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世界的民族地圖(3)

世界的民族地圖(3
20世紀之後,愛斯基摩人與歐美正式接觸,由於基督教化之故,愛斯基摩人喪失了傳統習俗和信仰。1900年,流行性感冒襲擊阿拉斯加,沒有免疫力的愛斯基摩人,很多村落遭到全滅。
一九九二年波士尼亞內戰,境內的塞爾維亞人大舉屠殺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埃西亞人,當年下令屠殺的前波士尼亞塞裔領袖卡拉迪奇,更於一九九五年七月發動斯瑞布里尼卡大屠殺,殺害八千名回教徒,這起屠殺事件是歐洲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暴行
塞爾維亞士兵對波士尼亞的穆斯林女性施加集體性侵,震驚世界。更令人髮指的是這個集體性侵,是有組織、有計畫的進行。塞爾維亞人的目的是要波士尼亞的女性生下流著塞爾維亞人血液的孩子。根據聯合國派遣的人權問題調查團的報告,被害女性有12千人,其中119人懷孕。
經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數度警告,塞爾維亞都置之不理,199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塞爾維亞進行轟炸,但是卻誤炸了駐塞爾維亞的中國大使館,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遭到各方指責。
愛爾蘭有天主教徒與基督徒的對立。對立的起源是英國對愛爾蘭數次的侵略。尤其是16世紀時,亨利8世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之後,對普遍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施加宗教鎮壓。愛爾蘭問題從此染上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英國國教徒)對立的色彩。英國對愛爾蘭天主教的鎮壓,於17世紀清教徒革命的領袖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 - 1658)施行獨裁統治時,達到最高潮。談到西歐社會,基督教內部的對立,通常是多數派的天主教徒迫害少數派的基督教徒,然而愛爾蘭卻是多數派的天主教徒被徹底鎮壓。愛爾蘭的基督教徒掌握政治與經濟,天主教徒則是貧窮的農民。可是從1845年開始連續5年,愛爾蘭發生空前的大饑荒。愛爾蘭人的主食馬鈴薯染病,讓1841年人口為818萬,到了10年後,減少到655萬。減少的人口當中,有100萬人是餓死,另外的人是逃離愛爾蘭。當時減少的人口,在150年後的現在也補不回來,倒是當時遷移到世界各地的愛爾蘭人,他們的子孫仍然活躍於各國。例如美國現在總人口當中,愛爾蘭裔佔了將近2成。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以「O」開頭的如「O’Brien」或「O’Hare」是愛爾蘭裔。蘇格蘭裔則是「Mc」或「Mac」。
英國政府對「馬鈴薯饑荒」的束手無策,讓愛爾蘭人留下深深的怨恨。天主教徒與基督徒的對立也更加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武裝革命組織「愛爾蘭共和兄弟團」(IRB),後來發展成「愛爾蘭共和軍」(IRA)。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爾蘭的共和主義政黨於1919年宣布獨立,經過3年的獨立戰爭,英國與愛爾蘭簽訂條約,但是愛爾蘭只成為「自治領」而已。而且愛爾蘭北部的6州並沒有包含在「自治領」之內,仍然屬於英國。這是現在「北愛爾蘭問題」的起源。北愛爾蘭之所以仍然屬於英國,是因為佔北愛爾蘭多數的基督徒希望如此。他們擔心整個愛爾蘭會落入天主教徒之手。而英國對產業較發達的北愛爾蘭也垂涎三尺,因此在2者合作之下,北愛爾蘭便留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基督徒對佔人口3分之1的天主教徒予以歧視,視他們為「二級市民」。因此,天主教徒也開始武裝,於1969年展開「北愛爾蘭鬥爭」,之後不斷發生恐怖事件。
1998年雙方達成和平協意。北愛爾蘭舉行公民投票,結果超過7成的人贊成和平協意。這個和平協意的2位功臣休姆 John Hume)和特林伯(David Trimble)於當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和平協意雖然達成,但是實際的行動卻遲遲沒有進展。
庫爾德人現在有2500萬人,大多居住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少數居住在敘利亞和亞美尼亞。庫爾德人一直想獨立,但是各國政府當然不同意,而且各國還歧視、壓抑庫爾德人。於是,庫爾德人展開反政府運動,這被稱為「庫爾德人問題」。
當年蘇聯侵略伊朗時,便援助伊朗的庫爾德人,讓他們懷抱獨立的希望。1946年,伊朗的庫爾德人宣布獨立。但是不到半年,蘇聯軍隊撤退,不久,庫爾德人的國家就崩潰。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時,也發生類似的情形。伊朗策動伊拉克的庫爾德人,讓伊拉克腹背受敵,分散戰力。伊拉克也策動伊朗的庫爾德人。結果,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擊退伊朗後,屠殺了數千位庫爾德人。由於兩伊戰爭之故,一百數十萬庫爾德人成為難民。
在歐洲,一般人民擁有姓氏是18世紀至19世紀的時候。許多人都用自己的職業當姓氏,例如木匠就用「Carpenter」,鐵匠就用「Smith」。最特別的是姓氏最後有「son」,「son」是「兒子」之意,如果是「Robin」的兒子,就是「Robinson」;如果是「Nichol」的兒子,就是「Nicholson」。
美國黑人的姓氏隱含著辛酸的歷史。美國黑人的姓氏有許多「史密斯」、「布朗」、「詹森」、「瓊斯」之類的「菜市場姓氏」。那是因為在奴隸時代,美國黑人不被允許擁有姓氏,等到解放之後,美國黑人便選擇這種「菜市場姓氏」,看看能否避免被白人歧視。
伊斯蘭教徒常常使用聖人的名字。據說,丟一顆石頭到伊斯蘭教徒的人群中,一定會打中名叫「穆罕默德」的人。此外,他們也喜歡取名叫「海珊」、「阿里」、「沙伊德」和「胡昇」。
自從17世紀,荷蘭艦隊成為英國商船的一大威脅以來,英國人就對荷蘭人沒有好感。在英文裡,許多與「荷蘭」(Dutch)有關的詞彙,都不是好的意思。例如,英國人認為荷蘭人很小氣,所以「Dutch treat」或「go Dutch」是吃完飯各付各的之意。「Dutch auction」則是「降價拍賣」之意。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5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