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基督教史(7)

基督教史(7)
司教Formosus(816–896)因為對教宗Johannes八世(在位872–882)使用陰謀之故,當上了教宗(在位891–896),去世後,教宗Stephanus六世(在位896–897)於897年召集所謂「屍公會議」,對Formosus進行死後裁判,將他的遺體挖出來,百般凌辱後,丟到河裡。這也極端無聊。不過這位教宗Stephanus六世也在幾個月後,被羅馬市民逮捕下獄,在監獄中被暗殺。
根據法蘭克國第二個王朝卡洛林王朝以來的傳統,國王必須保護教會與教會的土地,但是司教的選舉也必須得到國王的承認。這種國王的保護權與承認權是國王對教會世俗支配的出發點。
法蘭克國歷代國王都曾經「贈予」神職者司教職。但是這不是純粹的贈予,司教去世後,司教職會回到國王手中。因此這只是一種「委託」。這種「委託」也可稱為「敘任」。
由於教會腐敗的情形越來越嚴重,1047年,皇帝與教宗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推動教會改革,反對聖職買賣。教宗Leo九世(在位1049–1054)時,改革正式上路。他一上任教宗,就立即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再度確認反對聖職買賣。1050年、1051年、1053年,教宗Leo九世又連續召開宗教會議,徹底禁止聖職買賣與聖職者娶妻。
1073年,在羅馬的聖職者與民眾的狂熱支持下,格利高里七世(Gregorius 1020–1085)當上教宗。1074年,格利高里七世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決定罷免因買賣而當上的聖職者,並且禁止娶妻的聖職者執行彌撒。1075年,格利高里七世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對違反教宗命令的德國與義大利的相當多司教予以免職。這年,格利高里七世並且寫出「教宗教書」。其主要內容是教宗擁有甚至可以罷免國王的絕對權力。國王與教宗的衝突已無法避免。
1076年,國王Heinrich四世(1050–1106)召集幾乎德國所有的司教,廢除格利高里七世的教宗職位。格利高里七世則廢除Heinrich四世的皇帝位,並將他逐出基督教。所謂的「敘任權鬥爭」就此展開。不,應該說教宗權與國王權的全面性鬥爭就此展開。
一位波蘭烏得勒支的司教公佈批判格利高里七世的文章,卻在幾個星期後去世,人們便謠傳這是神的制裁。
國王Heinrich四世繼續召集德國所有的司教,想召開宗教會議,可是幾乎沒有司教出席。情況對國王Heinrich四似乎越來越不利。
1077年,雙方決定在奧格斯堡召開會議,判定皇帝究竟有罪,還是應該赦免。國王Heinrich知道這個會議的結果很可能讓他失去國王位。因此他想在會議召開前,得到格利高里七世的原諒。他朝著羅馬,越過冬天的阿爾卑斯山,在格利高里七世暫時留宿的卡諾莎城外,在雪地中佇立了三天三夜。格利高里七世被對方的真誠後悔所感動,終於解除了將他逐出基督教的處罰。這在歷史上稱為「卡諾莎的屈辱」。
德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嚇了一跳,開會廢除Heinrich的國王位,另外選出Rudolf當國王。可是Rudolf於1078年和Heinrich打仗,卻戰敗。Heinrich與Rudolf雖然都宣稱自己是國王,但他們都知道需要教宗格利高里七世出來協調。主導權似乎握在格利高里七世手中,但是1080年,Heinrich對Rudolf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Heinrich就開始不聽格利高里七世的話了。當年,格利高里七世再度宣佈廢除Heinrich的王位,並且將他逐出基督教。Heinrich立刻反擊,宣佈廢除格利高里七世的教宗職位。並且立已經被格利高里七世逐出基督教的Clemens為新教宗。這年,Rudolf戰死。雖然Heinrich已經沒有競爭者,但是格利高里七世一點也不受動搖。1085年,格利高里七世去世。
