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歷史探微10


(伏爾泰)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生於中上家庭。他曾經因為寫

文章批評當政者,而兩次被捕下獄。1726年,伏爾泰前往英國。

1733年,伏爾泰出版英文版的「哲學書簡」,1734年,印刷法文版

的「哲學書簡」,可是出版檢閱官覺得這本書有部分不妥,便禁止出

版。但是這樣反而提高了「哲學書簡」的知名度。秘密出版的「哲學

書簡」在1739年之前,出了9版。「哲學書簡」批評了天主教與耶穌

會、讚美英國議會、也攻擊了法國的極權專制。

「哲學書簡」的出版是18世紀初期知識份子 最受衝擊的一件大事。

因為「哲學書簡」將英國的實際情形告訴法國人,並且全面批判極權

專制下法國的政治、宗教、思想、科學、風俗。


1764年出版的「哲學辭典」集伏爾泰思想大成。伏爾泰說:「『哲

學辭典』並不是在為疑問的倉庫,提供解答。」對伏爾泰而言,真正

的哲學者是無知的哲學者,也就是沒有自負與偏見的謙虛人士。伏爾

泰最大的目標是挑戰充滿自負與偏見的宗教人士與形而上學者。「哲學辭典」中的一個基調是「粉碎沒廉恥的人︕」「沒廉恥的人」主要

是指耶穌會的會士。

「哲學辭典」一問世,立刻受到大家注意,當局與反對派不可能保持

沉默。1765年,巴黎高等法院判定「哲學辭典」為禁書。同年,教宗

梵諦岡政府也把「哲學辭典」列入禁書目錄中。理由是青年們讀了這

本書後,會做出不畏懼神的行為。

的確,伏爾泰不承認有人格神,也指出聖經的矛盾,還指責僧侶的制

度與僧侶的行為,但是他與狄德羅(1713-784)、D'Holbach1723-

1789)最大的不同是伏爾泰認為有創造世界秩序的神。伏爾泰不是無

神論者,他是有神論者。但是他的有神論不與任何現成宗教有任何關

係。這就是為什麼他對聖職者的批判,比無神論者對聖職者的批判強

而有力的原因。

1763年,伏爾泰出版「寬容論」,但是支撐伏爾泰的信念卻一點也

不寬容。「粉碎沒廉恥的人︕」這句話就顯示出不寬容的精神。

「哲學辭典」中,在「狂信」這個項目,伏爾泰如此寫道:「全世界

只有一個宗教沒有被狂信汙染,那就是中國文人所信仰的宗教(大概

只儒教)。」在「戰爭」這個項目,伏爾泰如此寫道:「戰爭會帶來

很大的災害,所以大家都對戰爭警戒,可是大家都崇拜戰神瑪爾斯

Mars)。」

(狄德羅)

狄德羅(Diderot 1713-1784)生長在富裕的家庭。有一次,父親寫

信問出門住在外面的狄德羅:「你將來到底想做什麼︖」狄德羅回答:

「我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讀書。」父親很生氣,便不再寄生活費給狄

德羅,狄德羅只好開始過浮浪的生活。但是,愛子心切的母親常常叫

女傭拿一些小錢給狄德羅。不過這些小錢畢竟杯水車薪,狄德羅有時

因為肚子太餓,在房間昏過去,幸好房東主婦拿葡萄酒與麵包讓狄德

羅吃。狄德羅才恢復意識。

狄德羅非常喜歡伏爾泰的「哲學書簡」,並且也開始嚮往英國。1746

年,狄德羅以匿名出版「哲學斷想」。他在「哲學斷想」中,同時攻

擊了有神論的不合理性,與無神論的不合理性(因為無神論者無法說

明宇宙的秩序)。狄德羅主張只有理神論才是合理的。

但是,巴黎高等法院下令必須焚燒「哲學斷想」。不過執行焚燒命令

的官員,只焚燒了一些廢紙,而將「哲學斷想」帶回家中,不久,

「哲學斷想」流入市面,並且身價更高。

1749年,狄德羅以匿名出版「盲人書簡」。同年,狄德羅被當局逮

捕。理由是寫作「哲學斷想」與「盲人書簡」。

狄德羅編的「百科全書」於1772年出版。狄德羅在「百科全書」的

前文如此寫道:「『百科全書』的目的是要收集散在地上的知識,提

供給當代的人,並且傳達給未來的人。讓我們的子孫獲得更多的知

識,同時更有道德、更幸福。」

1751年「百科全書」第一卷出版時,耶穌會會士立刻開始在其機

關報發動攻擊。

1784年,狄德羅腦溢血。臨終時,教會的司祭請求狄德羅撤回無神論,

但是,狄德羅拒絕了。狄德羅在不承認天主教的神之中,與世長辭。

他在去世前說:「哲學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事。」這是他

的遺言。

(諸子百家)

