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猶太人的教育(4)

猶太人的教育(4) 隨著1990年代起的共產圈自由化,200萬的俄羅斯猶 太人大舉移動。100萬人移民以色列,60萬人移民美 國,數十萬人移民歐洲。 以色列猶太人的家庭平均子女人數為2.7名,是日本 或德國的兩倍以上。一般猶太人的家庭子女人數為3 名,擁有5、6名子女的家庭並不罕見。舊約聖經「創 世記」第一章28節如此記載︰「神對他們說︰要生養 眾多,遍滿地面。」 猶太教沒有天主教那樣的禁欲思想。猶太教的祭司 (rabbi)也不像天主教的神父那樣必須單身。 一位猶太人女子說︰「我們猶太人遭遇這麼多的迫害 與排斥,若不努力生育,如何還能存在?」 一位猶太人教育學者主張嬰兒睡在搖籃的時候,母親 就可以開始對他唸希伯來語和神的教誨,讓嬰兒感受 猶太教的芬圍,甚至在母親懷孕時,就可以這麼做, 當成胎教。 1871年,德國完全解放猶太人。之後,不到半個世紀, 人口只佔1%的少數民族猶太人,卻在德國社會擔任 醫生、律師、企業家、銀行經營者、學者、作家、藝 術家和新聞記者。猶太人這種傑出的表現,甚至引起 德國人的嫉妒。 一位猶太人歷史學者阿里於2011年出版「為什麼是德 國人?為什麼是猶太人?」。他對納粹德國之所以大量 屠殺猶太人一事,提出新見解。阿里指出「納粹德國 之所以大量屠殺猶太人,主要原因在於德國人對猶太 人傑出表現的嫉妒與焦慮。」而猶太人之所以表現傑 出,主要原因在於猶太人重視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 在20世紀初的柏林,猶太人的平均收入是一般基督徒 市民的五倍。在法蘭克福,每位猶太人的納稅額也是 一般市民的五倍。 1811年,德國浪漫派詩人阿爾尼姆(Arnim1781-1831) 因為嫉妒猶太人的傑出表現,在柏林成立「德國人基 督徒懇話會」卻拒絕猶太人參加。 阿爾尼姆主張「猶太人是我們的不幸!」「不要在猶太 人的商店購物!」「讓這個都市沒有猶太人!」 這樣的想法繼續發展下去,就成為希特勒滅絕猶太人 的理論。 重視教育的猶太人現在仍然繼續獲得諾貝爾獎。2012 年有兩位猶太人獲獎,2011年有4位猶太人獲獎,2010 年有兩位猶太人獲獎。 猶太人對敵人的態度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色 列投入國民總生產的3分之1,成為中東最強的軍事 大國。 可是也有猶太人認為猶太民族的生存鬥爭要持續到什 麼時候,而憂心忡忡。例如猶太人音樂家巴倫波英 (Daniel Barenboim 1942-)前往巴勒斯坦舉行音樂 會。他認為在巴勒斯坦這個政治上敵對的地方,猶太 人與阿拉伯人也可以相互理解。他要以舉行音樂會來 證明這點。巴倫波英強烈批評以色列的佔領政策,並 且同情被趕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巴倫波英並且採 取具體行動,結合以色列與阿拉伯的年輕音樂家,創 立管弦樂團。 猶太人如果能多一些像巴倫波英這樣心胸寬大的人 物,我想猶太人會更受世人尊敬。而不會只注意今年 諾貝爾獎得獎者之中又有多少獲獎者是猶太人?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