11世紀前半,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各地出現異端,讓當時的人嚇了一跳。970年,一位義大利的男詩人被視為異端,而被天主教徒燒死。1000年時,一位法國的農民因為作異夢而與妻子離婚,破壞教會的十字架與聖畫像。他被司教視為異端後,跳井自殺。1018年時,阿其堤努出現了許多摩尼教徒,否定洗禮與十字架。1019年,法國奧爾良的一位聖職者,還有1022年,同樣在奧爾良,十位聖職者,被一位農民所惑,成為摩尼教徒。前者死後被挖出墳墓,後者十位聖職者,被處焚燒刑。1028年,義大利出現過著財產共有生活的「奇妙異端」結果,除了少數承認自己信仰天主教的人之外,其他大多數人都被處焚燒刑。
1231年,教宗格利高里九世(在位1227–1241)設立審問異端制度。1232年之後,教宗把這工作委託多明我修道會,1238年,也委託方濟各修道會。有很多異端者被舉發而犧牲。不過反抗也很激烈。1235年,發生告發異端者的民眾,反而被異端者勒死的事件。1242年,發生10名異端審問官被殺的事件。剩下的數百名異端逃到附近山中的城堡。1244年,法蘭斯軍隊攻下城堡,裡面的異端者全部被處死刑。1412年,義大利北部都靈附近有15名已經去世異端者的墳墓被挖開,屍體被焚燒。真是無聊透頂!
1173年,一位里昂的富裕商人巴魯德聽了吟遊詩人講Alexius的傳說,深為感動,便效法Alexius捨棄財產與家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他把財產分給妻子、女兒與貧民,自己一無所有,帶著福音書與詩篇,開始一邊過著清貧的使徒生活,一邊到處說教。這樣了不起的人物,教宗Lucius三世(在位1181–1185)居然於1184年宣佈他為異端者,將他逐出基督教!教宗宣佈他為異端者的理由,並不在他的教義,而在他不服從教會與怪異的生活方式。巴魯德集團兩人一組,赤著腳四處流浪、說教。他們沒有任何私有物,所有的東西都共有。
教宗Innocentius三世(在位1198–1216)是中世紀時,將羅馬教會權勢推到最頂尖的教宗。他一擔任教宗,就在信中寫︰「教宗權有如太陽,皇帝權有如月亮。月亮的光是從太陽獲得。月亮的大小、質量、地位和效力都遠遜於太陽。皇帝的權力與威光也是從教宗獲得。」過去教宗都自稱為「彼得的後繼者」或「使徒的代理者」,可是教宗Innocentius三世於1199年卻改稱自己為「眾王之王」、「基督的代理者」,想將教宗權提升到更高的位置。
到了12世紀,異端在歐洲越來越昌盛,教宗與司教們感受到很大的危機意識,拼命設法防止。1224年,神聖羅馬皇帝Friedrich二世(1215–1250)命令所有的司教,如果發現所屬教區內有異端者,一律處以焚燒死刑。教宗格利高里九世也於1227年,勸告倫巴第的都市行政官要聽從皇帝的這個命令。
1378年,教宗格利高里11世去世,梵諦岡要選出新教宗的當天晚上,數千位武裝的羅馬人包圍梵諦岡宮殿,強烈要求選義大利人羅馬出身的人當教宗。結果,拿波里出身的巴黎大司教被選為新教宗,就是Urbanus六世(在位1378–1389)。可是許多法國人樞機主教卻聚集起來,指責這場選舉是在強迫下進行,所以無效。他們宣佈教宗空位。接著一位法國人樞機主教被選為新教宗,就是Clemens七世(在位1378–1394)。法國和法國的同盟國都支持Clemens七世。英國、北歐各國則支持Urbanus六世。教宗竟然鬧雙胞!這個狀態持續了40年。
雙方還為此大動干戈。為了籌措軍費,只好對民眾增稅,讓民眾叫苦連天。民眾對教會的分裂越來越不滿。而且羅馬教會墮落依舊,聖職不是給適任者,而是給出價較高的人。
對於教宗鬧雙胞問題,巴黎大學的神學者和教會法學者提出三個解決方法︰第一個是兩位教宗同時退位,第二個是兩位教宗會談之後,選出教宗,第三個是由相關人士開會,選出教宗。
