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江戶的思想家(5) 狄生徂徠的著作「譯文筌蹄」是一 本如何正確讀漢文、寫漢文的字 典。 狄生徂徠認為朱子學的「道」是貫 穿天地自然與人心的「理」。仁齋 認為「道」是「人倫日用之道」。 狄生徂徠認為「道」是「先王之 道」。換言之,「道」是古代中國的 帝王為了世間平安所創作的。 「先王之道」顯示在「六經」中, 「六經」是易經、詩經、書經、春 秋、禮記、樂記。易經是知道自然 的秩序,占卜未來的書。詩經表現 人情、風俗的文學。書經是記載先 王的事蹟,以及治理天下的方法。 禮記顯示行為的規範。樂記是鼓舞 天下的音樂。 狄生徂徠認為學習這六經就是認 識「道」。狄生徂徠認為朱子學的 四書中,只有大學與中庸沒有被朱 熹的錯誤解釋所汙染。所以除了 「論語」之外,狄生徂徠不重視四 書。 貝原益軒有大量著作,其中大多是 農耕、生產之類的實用書。 貝原益軒認為天地萬物都是學習 的對象,儒者都必須知道。這是朱 熹「格物窮理」的想法。只要探究 事物內含的「理」(事物的本性), 就可以到達普遍的真理(天理)。 朱熹認為天理存在。但是,貝原益 軒對此懷疑。 貝原益軒在著作「慎思錄」中寫 道:「經學只要閱讀程朱等偉大先 人的書,就可以了。這不是無能的 我的責任。我的責任是寫對庶民生 活有用的書。即使其他儒者認為這 是小技而瞧不起,我也無所謂。」 貝原益軒認為自己學習的對象不 是經學,而是「民生日用」。這是 「服侍天地」的思想。 「書經」中有「天地為萬物的父 母,人是萬物之靈。」貝原益軒很 認同這句話。他認為人必須對天地 報恩,也就是「服侍天地」。如何 服侍天地呢?那就是實踐「仁」。 具體的說,就是「愛人倫」與「愛 萬物」。這裡的萬物是包括禽獸蟲 魚草木。亂捕獲鳥獸蟲魚,不合乎 「禮」,摘取未熟的水果,喪失 「時」。 (待續) 2022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