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美國的智庫(2)

美國的智庫(2) 2003年12月5日「華盛頓郵報」登出一篇題為「Why I gave」的專欄。作者是惡名昭彰的投機客索羅斯(Soros )。媒體之所以注意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文章的內容與 索羅斯的形象完全不合,不是談經濟,而是談政治。 索羅斯如此寫道︰「我現在非常擔心布希總統究竟要 把美國和世界帶往哪裡?為了讓美國在國際上恢復原 來的地位,我捐1千萬美元給『America Coming Together』」 索羅斯為了構築反布希理論,又於2003年設立「美國 進步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簡稱 CAP)。「美國進步研究中心」在網路登出有趣的政治 諷刺漫畫。例如布希總統實施減稅政策時,漫畫就是︰ 一個人拿著標語牌,上面寫著「華盛頓解放了國家!」 另一個人拿著標語牌,上面寫著「林肯解放了奴隸!」 還有一個人拿著標語牌,上面寫著「布希解放了1% 的最有錢人!」 索羅斯是出身於匈牙利的猶太人。他在金融市場的投 機曾經讓他一天賺進10億美元。索羅斯相信市場經 濟。他曾經對3萬5千名俄羅斯的科學家,每人每月 援助500美元。 美國在政權交替時,新政權需要的人才,智庫可以提 供。下台舊政權的高官也可以在智庫找到工作,以他 在擔任高官時的經驗,對新政權的政策提出批判,或 提出替代方案。如果他在智庫表現傑出,4年後或8 年後,他的政黨奪回政權時,說不定他會獲得比以前 更高的職位。 掌握權力的魅力很大。錢尼(Cheney)原本在石油公 司「哈利伯顿」擔任執行長,年收入440萬美元。卻 於1999年放棄高薪,擔任年收入只有40分之1的副 總統職位。 在歷任美國總統中,布希是任用智庫研究員為官員最 多的總統。 當智庫研究員參與政治時,智庫的反應有二種。第一 種是「帶條件允許型」。如「布魯金斯研究所」與「AEI」。 這兩個智庫認為如果研究員只是暫時參與選舉活動, 就可能允許。第二種就比較嚴厲,是「辭職型」。一 知道研究員參與政治時,立刻要求辭職。如凱特研究 所與「Center for National Policy」(簡稱CNP)。 衡量智庫的名聲與影響力的指標之一是智庫募集資金 的能力。如heritage財團在2001年個人捐款的金額超 過2600萬美元。遠勝過其他智庫。1970年,heritage 財團成立時,只有25萬美元資本,現在總資產已經超 過1億美元。 一提到美國的智庫,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布 魯金斯研究所」。無論是政府的信賴度或被媒體報導 的次數,「布魯金斯研究所」都是第一名。它的意識 形態也一直維持中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 克爾洛夫與斯蒂格利茨都是「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研 究員。這讓「布魯金斯研究所」居智庫龍頭的地位更 加穩固。「布魯金斯研究所」在美國的智庫中歷史最 悠久,成立於1916年。1948年,美國政府請「布魯金 斯研究所」提出復興歐洲的計畫。「布魯金斯研究所」 提出的計畫後來就成為馬歇爾計畫的原型。 「布魯金斯研究所」在1960年代積極向民主黨政權提 出建言,因而成為自由主義的堡壘。而且第三任所長 葛登還擔任甘迺迪總統的經濟顧問。因此1969年成立 的共和黨尼克森政權視「布魯金斯研究所」為民主黨 的「影子政府」,敵視「布魯金斯研究所」。尼克森 對白宮的職員說︰「不能使用布魯金斯研究所。」 「布魯金斯研究所」比其他智庫還重視學術著述活 動。「布魯金斯研究所」獎勵研究員花時間寫大學的 教科書。這種堅持學術水準的姿態是「布魯金斯研究 所」的優點,然而另一方面,在講究速度的現在社會, 這種姿態也容易喪失良機。 凱特研究所標榜「完全自由主義」,認為個人的自由 是至高的價值,主張「小政府」。凱特研究所主張社 會保險民營化。並且在麻藥問題上,主張應該盡量尊 重個人的權利。凱特研究所的副所長柏茲於1988年在 「紐約時報」上以「停止麻藥戰爭」為題,發表文章, 主張麻藥合法化,而引起全美國的激烈論爭。柏茲認 為政府消滅麻藥的行動,不但沒有效果,還浪費公帑。 禁止麻藥不但無法抑制犯罪,還讓犯罪更囂張。而且 禁止麻藥還侵犯了憲法所保障的個人自由。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