1395年,相關人士在巴黎開宗教會議,決議第一個方法,兩位教宗同時退位,是最好的方法。Urbanus六世早已去世。當時的羅馬教宗是Benedictus十三世(在位1394–1423)。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1398年,法國的11位大司教與60位司教在巴黎開宗教會議,決議不再服從教宗。Benedictus十三世則宣佈將法國的司教們逐出基督教。
1409年,相關人士決定採取第三個方法,由相關人士開會,選出教宗。可是兩邊的教宗都拒絕出席會議,會議只好將兩邊的教宗都罷免,選出Alexander五世(在位1409–1410)為新教宗。兩邊的教宗都不承認這個罷免,基督教會陷入更大的混亂。本來是雙雄爭霸,現在變成三國鼎立。
這時候,出現一位批評基督教會的神學者。他是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威克里夫(Wickliffe 1320–1384)。威克里夫否定聖職階級制,他也否定彼得及其後繼者歷任羅馬教宗在基督教會的最高位置,他也否定聖餐化體說,並且否定聖職者支配世俗財產。威克里夫雖然在大學和宮廷有很多支持者,但是教宗格利高里十一世卻於1377年宣佈他的教義為異端。
另一位宗教改革者是捷克人胡斯(Hus 1371–1415)。胡斯和威克里夫一樣,認為信仰的唯一基準是聖經。1410年,布拉格大司教燒燬威克里夫的著作,並且禁止胡斯在教會說教。1411年,布拉格大司教與樞機主教將胡斯逐出基督教。1412年,教宗為了籌措發動十字軍所需要的戰費,販賣贖罪券。胡斯強烈批判。
1414年,教宗召開宗教會議,邀請胡斯參加。胡斯與30位信徒赴會,但是一抵達,就被逮捕,囚禁在多明我修道院。宗教會議判定胡斯有罪,要求他徹回聖餐論、對高位聖職者的批評以及對威克里夫的信奉。胡斯全部拒絕。結果,胡斯被處焚燒死刑。
受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威脅,東羅馬皇帝Johannes八世(在位1425–1448)向西歐求援,東西兩教會因而達成和解的共識。希臘方面承認聖靈由父與子發出(這是長期以來東西兩教會的爭執點)以及羅馬教宗是全體基督教的領袖。但是這個共識的達成太遲了。東方教會於1452年12月在君士坦丁堡慶祝東西兩教會達成和解的共識。但是就在5個月後,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就被土耳其軍攻下。
羅馬教宗Pius二世聽到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後,嘆氣說︰「基督教世界已經失去值得尊敬、服從的龍頭!對這個世界而言,教宗與皇帝的稱號已經沒有現實性!」
1512至1517年的宗教會議沒有達成任何改革的成果。這個宗教會議結束後不到一年,1517年10月,馬丁路德就發出宗教改革的第一槍。
「基督教史」讀書報告到此告一段落,以後有空再繼續「宗教改革」和「東方正教」的部份。
到目前我的感想是,耶穌和釋迦牟尼都是思想境界很崇高的偉人,他們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中國的墨子一樣,都是人類永遠的導師。可惜後世的信徒都沒有把他們的思想精髓發揚光大。耶穌思想中最重要的是「愛」,可是後世的基督徒常常為了信仰不同的理由而互相殘殺,完全違反了耶穌思想「愛」,耶穌教他們要愛自己的仇敵,可是他們心中只有「恨」。真是可悲!有的甚至對方已經死了,還不放過,還要將對方的屍體從墳墓中挖出,再處一次焚燒死刑,不但可悲,而且無聊!我想這一方面是耶穌的思想境界太崇高,另一方面是世俗人的思想境界太低之故。
(全文完)
理州上 2011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