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美中對立(4) 柯林頓政權末期,對中強硬論者興 起。他們強烈懷疑干預路線,強調中 國的軍事成長很危險。 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中國人民 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舉行大規模演習 並派遣航空母艦,美中台關係開始激 動。但是台灣海峽危機並沒有改變美 國政府的對中干預方針。 1999年,李登輝總統提出「兩國論」, 美國政府反應冷淡。 柯林頓總統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不 喜歡事態變得嚴重。李登輝總統所說 的就是讓事態變得嚴重。一個中國的 政策很正確,兩岸對話也很正確,我 判斷今後兩岸不會離開和平解決的 方向。」 2000年,朱鎔基總理說不放棄行使武 力。柯林頓總統強力反彈,認為兩岸 問題的和平解決,必須獲得台灣住民 的同意。 陳水扁當選總統,美國基於民主主義 而表示歡迎,但是也擔心波及美中關 係。例如,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前往 中南美訪問。為了換機,陳水扁踏上 美國的土地時,美國政府禁止陳水扁 的一切公式行為,不願激怒中國。 2003年,陳水扁提出公投案。美國表 示擔心,陳水扁卻充耳不聞。 陳水扁連任總統後,公布制定新憲法 案,讓美國對陳水扁更加不信。國務 卿次官凱利在議會說:「關於修改中 華民國憲法,美國政府的支持有 限!」 2004年副國務卿亞米提吉說:「臺灣 關係法並沒有規定美國有防衛臺灣 的義務。」 美台關係變得非常冷淡。2005年,中 國制定反國家分裂法,美國反應冷 靜。 臺灣推動正名運動增加美台緊張。美 國國務部要求陳水扁維持現狀,堅持 「四不一沒有」,並且說:「美國不支 持改變台灣管轄下的設施名稱」。 2008年,台灣打算實施入聯公投,美 國國務部明確反對。國務卿萊斯甚至 明白地說:「這是挑釁行為!讓台灣 海峽產生不必要的緊張。」 美國認為地區的安定比世界的民主 化還重要。結果。柯林頓政權與布希 政權都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 策,並且抑止中國與台灣雙方。 2009年,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他所 面對的世界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 的傷痕,以及中國與俄國向世界秩序 挑戰。 到了歐巴馬政權末期,已經無法對強 權化的中國抱持任何期待。 這時候出現重視美中「G-2」的想法。 這種想法的提倡者是巴格斯廷。他於 2008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以論文方式提倡。巴 格斯廷認為中國必須一定程度取代 歐洲。 2009年,布里辛斯基前往北京參加美 中建交30周年慶祝大會。回國後, 他立刻在金融時報發表「G-2可以改 變世界」。 但是中國政府對美中共同統治論不 感興趣。 2009年,歐巴馬訪問中國,擺出向中 國政府靠攏的姿態。事前,歐巴馬先 到東京演講,明確否定封鎖中國。 歐巴馬訪問中國,遭到最大的批判是 他沒有充分提到人權問題。柯林頓在 與江澤民會談時提到達賴喇嘛。布希 訪問中國時,提到依法統治與言論自 由。與柯林頓、布希相比,歐巴馬遜 色很多。 (待續) 2021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