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黑暗的瑞士(3)

黑暗的瑞士(3
在瑞士中西部一個人口約2600人的小鎮烏米斯,有一所倉庫。從1950年代後半起約30年,瑞士政府秘密發展核子武器開發計畫,這所倉庫當時就保存了約5.5噸的濃縮鈾。
以「永遠中立」為國家政策、以觀光聞名、「和平」色彩濃厚的「理想國家」瑞士,居然曾經秘密發展核子武器開發計畫!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然而1995年,瑞士政府自己承認的確有這麼一回事。
1945815,日本無條件投降那一天,瑞士國防委員會的成員夫利克寫一封報告書給國防部長。標題是「關於原子彈的破壞性」。
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的戰車和飛機一樣,當時的瑞士人只把原子彈當成一種「新武器」,完全沒有考慮放射線的危險性與人類可能因原子彈戰爭而滅亡。
夫利克的報告書最後建議瑞士政府應該盡快成立原子彈研究委員會,以及招聘有名的科學家。瑞士政府便根據這個建議,成立「核能源研究委員會」。19466月,瑞士議會同意成立「核能源研究委員會」。表面上的理由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其實「核能源研究委員會」的真正目的是研發核子武器。為了製造出核子武器,必須先擁有原料鈾。「核能源研究委員會」知道捷克擁有鈾,便以「核能的和平利用」為藉口,向捷克請求9噸的鈾。可是捷克於1948年成為共產國家,瑞士政府只好放棄這條線。此外,瑞士又於1947年與中國的國民黨政權商討共同開發中國國內的鈾礦,瑞士的學者還到現場試掘,可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興起,這條線又胎死腹中。接下來的交涉對象是西德,西德提議每公斤鈾3萬美元,這雖然很貴,但是瑞士政府同意了,買到100公斤鈾。
此外,瑞士國防部也另外與英國交涉,從剛果運13噸鈾礦到英國精製後,再賣給瑞士。結果從1954年至1955年,從英國運了10噸的鈾到瑞士。其中一部分就保管在前述烏米斯的倉庫。
1950年代中期之後,美蘇冷戰激化。1956年,由於匈牙利想脫離華沙條約組織,蘇聯就入侵匈牙利。這件事讓瑞士產生危機意識。接下來,蘇聯又在古巴建設飛彈基地,於1962年引發古巴危機,核子戰爭一觸即發。當時,華沙條約組織決定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就入侵瑞士。
19603月,瑞士參謀總長寫信給國防部,認為「應該考慮向英國、美國或蘇聯購買核子武器」。此外,瑞士還打算與同樣是中立國的瑞典共同開發核子武器。
1940年代後半,瑞典的國防部就開始秘密研究核子武器。不過,1968年,瑞典的國防部得出結論,認為「保有核子武器,超越瑞典的財政能力」,因而放棄核子武器計畫。
瑞士的參謀本部當時假設蘇聯軍隊入侵瑞士東部,假如瑞士無法將蘇聯軍隊阻擋在國境,法國可能會用核子武器攻擊瑞士國內的蘇聯軍隊。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在蘇聯軍隊還沒入侵瑞士之前,瑞士就必須先核子武器攻擊蘇聯軍隊。
不過,瑞士的核子武器計畫到了1970年代之後,有了重大轉變。那就是瑞士參加「防止核擴散條約」與美蘇冷戰的結束。
防止核擴散條約196871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當初各國批評這是個「不平等條約」,因為條約規定能夠保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只限於英國、美國、蘇聯、法國、中國5國家。其他國家不可以製造或取得核子武器。非核保有國為了證明沒有在製造核子武器,有義務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檢查。
瑞士正在積極進行核子武器計畫,因此對是否參加「防止核擴散條約」,猶豫不決。1967年,瑞士政府在深思他們是否該參加「防止核擴散條約」,但是瑞士軍方的意見卻很明確︰「從軍事角度來看,瑞士不應該加入條約!
雖然瑞士軍方反對,瑞士政府最後還是參加「防止核擴散條約」。不過,即使如此,瑞士政府於1980年代之後仍舊繼續研究核子武器。瑞士政府之所以這麼執著於研究核子武器,是因為瑞士有根深柢固的「西德威脅論」。當時的瑞士政治領導人物大多出生於1910-1920年代,都親身體驗過納粹德國的威脅。因此他們覺得西德若擁有核子武器,就和納粹德國一樣,對瑞士形成極大的威脅。
19851119,蘇聯的戈巴契夫書記長與美國總統雷根在瑞士日內瓦會談。21日,美蘇發表共同聲明,指出軍擴競爭已經結束,美蘇的核子武器要減少一半。全世界都明白美蘇冷戰已經結束。這事造成瑞士研究核子武器計畫的終結。1987年,瑞士政府正式聲明︰「瑞士不會擁有核子武器。」瑞士軍方也於1988年徹底放棄研究核子武器。
一位法國女性在巴黎大學畢業後,到瑞士日內瓦讀研究所,之後在瑞士找到工作,住了6年。一天她投書報紙,批評瑞士的福祉政策,並且登載出來。數日後,有好幾封匿名信寄給她。她嚇了一跳,因為寄信者都知道她出身於哪裡、她的出入瑞士紀錄、在瑞士有沒有獲得工作許可、學歷……。寄信者還在信中寫道︰「法國人滾出瑞士!妳的投書是多管閒事。」
在法國,只有警察才能夠如此詳細調查個人的資訊,她覺得不可思議,便問她的瑞士朋友。沒想到瑞士朋友如此回答︰「誰都可以查到個人的資訊。」原來瑞士的書店有在販賣當地住民的個人資訊,像電話簿一樣大小。
數月之後,那位法國女性搬到離瑞士很近的法國境內,從那裡每天到瑞士的職場上班。她說︰「我搬了家之後,鬆了一口氣,總算不會再被監視了!」
瑞士被稱為「互相監視的社會」。一旦發生小孩惡作劇、半夜的噪音、違法停車或不在規定的日子拿出垃圾,住民馬上報警,警察也會立刻趕來,尋找「犯人」。
瑞士北部2個小鎮發給住民小冊子,裡面有許多人的照片、住址、出生日期、年收入、興趣、職業、結婚歷、學歷、過去的納稅額……。看起來好像是選舉時的候選人公報,說難聽一點,好像是通緝犯的名單。
然而這本小冊子所羅列的都是希望取得瑞士國籍的外國人。他們能否取得瑞士國籍,要看當地住民的投票結果而定。而這本小冊子就是讓住民在投票之前參考用的資料。
住民投票的結果時常引起爭議,通過的往往是西歐出身者,東歐出身者或土耳其人時常被住民拒絕。
(待續)
理州上  2013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