在中國的歷史,儒家經典是正統思想。 諸子百家則是亞流、異端。

很少讀書人會看 諸子百家的著作。例如,「墨子」一書從漢朝到清

朝一千數百年之間,幾乎沒有人閱讀。

孔子 去世後,出現許多思想家與孔子的思想大相逕庭。其中,最明

顯的是 墨子。其次是與 墨子完全相反的楊朱。孟子就大嘆:「現在

的世界,不是屬於墨子學派,就是屬於楊朱學派。」

儒家主張家族愛,而墨子主張兼愛,也就是超越家族愛的博愛主義。

墨子的這種兼愛破壞了儒家所尊重的家族制社會秩序,被認為是一種

危險思想。

另一方面,楊朱主張極端的利己主義。儒家強烈關心社會、國家的問

題,楊朱則相反,只關心個人的安樂。對孟子而言,這是無視國家存

在的危險思想。

由於墨子學派與楊朱學派興盛之故,儒家暫時被逼到舞台角落。孟子

便發憤要振興儒家的孔子思想,否則儒家的傳統將會消失。

孟子也攻擊農家,以及告子,還有主張和平論的宋牼,以及經濟政策

家白圭。

春秋這個名稱是來自孔子的著作「春秋」,戰國這個名稱則是來自漢

朝劉向編的「戰國策」。

農家的許行率領徒黨數十人到滕文公那裡請求庇護。滕文公給了他們

一些農地。許行一邊耕作,一邊主張君主以下所有的人都必須耕作。

當秦國與楚國即將發生戰爭時,主張和平論的宋牼到處奔波,想要阻

止這場戰爭。

諸子百家之中,擁有最大勢力的是儒家、道家、墨家語法家這四家。

學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以詭辯為主的惠施與公孫龍。惠施說:「天與地一

樣低,山與沼澤一樣平。」「太陽在天空正中央時,已經開始西下

了」他否定現實的時間與空間觀念。陰陽家鄒衍認為中國只不過是世

界的81分之1

墨子(墨翟)在孔子去世後沒多久出生,在孟子誕生時去世,所以是

介於孔子與孟子之間的人物。大概是生於西元前470年,去世於西元

390年。 墨翟這個「 墨」姓,在中國很少見。因此有人認為這不

是本姓,,「 墨」是墨刑的意思。墨刑是古代刑罰的一種,在犯人

臉上刺字,然後再塗上墨。墨翟學派可能是遭受墨刑的一群人,生活

在一起。

也有人認為墨翟是賤民出身。有一次,墨翟到楚國向楚王遊說。墨翟

請求見楚王。楚王以年紀大為理由,要代理人見墨翟。代理人聽完墨

翟一番話後,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們的楚王是世界的大

王,或許不會採用賤人的意見。」

墨翟出生於魯國,一開始學儒家,可是他覺得儒家思想似乎缺少什麼。

儒家主張家族愛,首先愛自己的家人,然後再愛比較疏遠的人。墨翟

認為這種愛是有差別的愛。墨翟又認為儒家重視禮樂與儀式,這都是

充滿虛飾的形式主義。如此悠閒逍遙,在這個戰亂頻繁的社會,如何

能夠回復和平呢︖必須找出這個社會戰亂頻繁的原因。於是,墨翟離

開儒家,自創墨家。墨翟派遣弟子到各地。墨家的規律非常嚴格,其

首領稱為「鉅子」。有一次,駐在秦國的 鉅子的孩子犯了殺人罪,

秦王同情那個孩子,想要饒恕他,可是鉅子遵守墨家的規律,將自己

的孩子處死。

墨翟思索這個社會戰亂頻繁的原因是什麼︖他後來找到答案,那是因

為人們沒有互相愛之 故。人們搶奪別人的利益,據為己有,這是大亂

的原因。如果人人能夠愛別人,像愛自己, 如果人人能夠愛別人的家,

像愛自己的家, 如果人人能夠愛別人的國家,像愛自己的國家,那麼

世界就和平了。兼愛的思想超越儒教的家族愛,是無差別、平等的愛。

對墨翟而言,愛就是給對方利益。而且給對方利益,自己有一天也會

