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基督教史(6)

基督教史(6)
格利高里一世眼看東羅馬帝國無力抵抗蠻族的入侵,便打算以教會的力量教化蠻族。他要對異民族傳教,在西方創造出一個新的基督教世界。格利高里一世並且向東羅馬教會挑戰,彈劾東羅馬教會是「非基督」。君士坦丁堡的司教自稱「普遍性司教」,格利高里一世不承認。他認為只有羅馬的司教才是「教宗」。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歷史的舞台由地中海世界轉移到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中心部。主角也從拉丁人換成日耳曼人。
羅馬教會之所以能夠在中世紀的世俗社會,握有巨大的發言權,完全是因為與日耳曼族中最強的法蘭克族(Frank)攜手合作之故。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曾經與西羅馬帝國有同盟關係的各日耳曼國家,紛紛將同盟的對象換成東羅馬帝國。日耳曼國家的國王爭相要求東羅馬帝國封他們為高官。其中只有倫巴第王國與法蘭克王國不承認東羅馬帝國的宗主權,也絲毫無意擔任東羅馬帝國的高官。羅馬教會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也就是越過比較近的倫巴第王國,與比較遠的法蘭克王國攜手合作。
法蘭克王國在國王Clovis一世(在位481–511)時,由於宮廷內羅馬文化人的鼓勵,於496年接受洗禮,成為天主教徒。本來日耳曼人南下歐洲,在人數上,羅馬人就佔多數。在文化上,羅馬也居於絕對優勢。因此日耳曼人就只有努力學習羅馬文化的份了。
482年,東羅馬帝國皇帝Zenon(在位474–491)發佈「一致令」。這個敕令的意圖是要讓東方教會仍根深柢固的「單性說」與正統性仰的「兩性說」妥協。東方教會對這個敕令沒有異論,可是西方教會卻認為這是對「單性說」的重大讓步。羅馬司教菲利庫斯三世便於484年召集司教會議,將抗議文書送交君士坦丁堡,東方教會拒絕接受。從此直到519年,東西教會持續30年以上斷絕正式關係。
格利高里一世不僅熱心對蠻族傳教,而且也努力著述與寫信。據說他在職期間,寫了850封信,每個月平均寫6封信。其中以寫給東方教會的司教最多。
基督耶穌究竟是神性或人性的爭論後,又興起一種說法︰「單意說」,也就是說,基督耶穌具有神人兩性,但是只有一個意志。教宗Honorius一世同意「單意說」,可是Honorius之後的四任教宗都反對「單意說」。其中最慘的是教宗Martinus一世(在位649–655)。他因為違反東羅馬皇帝Constan二世(在位641–668)於648年禁止爭論基督耶穌的神性或人性的敕令,而被判大逆罪,流放到邊境克里米亞。結果,教宗Martinus一世在孤獨之中,去世於當地。
680年,在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中,「單意說」被確定為異端。教宗Martinus一世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仍被逐出基督教。真是無聊!
