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以色列(7)

以色列(7)
而且,以色列兵實際用警棍毆打巴勒斯坦人手腕的影像也被拍下,傳遍全世界。以色列這種野蠻的處理方法成為國際批判的標的。
1990年8月,伊拉克突然侵略科威特。1991年,灣岸戰爭爆發。之後,美蘇冷戰結束,中東也開始瀰漫和平的氣氛。1991年10月,中東和平會議在馬德里召開。以色列代表夏米爾首相第一次與埃及以外的阿拉伯各國代表同席。馬德里和平會議之後,以色列雖然試圖與阿拉伯各國之間達成和平協議,但是終歸失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PLO無法參加馬德里和平會議。因此出現和平交涉代表權問題。也就是說,有人認為沒有PLO參與,約旦河西岸與加薩的巴勒斯坦代表團怎麼有資格決定全部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在蘇聯崩潰後,以色列喪失在中東對抗共產主義的橋頭堡地位。以色列政府因此認為不如承認PLO,在唯一超大國美國的仲介下,與PLO進行和平交涉。
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仲介下,以色列與PLO在華盛頓簽署「關於巴勒斯坦暫定自治的原則宣言」(即所謂『奧斯陸合意』)。以色列與PLO互相承認對方是交涉對象。根據「奧斯陸合意」,巴勒斯坦實行5年的暫時自治。
「領土與和平交換」的原則也適用於以色列與PLO之間,換言之,由於PLO承認以色列,以色列應該放棄佔領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可是,以色列卻故意延遲以色列佔領軍的撤退交涉,以色列還宣佈如果巴勒斯坦人繼續實行恐怖攻擊,而PLO不阻止的話,以色列就對PLO完全不妥協。
1994年2月25日,在約旦河西岸黑布隆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發生事件。一位美國籍猶太人對著正在黑布隆清真寺作禮拜的巴勒斯坦人穆斯林,用槍亂射,造成29人死亡、150人受傷的慘劇。為了報復這個事件,巴勒斯坦人對猶太人發動多起自殺攻擊。
雖然發生黑布隆事件,但是1994年5月4日,以色列與PLO仍舊簽署加薩、傑里科先行自治協定。根據這個協定,加薩和傑里科首先實行自治。5月11日,第一批巴勒斯坦警察進入巴勒斯坦。7月1日,PLO議長阿拉法特,在闊別半世紀後,回到巴勒斯坦。
1995年9月28日,雙方又簽署巴勒斯坦自治擴大協定(又稱『奧斯陸第二合意』)。根據這個協定,約旦河西岸六個主要都市與450個村鎮擴大為自治區。
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開始正式自治,選舉相當於總統的自治政府代表,結果阿拉法特當選。
不過,通往和平之路卻崎嶇不平。1995年11月4日,簽署「奧斯陸合意」的以色列首相拉賓被一位反對和平的狂熱猶太青年阿米魯暗殺。阿米魯的父親是一位虔誠的超正統派猶太教徒,母親是一位狂熱的「卡哈黨」支持者。
阿米魯認為推動中東和平的拉賓首相是把神所賜給猶太教徒的土地送給非猶太教徒的罪人。根據猶太宗教法,這種罪應該處死刑。因此,阿米魯替天行道。阿米魯想要藉暗殺拉賓,改變和平的趨勢。他的目的似乎達成。1996年3月,巴勒斯坦人對猶太人的自殺攻擊事件頻頻發生。1996年5月,以色列首次舉行首相直接民選,結果以訴求以色列國民安全為首要目標的利庫德黨候選人尼特寧亞夫當選首相。
不過,在1999年5月的首相直接民選,勞動黨黨主席巴拉庫擊敗利庫德黨的現任首相尼特寧亞夫。
2000年9月30日,破壞中東和平的事件發生了。以色列的鷹派利庫德黨的黨主席夏隆與其他六名利庫德黨國會議員於2000年9月28日上午7點半,在警備員保護下,從哭牆附近的馬格利巴門進入伊斯蘭教的聖域「神殿之丘」。那個時候,約150名穆斯林在附近的清真寺作禮拜。夏隆一行人遇到作完禮拜的穆斯林,穆斯林認為夏隆一行人是故意來鬧,便破口大罵。之後,抗議夏隆一行人的巴勒斯坦人與警備員發生肢體衝突,數百名巴勒斯坦的年輕人跑到耶路撒冷的一座清真寺,朝清真寺外的警察丟石頭,警察則開槍反擊。
巴勒斯坦人的抗議行動立刻蔓延到整個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持續朝以色列的警察丟石頭。不久,巴勒斯坦人的抗議行動就蔓延到整個巴勒斯坦自治區。2001年,夏隆當選首相,2003年繼續當選。
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因病去世。阿巴斯被選為巴勒斯坦自治區代表。2005年12月,以色列首相夏隆腦中風去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雙方的重要領導人相繼去世。