獲得利益。兼愛的思想打破了「家」與「國家」的框框。超越「家」

的框框是「尚賢」的立場。所謂「尚賢」,就是尊重優秀者。墨翟大

膽主張廢除世襲的貴族制度。他認為依賴貴族、血緣者、側近的政治,

問題很多。應該不問什麼身分,即使是農民或勞工,只要是有能有德

的人,應該給他高官位、高俸祿。墨翟主張官位不能被某些貴族獨佔,

庶民不能一直居於卑賤的地位。

墨翟指出闖入別人家中,搶奪別人的所有物,殺死沒有犯罪的人,這

樣做一定會受到處罰。可是在戰爭時,這樣的行為不但不會受到指責,

還會被認為是正義的行為,而受到讚賞。這真是不可思議。殺死一個

人,要被處死刑,殺死千人、萬人,卻會受到讚賞。如此正義與非正

義極度混合不清。

戰爭還有其他罪惡,那就是妨礙生產,以及無用的消費。

鉅子所率領的集團,為了遭到攻擊的小國,編成勇敢的防禦部隊。他

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換言之,墨翟雖然反對戰爭,但是認為如果

是防禦性戰爭,卻是不得已。他的反戰論取名為「非攻」,就是這個

原因。沒有軍備的反戰論,在當時的情勢下,只會導致國家的滅亡而

已。

當墨翟聽到名木匠公輸盤為楚國製造雲梯,打算攻擊小國時,墨翟不

分晝夜地趕到楚國,用盡心思,說服楚王與公輸盤放棄侵略小國的計

畫。
墨翟反對儒家的禮樂,主張「非樂」,驅逐形式性的雅樂。墨翟並且

主張廢除繁瑣的葬禮,也就是「節葬」。墨翟認為人人都必須勞動,

不勞動的人沒有吃飯的權利。墨翟否定周朝的文化主義,讚賞夏朝的

樸實主義。尤其讚美成功治水的禹的勤勞主義。

墨翟認為天有人格。就像君主支配國家一樣,天支配全世界。墨翟所

說的「天志」,就是「天的意思」。天所希望的是正義,天所憎恨的

是不義。遵循「天志」,一定會獲得天的獎賞。違反「天志」,一定

會遭到天的處罰。而監視人的行為,並按其善惡,給予賞罰的則是鬼

神。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所以對鬼神持否定態度。

然而墨翟強調鬼神的存在。或許墨翟為了擴展自己的主張,而借助鬼

神的神秘力量。

墨翟去世後,墨家分裂了。根據「韓非子」顯學篇,墨家分裂成相里

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派,互相說別人是「別墨」,並

且爭奪鉅子地位。到了戰國時代末期,他們已經喪失兼愛非攻的理想。

孟子的時代盛極一時的墨子思想,到了秦漢之後,完全衰微了。墨家

留下的書籍也沒有人閱讀。在2千年的歲月中,,受到大家無視。為

什麼︖對儒家的經典而言,諸子百家的著作是異端,其中尤其「墨

子」是異端。對歷代尊儒的政治體制而言,墨子的兼愛、交利是破壞

秩序的主張。站在民眾立場的節儉主義,卻不為支配者喜歡。

「墨子」一書中,還提及物理與光學的問題,但是文章的敘述很亂,

無法順利閱讀,非常可惜。「墨子」一書長期以來,沒有遭到閱讀,

幾乎成為絕學。「墨子」之所以難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直到清朝

的畢沅(1730-1797)才將「墨子」整理。清末的孫詒讓(1848-

1908)寫了「墨子問詁」,「墨子」一書才大致可以被閱讀。孫詒讓

居功厥偉。後來,梁啟超也寫了「墨經校釋」。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