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少子化(2

人類為了生存,需要人際網絡人際網

絡越發達,人的生存時間便越長。其影

響範圍和效能若拿去做藥理檢測,肯定

可以把家庭和親密友誼變成萬靈丹

家庭成員多,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疾病

的風險,社會網絡活躍廣闊的人,其休

息狀態脈搏次數較低罹患癌症時治癒

機會提高這些和親密的愛與關懷有很

大關聯一項研究顯示,妻子家人的愛在心肌梗塞病例中,能加速治癒,而

在缺乏妻子的愛與關懷的病例中,再度

發病的風險則大幅提高

成功調節家庭和個人間衝突的人,是女

人;在某些缺乏家庭網絡的狀況下,藉

由視外人如家人而找到家庭替代網絡的

人,也是女人

在災難事件中,男性不僅比女性死得快

死亡機率比女性大女性是生存機器

她們更能忍受飢餓和艱苦她們的糧食

需求較低,且由於女性在寒冷中能維持

較低體溫,所以冰雪暴或龍捲風對她們

而言威脅也較低

在物質縮減到底限的社群裡,會幫助落

單者的人,也是女人。儘管絕望困頓,

女性仍有能力分配圈外人

轉化成家庭成員的天賦,和女性的「社

會流動性」息息相關

科學家分析為人子女照顧父母的動機

他們發現其中有顯著差異。按兒子解釋,

他們有感於義務在身,因而協助父母,

對女兒而言,原因只有一個:對父母

的愛研究者認為,兒子之所以幫助父

母,主要出於自我利益,反觀女兒,則

發自利他精神。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人際

交流一直到高齡都遠勝過孩子與父親的

相處

正常而言,男女兩性的比例為106

100,原因純粹是男性活著的風險高於

女性。在危險的時代,在嚴重危機和

災難時刻男女兩性的比例會突然出現

逆轉。例如布里斯本洪水氾濫後,新生

兒的性別比例突然改變----男嬰變少了

對於演化而言,困境的範圍顯然不限於

天然災害或戰爭經濟壓力、社會壓力、

高失業率社會突然轉型,也都可能導

致母親多生女少生男例如1991年德東

地區的新生兒性別比例,呈現二次大戰

後最不平衡的狀態當年度新生嬰兒女

孩多於男孩,研究人員認為,此一「分布

轉變」和兩德統一後德東經濟崩潰

有直接關聯

後來隨著經濟日趨穩定德東1992

旋即恢復男女嬰性比平衡這種現象不

只出現在有危機的國家。2005年美國研

究團隊發現加州地區只要失業率越高

出生的男嬰便越少

實際上這背後隱藏著更多東西:一個社

會在維持人口或增加人口的問題上

少受制於男性數量,而是幾乎全然受制

於女性的數量

世界銀行總裁沃爾芬森曾表示「養育

一個男孩,等於養育一個人,教育一個

女孩,等於教育一整個國家

美國政治學家福山認為,在家庭結構逐

漸縮小的歐洲,老年婦女將監督社會上

的價值分布。他相信老年婦女在眼見

家庭規模縮減兒童數量更為減少之際,

將越來越不願意允許自己國家發起軍事

行動福山寫道「現在雖然不可能預

測大部分女性投票行為將如何,但她

們很有可能同意給予女性政治家更多領

導職務。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的路

特威克推估家庭人口數下滑使得西方

國家人民,比起以年輕氣盛的男性為主

的農業社會,對軍事損失更為敏感。」

1995713日,芝加哥熱浪來襲,

奪走700多條人命有個區域死亡人數

特別多。引人注意的是,這裡死了許多

獨居的60多歲男人政府當局推測

這些男性死者因太窮而買不起電風扇或

冷氣導致死亡人數如此之多。

以上原是官方解讀,後來紐約大學社會

學教授柯林內保對此事提出不同看法

才使大家改觀。他將他的研究成果命

名為芝加哥災難的社會驗屍報告」,

這份報告現已成為名作,內容旨在評定

一場大災難災難最後明白顯示誰因

何種原因死亡,而誰又倖存下來。

首先男性死者比例為女性死者兩倍

然而從人口統計來預期則恰恰相反

芝加哥高齡女性較多,且高齡女性獨居

者比高齡男性多但讓人意外的不僅如

高齡男性死者大多數把自己關在

公寓裡,他們住的區域較不安全,屬貧

窮區公寓門窗都加上了圍欄,顯然已

把鄰居視為威脅。這些老人不同於倖存

的婦女,而是盡量讓親戚關係倒退發展

到底限

反觀相鄰的南朗戴爾區,情況截然不同。

這裡也有許多生活貧困的人,且也沒有

冷氣,但死亡率不只低,且低於平均值

這要怎麼解釋?南朗戴爾區的居民多半

是拉丁裔,樂天而具濃厚家庭色彩的文

化,為他們創造了雄厚的信任資本

戚彼此關照朋友甚至能被視為家中一

份子。這一族群雖然是全城最窮的族群

熱浪遇難者只佔了全城2%家庭價值

給予了拉丁裔居民存活的可能

(全文完)

以上就是德國學者荀馬赫「少子化」

(博雅書屋)的部份精彩內容想閱讀

全書的人請到圖書館借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