2006年3月,奧魯梅爾特當選為以色列首相。7月時,由於黎巴嫩的什葉派武裝組織綁架以色列士兵,奧魯梅爾特首相下令以色列空軍轟炸黎巴嫩。
以色列國內一直存在著三種嚴重的分裂。第一種嚴重的分裂是究竟要讓以色列維持世俗的猶太民族國家,還是要變成猶太教國家?這關係著政教分離的原則。第二種嚴重的分裂是由於猶太人的出身地區所帶來文化差異與衝突。具體地說,出身於歐洲,或出身於中東,或出身於俄國,或出身於非洲埃塞俄比亞的猶太人移民,無論生活習慣或意識形態都各式各樣,難免會有衝突。第三種嚴重的分裂,也是最嚴重的分裂,就是同樣擁有以色列國籍,猶太國民與阿拉伯國民之間的民族對立。以前有猶太復國主義統合以色列,但是隨著不信奉猶太復國主義的中東系移民增多,這個統合以色列的工具也失靈了。現在,以色列該選擇世俗的猶太民族國家,還是選擇宗教性猶太教國家,還是選擇排除民族性與宗教性的民主國家,以色列面臨極重要的決定。依理州看,最後一種選擇最理想。當民族與宗教結合時,容易產生尖銳的排外主義。結果一定是擴大猶太人在佔領區的入殖地,加深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仇恨心結,讓中東永無和平!尤其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相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仇恨心結更是難解。除非兩邊都改信基督耶穌的「愛你的敵人!」但這是癡人說夢話。事實上,以色列已經出現右傾化現象。2009年2月的國會選舉,「我家以色列」躍升為第三大黨就是明顯徵兆。
以色列相信英國戰略思想家Liddell–Hart(1895—1970)的名言︰「追求和平的人必須準備隨時打仗!」因此,以色列在進行和平交涉時,總是先具有強力的軍事力,才上談判桌。以色列在「和平」的時代,左右兩黨想法各異,但是在國防思想上,兩黨卻有極多共同點。
中東各國積極開發核子武器,像伊朗就是好例。1981年,伊拉克即將完成原子爐設施時,以色列空軍前往轟炸破壞。海珊政權崩潰後,威脅以色列最大的假想敵便由伊拉克換成伊朗。如果有好的時機,以色列空軍應該也會轟炸破壞伊朗的原子爐設施。
1957年,在法國的援助下,以色列在南部沙漠建設原子爐設施。可是以色列沒有簽署防止核擴散條約(NPT),因此雖然有加入國際核能委員會(IAEA),卻沒有接受檢查。以色列究竟是否擁有核子武器,不得而知,不過國際上都推測應該已經擁有核子武器。以色列將是否擁有核子武器,故作神秘,也是一種對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嚇阻。
國際上時常揶揄以色列是美國的第51州,因為美國與以色列一直維持親密友好的關係。例如,以色列建國後,美國馬上就承認。美國總統杜魯門不顧國務卿與國防部長的反對,支持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割案。這都是兩國關係親密友好的象徵。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大勝,以色列的戰略重要性獲得確認,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便「升級」為「特別關係」。以色列與埃及簽訂和平協約後,雷根政權更增加對以色列軍事與經濟的援助。現在美國對外援助的最大國是以色列。2007年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總額是25億美元。其中軍事援助額是23億4千萬美元。
布希總統時期,美國的宗教右派(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是支持以色列的最大勢力。他們認為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和加薩是舊約聖經預言的實現,予以正當化。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以色列現在逐漸朝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的方向邁進。而越往這個方向邁進,以色列的社會便越變得多文化主義。因此,有些猶太人就認為應該強調以色列的純粹猶太性。這是以色列所面臨左右為難的問題。然而這應該不只是以色列的問題,在全球化的潮流中,這應該是許多國家共同的問題吧!
(全文完)
理州上 2011年10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