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比較思想史入門(8) 莊子認為自然渾沌,在自然之中,萬 物平等,生與死也相等。執著生或怕 死都不自然。莊子認為上古的真人不 因為生而高興,也不厭惡死。 這種萬物齊同的想法否定儒家的階 級制度。 老子道德經第42章如此記載:「萬物 負陰而抱陽」,自然界的萬物都有陰 陽兩面,陰陽本身沒有優劣之分。 墨家批判儒家階級制度的主張是「有 差別的愛」,而主張兼愛主義。商鞅 則將禮的概念發展成律法主義,韓非 則把商鞅的思想集大成。商鞅與韓非 都是法家。 儒家因為時常批判為政者,所以秦始 皇鎮壓儒家。 宋朝時,研究「理」而形成新儒學。 代表性的是朱子學與陽明學,還傳到 日本。 南宋儒學者陸象山提倡「心即理」。 王陽明繼承陸象山。對陸象山與王陽 明而言,要尋求真理的話,就在人的 心裡。再怎麼在宇宙或自然等外界中 尋求,也找不到。因此重要的是深入 理解自己(致良知)。 王陽明更進一步主張實踐主義,也就 是知行合一。這種知行合一,連市井 小民也辦得到。從這點來看,陸象山 與王陽明都對菁英主義持批判態度。 中國在東漢時期接受佛教。從5世紀 後半到6世紀,禪宗的開祖達摩宣揚 他的教義。隋文帝利用佛教治國。7 世紀時,玄奘帶回佛典,進行翻譯, 讓中國成為亞洲的佛教先進國。 許多人都認為日本文化的根幹是神 道與佛教。日本到處都有神社與佛 寺。 6世紀時,佛教傳到日本。當時崇佛 派的蘇我氏與廢佛派的物部氏為了 引進佛教或排斥佛教爭鬥。後來,崇 佛派勝利。推古天皇時,以佛教統 治。聖德太子製作的17條憲法中有 「佛、法、僧」。 儒學傳到日本的時間比佛教還早。西 元513年,五經博士從百濟去日本。 日本的儒學在林羅山時,以朱子學為 主。林羅山主張萬物由「理」與「氣」 構成。 國學 賀茂真淵與其弟子本居宣長開創國 學。本居宣長認為日本人太偏重漢 學,忘記日本的文化。他並認為「漢 意」只重視「理」,輕視人的「情」。 國學的特徵是獨立於佛教與儒學,分 析日本的古典書籍,取出裡面的思想 性與世界觀。國學後來到平田篤胤 時,開花結果。 近代的哲學思想 重視理性的哲學在蘇格拉底時就出 現。康德肯定人的理性與自由意志。 近代思想的特徵就是探尋人的理性 與自由意志。對康德而言,這世上有 物理法則,也有道德法則。哲學家必 須解析道德法則。 (待續) 2022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