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宋朝的明與暗(3)

宋朝的明與暗(3)
金國雖然將燕京交給宋,可是在移交之前,將城內的人民和有價值的金銀珠寶等都搬運到金國,所以宋拿到的是一座空城。然而宋朝廷依舊很高興,舉行慶功宴,童貫也升官。
可是好景不常,1125年,金國開始侵略宋。喜愛安逸悠閒的宋徽宗趕緊將皇帝位讓給長子欽宗。1126年,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城。宋軍不敵金軍,只好談和。談和的條例很屈辱,除了每年要送給金國金、銀、牛、馬、帛之外,宋帝還必須稱金帝為「叔父」,並且割讓許多土地,宰相、親王還必須當人質。
由於民情激憤,為了安撫人心,童貫被處死刑,蔡京以80歲高齡,被流放到邊疆,而死在當地。
1126年,金軍再度藉口侵略北宋,把徽宗與欽宗二帝與后妃、皇族、官員和技術者數千人俘虜,帶到金國。這就是靖康之變,也就是後來岳飛「滿江紅」中所寫的「靖康恥」。
欽宗的弟弟康王即位,是為南宋首任天子高宗。此時,金國將帶到北方的俘虜之一秦檜釋放回南宋,並且與秦檜保持密切聯繫。不久,高宗任用主張和平的秦檜為宰相。1138年,宋金兩國簽訂和平協約。宋對金執臣禮。但是這個和平協約不到一年,就被金國撕毀,發動侵略。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固然英勇,可是在秦檜等科舉派的文官看來,這些武將擁有極大軍權,不一定會聽中央的命令,對國家不見得是好事。當時韓世忠擁有3萬私兵,岳飛擁有2萬3千私兵。這些私兵不是國軍,只聽主人的命令。秦檜便想要拆散岳飛、韓世忠與私兵的關係。岳飛反對這種作法。岳飛雖然出身於農家,可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文化教養,而且有見識,在當時許多武人多是文盲的情況下,頗為難得。然而就是因為有文化教養和見識,加上擁有私兵,才令秦檜等文官憂心忡忡,視他為危險人物。等到岳飛反對與私兵脫離關係後,秦檜知道非下手不可了。他將岳飛與其部下關進監牢裡,並且將他們毒殺。這種陰險的手段,讓秦檜成為千古罪人,也讓軍閥(軍閥就是擁有私兵的軍人)岳飛在後世獲得過多的同情與讚譽。
1141年,金國答應將徽宗的靈柩與高宗的母親韋氏和欽宗送還給宋。
可是已經即位為皇帝的高宗深怕哥哥欽宗回來後,會威脅到自己的皇帝位。高宗便與秦檜商議,如何因應這個局面。後來兩國正式簽訂和平協約時,由於秦檜的運作,協約內容完全沒提到欽宗的事。
當韋太后要離開金國,回到南宋時,兒子欽宗扶著牛車邊,哭著對母親說,回國後,一定要和弟弟高宗請求,設法早一日讓自己也能回國!可是他哪裡知道弟弟高宗深怕他回國搶皇帝位。於是,欽宗只好繼續在金國思念家鄉,等待不可能的救援,一日又一日,直到1161年死在異鄉。金國南邊要南宋,西邊要西夏,東邊要高麗,分別對它執臣禮,成為東亞的霸主。
不久,金國又對南宋發動攻擊。南宋首次使用新武器--火藥,擊敗金軍。
金國比遼國強盛,不料後來蒙古又出來一個「元」,比金國和遼國加起來還強盛。
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時,去世於六盤山。當時,他的部下不願成吉思汗的死訊傳開,引起人心不安或混亂,當成吉思汗的靈柩運回蒙古時,沿途只要有人看見靈柩,便將他殺掉。
成吉思汗的死因是個謎,有種種說法。其中一個對成吉思汗最不名譽的說法是這樣:
成吉思汗打敗西夏後,將西夏的公主納入後宮。到了夜晚,成吉思汗要和西夏的公主同睡時,年輕貌美的西夏公主想起亡國之痛,如今還要跟這個仇人同眠。便事先預備了一把利刃,趁著成吉思汗熟睡時,將成吉思汗殺害。然後逃到附近一條河川將身體洗淨。後人便將那條河川取名為「公主河」。
成吉思汗目不識丁,可是他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技術、宗教與思想。當他發現維吾爾文字有助於治理國家時,便立刻要求部下學習。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繼位者是他的第三子,窩闊台汗(1186-1241)。1234年,蒙古人消滅金國。
蒙古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建築驛站。馬可波羅便對此讚不絕口。他在他的書中寫道:
「從大都(北京)到帝國各地鋪有公道。每25哩或30哩,就設有一個驛站。驛站裡隨時備有4百匹駿馬,皇帝的使節往來時,可以在驛站換掉跑累的馬,換新馬,繼續行程。……皇帝的領內,驛站的馬總共有20萬匹。驛站總共有1萬座。這真是令人驚嘆的制度。」