東方教會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單意說」的影響,出現「聖畫像破壞論」。
751年法蘭克王國的宰相丕平三世(Pippin 714–768)將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廢位,自己登上王位。丕平三世為了讓他的篡位在基督教中取得正當化,在篡位前一年就派遣使者到羅馬,請示教宗是否可以將國王廢位?教宗認為與其讓一個沒有權力的國王留在王位,不如讓真正有權力的人當國王。丕平三世當國王,是理所當然。
按照日耳曼人的觀念,繼任國王要有血統性,才有正當性。可是現在按照基督教的觀念,繼任國王要有「適任性」,才有正當性。這是法蘭克人國王觀的一大轉變。
翌年,丕平三世接受大司教Bonifacius的塗油儀式。國王接受大司教的塗油儀式,讓王位神聖化,這在法蘭克人是前所未有的事。
768年,教宗Stephanus三世(在位768–772)派使節到法蘭克王國。因為在羅馬,位了教宗寶座的問題,發生流血紛爭,教宗Stephanus三世只好向法蘭克國王尋求援助。
紛爭發生的前一年,Paulus一世突然在修道院莫名其妙地去世。羅馬的軍人貴族Theodore陰謀將自己的弟弟扶上教宗寶座。Theodore並且將反對者Christophorus和其子Sergius逐出羅馬。他們取得斯普雷特公和倫巴第國王援助的約定。
768年,斯普雷特公的士兵潛入羅馬,Theodore戰死。教宗Constantinus二世被逮捕。修道士Philip被任命為教宗。Christophorus在凱旋門前的廣場集合聖職者與市民,當場選出Stephanus三世為教宗。
教宗Constantinus二世被囚禁在修道院,兩眼被挖出。另一位司祭窪魯堤貝爾特更慘,不但兩眼被挖出,而且舌頭被切掉,然後被殺死。羅馬仍然危機重重,這就是教宗Stephanus三世派使節到法蘭克王國的原因。
768年,丕平三世將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二,分別讓他的兩個兒子Karl和Karman擔任國王。
771年,倫巴第國王與教宗Stephanus三世達成協議。倫巴第國王將領土還給教宗,教宗則將Christophorus和其子Sergius交給倫巴第國王。結果,Christophorus和其子Sergius兩眼都被挖出!
771年,Karman去世。哥哥Karl將弟弟的領土併吞成自己的領土。Karl成為全法蘭克王國的統治者。
Karl與羅馬之間的最大關係,發生在800年的聖誕節。這天教宗Leo三世(在位795–816)為Karl戴上王冠,稱Karl為「羅馬人的皇帝」。現在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與拜占庭(東羅馬)的國王同樣是「羅馬皇帝」。這事象徵羅馬和西歐名副其實地脫離君士坦丁堡的支配。
基督教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聖經聲稱︰「基督耶穌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按照常識想,一位父親不可能單獨生下兒子,一定要有母親才行,母親才能生子。如果基督耶穌的父親是上帝耶和華,那麼基督耶穌的母親是誰?難道上帝耶和華可以單性生殖?(這樣想就太不敬了!)聖經裡完全沒有提到這點。聖經雖然沒有提到這點,但是一些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基督徒一定會懷疑。
為了解開這個棘手問題,於是785年,在塞維里亞召開的宗教會議中,西班牙教會特雷德的大司教耶里龐杜斯說︰「耶穌是人,但被上帝耶和華收為養子!」西班牙的司教菲利庫斯也同意這個「耶穌養子論」。但是菲利庫斯於792年被宗教會議召喚,菲利庫斯被認定為異端者,但是他仍舊不改變他的主張。
法蘭克國王Karl於794年於法蘭克福召開宗教會議,他自己擔任主席,審議這個問題。以英國的聖職者Alcuin(735–804)為首,對「耶穌養子論」展開反論。教宗Leo三世(在位795–816)於798年召集60名司教,召開宗教會議,認定菲利庫斯的主張是異端,並且將他逐出教會。800年,召開宗教會議時,菲利庫斯再度被召喚、詢問。菲利庫斯與Alcuin展開激烈論爭,毫不妥協。會議後,菲利庫斯被拘禁在里昂的一所修道院。據說在拘禁期間,菲利庫斯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徹回主張。不久,大司教耶里龐杜斯也去世,「耶穌養子論」的主張就這樣在世上消失。
其實,「馬太福音」第三章17節雖然如此記載:「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表面上從這段記載看起來,基督耶穌的確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但是,同樣的「馬太福音」,在第六章2節也如此記載:「耶穌說: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在同樣的「馬太福音」,第七章11節也如此記載:「耶穌說: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
由此看來,在耶穌眼中,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上帝耶和華的信徒都是祂的孩子,上帝耶和華是所有人的天父。後世基督徒沒有注意到這點,以為只有耶穌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才會產生許許多多無謂的爭論。
(待續)
理州上 2011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