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世界的民族地圖(2)

世界的民族地圖(2
大洋洲各國過去因為受西方列強統治,因此許多國家都信仰基督教。斐濟卻是少數的例外,信仰伊斯蘭教。1774年,英國的探險家科克(Cook 1728-1779)發現斐濟。之後,西方的商人就常造訪斐濟。英國人並且在斐濟栽培甘蔗。19世紀末,英國人以「1天工作8小時,高薪」與「工作10年就可以在斐濟定居」2個條件,在印度招募大量印度移民到斐濟。印度移民帶來了印度教、伊斯蘭教與生活習慣。勤勉的印度移民不久就控制了斐濟的經濟。到1960年代為止,印度移民佔斐濟人口超過一半。因此政府開始保護弱勢的斐濟原住民。政府規定印度移民不准擁有土地,採用公務員也以原住民為優先。
一般人都知道佛教分成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小乘」的意思是「乘坐比較低劣的交通工具(救贖方法)」,顯然是一種蔑稱。在佛教史上,先有小乘佛教,後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領導人認為小乘佛教偏狹而利己,因此稱之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救贖與解脫,而且不一定要出家修行,只要虔誠信仰並且累積善行就可以了。
由於「小乘佛教」有蔑稱的意味,現在一般都稱之為「上座部」。泰國、高棉和緬甸以信仰「上座部」為主。「上座部」的戒律相當嚴格,成年男子一生必須一次「得度」,也就是出家。
吉普賽人在歐洲被稱為「流浪之民」。「吉普賽」也是一種蔑稱。吉普賽人自己稱之為「Romany」。「Romany」的起源是個謎。現在一般都認為「Romany」的故鄉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Panjab)。他們屬於雅利安民族。10世紀時,「Romany」開始西進,15世紀時,抵達西歐,可是卻到處遭受排斥與迫害。「Romany」有獨特的習慣,不斷遷移,因此被西歐人視為「邪惡民族」、「反社會」、「異教」。「Romany」被趕出歐洲,移住到美洲和澳洲。被趕走還算是幸運的,16世紀的英國竟然制定「只要是吉普賽人,就判處死刑」的法律。對「Romany」的迫害到納粹德國時達到頂點。納粹標榜自己是雅利安純血,明明知道「Romany」也是屬於雅利安民族,卻企圖滅絕「Romany」。因為他們認為「Romany」已經混有非歐洲系的劣等血液,如果放置不管,一定會污染德國人的血液。納粹德國在集中營裡屠殺了450萬的「Romany」。和猶太人不同,「Romany」沒有文字,因此沒有留下記錄。或許「Romany」比較不團結之故,猶太人在戰後對納粹的追究絕不手軟,相較之下,「Romany」對自己民族的悲劇就相當冷淡。
Romany」是個喜歡遷移的民族。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認為「Romany」之所以不斷遷移,是因為無論他們到何處,都遭受到排斥與迫害之故。現在在東歐與西班牙有不少「Romany」。東歐各國近年來實施市場經濟,「Romany」成為第一個受害者。1992年,居住在羅馬尼亞的「Romany」因為經濟貧困,遷移到德國,卻遭到強制送回。
好在瑞典和芬蘭對「Romany」不歧視,並且盡力保護他們。不過瑞典和芬蘭是極少數例外,大多數國家對「Romany」仍舊持有嚴重的歧視與偏見。因此本來就不喜歡定居的「Romany」,更傾向於四處遷移。昔日他們乘坐驛馬車,現在則駕駛露營車或拖車。
Romany」天性具有音樂和舞蹈的細胞。有趣的是一旦「Romany」定居某地方,也會讓該地方的居民發揮音樂和舞蹈的才能。例如西班牙的弗拉曼柯舞(flamenco)或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都很有名,但是這2樣都不是「Romany」固有的,而是在「Romany」的音樂和舞蹈的影響下,當地人發揮出來的藝術。由於「Romany」昔日經常乘坐驛馬車,所以對馬很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是否好馬,因此許多人從事馬的買賣。不過由於現代人不太用到馬,因此許多「Romany」便改行從事二手車的買賣。
西歐各國現在有排斥難民和移民的社會氣氛。例如,德國現在有60萬土耳其裔移民,雖然德國政府沒有實施排斥移民的政策,但是由於東西德合併,造成失業者增加之故,社會上經常發生德國人歧視土耳其裔移民,或對其施加暴力的事件。在奧地利,2000年,主張排斥外國人與擁護納粹的右派自由黨獲得政權。
日本雖然對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鉅額捐款,但是對申請到日本來的難民幾乎一律拒絕。另一方面,非洲和亞洲卻有許多國家很寬大地接受難民。伊朗和巴基斯坦總共接受超過500萬的阿富汗難民。在非洲,人口不到800萬的馬拉維共和國(Malawi)在1980年代接受超過100萬的莫桑比克(Mozambique)難民。
在中南美洲,雖然奴隸制度已經於19世紀廢除,可是甘蔗園還是需要勞力,於是中國人與印度人的「契約移民」就取代黑人奴隸。現在南美洲圭亞那人口的一半是印度裔,蘇里南人口的3成是印度裔。
全世界沒有文字的人佔15%。日本的少數民族「蝦夷人」也沒有文字。「蝦夷人」住在日本北邊的庫頁島、北海道、千島群島等地。根據1993年的調查,「蝦夷人」在北海道的人口為24千人,若加上其他地區,總共約4萬人。
日本人正式與「蝦夷人」接觸是江戶時代松前藩到北海道的時候。經過一番激烈戰鬥,松前藩支配了「蝦夷人」。從此,「蝦夷人」就飽受松前藩歧視,「蝦夷人」的傳統文化大受破壞。明治維新之後,「蝦夷人」的命運更加坎坷。日本政府於1871年制定「戶籍法」,規定日本為單一民族,「蝦夷人」的存在價值遭到否定。日本政府禁止「蝦夷人」的種種習俗,如刺青、戴耳環等。1878年,日本政府並且改稱「蝦夷人」為「舊土人」,還強迫「蝦夷人」取日本式的姓名。「蝦夷人」急速地貧窮化。可是日本社會對日本政府這一連串政策,興起批判聲浪,日本政府不得不於1899年制定「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然而這也不過是加速「蝦夷人」的日本化。此外為了徹底讓「蝦夷人」皇民化,還於1901年設立「舊土人學校」。日本政府還視「蝦夷人」的語言為野蠻的語言,而鼓勵「蝦夷人」在家裡也不要講「蝦夷人」的語言。許多「蝦夷人」發現身為「蝦夷人」,有許多不利,便丟棄「蝦夷人」的文化,並且不將傳統文化傳給下一代。這是「蝦夷人」文化之所以斷絕的最大原因。
中國總人口9成以上是漢族,剩下的是55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其次是滿族,接下來是回族、苗族。
愛斯基摩人現在有123千人,愛斯基摩人這句話的原意是「吃生肉的人」,有篾稱的意味,因此愛斯基摩人自己不太喜歡這個稱呼。
(待續)
理州上  20135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