1260年,蒙古第五任可汗,也是元朝初代皇帝忽必烈即位。忽必烈一即位,就效法宋、金,樹立中國式的集權統治機構。他設立相當於內閣的中書省,和掌管軍務的樞密院,以及監督各官員行為的御史台。忽必烈還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賦予行政、軍事大權。簡稱「行省」,後來更簡稱「行省」。這是中國現在「省」的由來。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命國名為「大元」,簡稱「元」。
1274年,忽必烈派伯顏為總司令,率兵攻打南宋。當時南宋的皇帝是只有4歲的恭帝。宰相賈似道趕緊派人向伯顏求和。伯顏說和平的條件是南宋「無條件投降」。
1276年,6歲的恭宗手捧著「傳國之璽」,與太皇太后,一起到伯顏的軍營投降。南宋歷經150年,至此滅亡。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帶著恭宗的兩位庶兄弟逃離臨安城。他們抵達福州後,擁立恭宗的庶兄為帝,即端宗。元軍繼續進逼。他們又逃到泉州。端宗去世,陸秀夫又擁立8歲的衛王。但是南宋軍老是打不過元軍,文天祥就是在這時被元軍俘虜。1279年,陸秀夫見退無可退,便抱著衛王跳海自殺。這時候,漂浮在海面上南宋士兵的屍體達十幾萬。南宋的命運至此完全終結。
忽必烈滅南宋之後,接下來的目標是朝鮮半島的高麗國。經過一番慘烈的戰鬥,高麗國於1260年向元朝稱臣。
忽必烈接下來的目標是日本。他命令高麗國建造遠征日本用的兵船9百艘。為此,高麗國徵用了3萬5千名工人。1274年,忽必烈下令遠征日本。元軍主力2萬人,高麗軍5千人,加上水手、雜役5千人,合計3萬人,分乘9百艘兵船,向日本進攻。一開始,元軍因為使用日軍不曾見過的大砲等武器,所以日軍佔下風,不得不徹退。元軍因為不熟陸上地形,怕日軍趁夜來襲,當晚便都回船休息。不料,當晚卻有強烈颱風來襲,元軍的兵船幾乎完全翻覆。剩下無傷的兵船只好返航。
遠征日本失敗的結果,損害最大的不是元朝,而是高麗國。高麗國向忽必烈哀訴高麗國的苦痛,請忽必烈不要再有遠征日本的意圖(可憐的高麗國!)。可是忽必烈不甘心遠征日本失敗。翌年,1275年,他又命令高麗國建造遠征日本用的兵船。不過當時,忽必烈正開始攻擊南宋,只好暫時把遠征日本的計畫擺在一邊。
南宋滅亡後,1280年,忽必烈命令高麗國除了建造兵船9百艘之外,還必須提供1萬名正規軍以及1萬5千名水手。
1281年,開始遠征日本。可是老天爺似乎特別眷顧日本。這回元軍又遭受到暴風雨的襲擊。兵船不是翻覆,就是觸礁。溺死的士兵不計其數。總兵力14萬之中,生還的只有3萬數千名。
經過兩次失敗,忽必烈居然還不死心,還企圖於1285年進行第三次遠征日本。不過此時,中南半島的交趾和占城國叛變。忽必烈不得不停止征日計畫。
可是忽必烈始終沒有忘懷征日。在他79歲去世的前一年,1293年,忽必烈還命令高麗國準備提供兵船和糧食。我想,當高麗國朝野上下聽到忽必烈的死訊時,一定大大鬆了一口氣吧!
忽必烈還對中南半島,甚至東南亞的爪哇島用兵。忽必烈再三派使節赴爪哇島要求入貢,可是當地國王毫不領情,竟然在那位使節的臉上刺青(黥),然後放使節回來,給忽必烈下馬威。忽必烈怎麼吞得下這口氣?當然立刻派兵船1千艘遠征。可是最後失敗了。
元朝的末代皇帝是順帝。當時王族與權臣之間,為了政權,明爭暗鬥。
1342年,黃河潰堤,災民達數百萬人。政府在災區徵調17萬壯丁挖掘河道,疏解洪水。工程非常成功。可是政府卻在工程成功之後,毫不三思地將17萬壯丁全數解雇。這些突然失業的17萬壯丁就四處流竄,很多人加入盜匪集團。造成社會不安。
當時在治水工程進行時,工人間就有謠傳說:一具獨眼的石人一定會從土中出現,這是國家大亂的先兆。
後來,工人果然在土中挖出一具獨眼的石人。謠傳成了事實。
其實,這是白蓮教教主韓山童事先設計的。白蓮教原本信仰彌陀,白蓮教信徒認為彌勒菩薩將下凡,救濟眾生。韓山童便宣稱自己就是彌勒菩薩將下凡,而且是宋徽宗的八世子孫。韓山童率領信徒叛亂。他們頭綁紅巾。但是這群烏合之眾卻不敵元的正規軍。韓山童被逮捕,處死刑。
紅巾賊的領袖劉福通便擁立韓山童的遺兒韓林兒,以開封為首都,國號「宋」。這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最後朱元璋獲得勝利。
(全文完)
理州上 2011年6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