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國際政治學(1)

國際政治學(1) 國際政治學或國際關係論是從歐美先進國展開的學 問。契機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沒有實際參加第 一次世界大戰,因而無法與世界主要國家共同經驗重 要的歷史事件,這讓日本後來經歷了悲慘的下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國家總力戰」。以 前無法想像的許多新武器投入戰場,戰車、飛機、毒 氣等,除了核子武器之外所有的大量破壞武器都被開 發、使用。 「國家總力戰」的另外一個意味是「國家欺騙人民的 戰爭」,國家為了提高人民的鬥志,利用媒體,提供人 民假資訊,捏造戰爭的美麗謊言。或是明明打敗仗, 卻說打了勝仗。這是所謂的「大本營發佈」。第一次世 界大戰時,英國做盡了這類欺騙人民的事。後來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重蹈了英國的覆轍。此外為了 激起人民的同仇敵愾,努力宣傳敵人是惡魔。然而由 於過度宣傳,對戰後的和平造成很大的障礙。 1916年發生英法聯軍對德國的「索姆河(Somme)之 戰」。這場戰鬥非常慘烈,英國士兵一天就戰死7萬 人。「索姆河之戰」持續4個月,總共36萬士兵戰死。 他們幾乎都是英國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經過訓練就從 學校、工廠被徵召到戰場。 事實上,英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死的人,比第 二次世界大戰時還多。由於衝擊太過巨大,讓人民認 識到民主政府的無能與欺瞞。 民主國英國政府發佈虛偽的戰果。例如英國政府發佈 「今日我軍勇敢突擊,向前方推進20哩!」由於每天 都「向前方推進」,英國的一位老人就將全部的推進距 離加起來,結果發現早就橫越德國。 當時英國的政權是號稱「人民之友」的左派內閣,可 見「大本營發佈」與軍國主義沒有必然關係。任何國 家一旦實施「總力戰」,必然對人民說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還經歷了一個悲慘的經驗。 英國是島國,大部分糧食與原料都仰賴進口。於是德 國進行「無限制潛水艇作戰」,只要有運輸船想進入英 國港口,德國潛水艇就會將它擊沉。許多載著女性、 小孩的客輪也被擊沉。其中有許多乘客是美國人,這 成為美國後來參戰的原因之一。 由於德國進行「無限制潛水艇作戰」之故,中斷了外 國對英國的補給。英國人陷入沒有糧食的苦境。從 1917年到1918年,許多英國人沒有食物可吃,於是 有人用開水煮皮鞋來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 的德軍包圍蘇聯的列寧格勒兩年以上,列寧格勒的軍 民沒有食物可吃,也是用開水煮皮鞋、皮帶等皮革製 品來吃。 當時英國的糧食自給率很低,只有30%左右。因為當 時英國擁有許多殖民地和友邦,和平的時候,小麥從 加拿大進口,棉花從印度進口,因此英國人覺得很安 心。認為英國不必生產農作物,只要擁有工廠與股票 交易所就夠了。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痛苦教訓,英國努力提高糧食 自給率。現在的糧食自給率已經達到80%。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另外一個特徵是戰後處理與戰後賠 償。戰勝國向戰敗國德國、保加利亞、奧地利要求賠 償,並且逮捕戰犯送上法庭。其中最苛刻的是對德國 要求的鉅額賠償——超過3千億馬克!德國根本沒有 這樣的鉅款。因此德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成為 戰勝國的奴隸,一條是起來反抗,對戰勝國報仇。因 此德國人民期待出現像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帶領他們 對戰勝國報仇。當時的歷史學者卡爾(Carr 1892-)與 經濟學者凱因斯都指出戰勝國對德國的賠償要求太苛 刻,遲早會出問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對人民宣傳「只要 能打勝這場戰爭,就可以向對方取得許多賠償金,人 民就可以過好日子了。所以現在暫時忍耐。」 而且為了製造武器,英國政府向美國借了鉅款。為了 償還債務,英國政府必須向戰敗國取得許多賠償金才 行。 客觀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交戰雙方都有責 任。然而戰勝國為了向戰敗國要求賠償,必須把德國 塑造成「壞蛋」。換言之,賠償與戰爭責任問題被綁在 一起。可見戰爭的原因不是軍國主義或領土的爭奪等 單純的問題。甚至民主主義可能讓小戰爭演變成大戰 爭。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8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