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改變世界的10本書(4)

改變世界的10本書(4) 富蘭克林是美國100美元鈔票上的肖像人物。富蘭克 林因為節制、節約、勤勉、誠實而獲得成功。 富蘭克林曾經說︰「不要忘記時間就是金錢。工作一 天能夠賺10先令的人,如果半天出遊,而不工作,他 在出遊時,即使只花費6便士,其實他花費的不只是 6便士,還要再加上5先令。」 韋伯認為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中國、印度、巴比 倫都曾經有資本主義,西方的古代與中世紀也都曾經 有資本主義,可是都欠缺這種資本主義的精神。 那麼,「基督新教的倫理」是什麼?韋伯寫道︰「捨棄 所有的享樂,專注於賺錢。認為獲利是人生的目的。 並不認為追求物質享受是人生的目的。」 韋伯認為唯利是圖的人很多,但是他們不一定會成 功。心態上必須理性地、有組織地,追求正當的利潤, 才會成功。 西方到19世紀中期為止,一般人心態上都認為收入只 要足夠生活開支就好了。不會多工作。 工廠老闆為了讓勞工多工作,便給他們加薪。沒想到, 勞工只工作到可以領到過去薪資的程度,就不工作。 工作時間反而減少了。 但是,不久就出現新型態人。他們努力工作,生活嚴 謹規律,雖然會冒險,但是深思熟慮,最後獲得豐碩 報酬。他們認為人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要工作。 這些人就是具有資本主義精神的人。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人? 韋伯注意到在經濟上獲得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基督新 教徒。 此外,德語中的「beruf」是「職業」的意思,英語中 的「calling」也是「職業」的意思,而這兩個詞彙都 有「神賦予的使命」,也就是「天職」之意。 天主教國家的語言中沒有這樣的概念,基督新教國家 的語言中卻有這樣的概念。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紀時於德國與瑞士展開。在天主 教,信徒只要向神父告解懺悔,就可以獲得饒恕。而 且教宗還賣贖罪券,以籌措資金重蓋聖彼得大教堂。 天主教因此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就可以進天國。 馬丁路德不滿這個現象。他主張唯有信仰,才能獲得 救贖。 加爾文在瑞士也展開宗教改革。加爾文主張神是全 能,擁有絕對主權。每個人是否會獲得救贖,神已經 事先決定好了。 這種教義相當嚴厲。在天主教,人只要累積善行(捐 款給教會也是善行),做一個好天主教徒,死後就可以 進天國。然而,根據加爾文的教義,即使在現世累積 善行,也不能保證進天國。 加爾文的教義讓信徒心裡很不安。因為他們不知道自 己是否會獲得救贖。 信徒只好深信自己是被神揀選,獲得救贖的人。為了 堅定這個信心,他們努力工作。而且對基督新教徒來 說,工作是天職,是「神賦予的使命」。努力工作就會 蒙神喜悅。努力工作就是張顯神的榮光。雖然是否能 夠獲得救贖要看神的旨意,但是只要努力工作,就能 獲得這個信心。 基督新教徒賺了錢之後,並不奢侈浪費,而是拿那些 錢再投資,蓋新工廠,雇用新員工,賺更多錢。這就 是資本主義。 不過,韋伯也指出,基督新教徒移民到美洲之後,卻 只剩下「工作的義務」,喪失了宗教的信念 (backbone),只一昧追求獲利。因此美國形成了貪婪 的資本主義。 貪婪的資本主義才會出現「次級房貸」與「雷曼兄弟 破產」這些離譜現象。韋伯早就在1904年時預見了。 不過,日本的資本主義又從何而來?日本人不是基督 新教徒,為什麼會發生資本主義?因為日本人自古就 相信「人在做,神在看」。而且日本人自古就重視信用, 遵守時間,也崇尚節約,並且喜歡累積財富。這些都 是資本主義精神。 (資本論) 2008年發生「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引起世界金融海 嘯。各國企業紛紛裁員。由於正式員工薪資較多,企 業寧願解雇正式員工,使用派遣員工,非常無情。 這時,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資本論」 再度受到注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為什麼資 本主義是個不人性的經濟體制。 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的猶太人家庭。柏林大學畢業 後,馬克思擔任新聞記者。卻因為批判政府,報社被 禁止發行。馬克思只好前往倫敦,每天到大英圖書館 讀書,研究經濟。 「資本論」初版於1867年發行。不久就有法文版與英 文版,並且推廣到全世界。 馬克思的理論稱為「勞動價值說」。他認為人類的勞動 是一切財富的泉源。主要內容如下︰ 資本家雇用勞工,產生新的價值。累積價值後,又成 為資本。資本家不斷追逐利益,讓貧富懸殊擴大,最 後還引起恐慌。貧窮的勞工團結起來,發動革命,顛 覆資本主義。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