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為何戰爭觀會衝突?(10


德國的場合,分成4地區佔領。4地區都實


行非納粹化、民主化。其中美國佔領地區的


非納粹化最嚴格。經過調查,成人人口的


25%344萬人被認為與納粹有關係,因而有


78萬人被剝奪公職。全德國有112萬人被剝


奪公職,所以美國佔領地區佔了約70%


如此嚴格的非納粹化政策,結果戰前納粹


領導者戰後很難再保有領導者地位


接著。德日兩國的戰爭體驗也不同。納粹


將許多猶太人送進集中營,因此一般德國


人不但沒有被害者意識,還有加害者意識


例如,哲學家Jaspers」在戰敗後的大學講


課中說:「以德國帝國之名犯下的這種罪


行,所有的德國人都應該受到懲罰!我們有


集團責任。」


此外,戰後西德的第一任總理Adenauer


在「回憶錄」中寫道:「在納粹時代,我時


常覺得以身為德國人為恥。這種感覺深入內


心!」


德日兩國在講和條約的過程也不一樣


德國的場合,由於美蘇對立,造成東西德分


裂,這是民族悲劇


德法對立在歷史上是歐洲爆發戰爭的導火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限制德國軍事


力復活,強力主張將德國礦工業區的魯爾地


區與薩爾地區與德國分開


換言之,在戰後西歐仍然警戒西德。因此,


對西德而言為了戰後復興努力與法國等


近鄰各國和解是不可或缺


就這樣舊西德為了被西歐接受必須不斷


表示反省過去


為了克服「自民族中心主義」,美國在國內


的層次努力舊西德在國外的層次努力


憾的是日本在這兩層次都交白卷有幾個原


第一日本的戰敗與被佔領的方式由於


日本的佔領是透過日本政府的間接佔領


此不只是天皇制領導戰爭的舊支配層


了軍方之外戰後仍有影響力


拿剝奪公職政策來看日本比德國還緩和的


多,被剝奪公職的為21萬人,是德國的5


1而且其中8成是軍人此外由於美蘇


冷戰之故,停止剝奪公職政策


這種政治領導層在戰前與戰後的連續性,是


日本缺乏對戰爭反省的主要原因


第二,一般國民的戰爭體驗也是一個問題。


日本的場合,日軍密藏他們在亞洲各地的加


害事實,另一方面,人民之間卻口耳相傳空


襲與原子彈爆炸的被害體驗。結果人民之間


瀰漫厭戰的氣氛。韓戰爆發2個月後,「讀


賣新聞」實施的民意調查,57%反對協助南


韓,理由有40%回答「因為討厭戰爭」。


但是日本只有這種被害意識,無法與外國人


戰爭被害者達成和解


麥克阿瑟將軍於1951年美國議會公聽會上


說盎格魯撒克遜人與德國人到達45歲時


本人還在12歲!美國人對日本人仍在存在


家長主義式的心情與優越感


當菲律賓於1951年對日本提出巨額賠償要


求時,「每日新聞」以「沒有賠償能力!」


為題發表社論社論中認為對侵略戰爭沒有


任何責任的兒童,負擔起重擔是一大問題。


菲律賓要求80億美元的賠償,日本只願付


2.5億美元,結果最後以賠償5.5億美元、


民間借款2.5億美元達成妥協


(待續)


2020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