止對德國天主教的迫害。
此外,當1932年,溥儀成立偽滿州國時,梵蒂岡比德國和義大利還要早承認偽滿州國。
1933年,納粹政權脫離國際聯盟與日內瓦軍縮會議,開始急速再軍備。1934年,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在國民投票支持84%的情況下,希特勒首相兼任總統。1935年,希特勒廢棄凡爾賽和約中限制軍備的項目,將徵兵制復活。
由於自從簽訂政教條約以來,希特勒再三違反條約,教宗碧岳十一世便準備了一份譴責希特勒的聲明,聲明除了以德語寫成之外,還翻譯成英語、法語和義大利語。教宗碧岳十一世打算讓全世界的司教都能讀到這份聲明。
納粹外交部打電報給全歐洲的德國大使館,說︰「教宗的聲明是對德國政府的挑戰!」
(待續)
理州上  2013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