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中國人的歷史觀(3)

中國人的歷史觀(3) 論語有記載︰某日,仲弓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回 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來子貢又問孔子:「有 一言而可以終身生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這個字,翻譯成現代文, 就是「同理心」。今後的中日關係,「同理心」是一大 關鍵。 1995年,中日兩國在北京舉辦戰後50年紀念的座談 會。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孫平化在演講時說道︰「從甲 午戰爭到盧溝橋事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50年。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總共死傷3千5百萬人,財產 損失超過1千億美元。在超過100年的列強侵略史上, 日本軍國主義帶給中國人民的災難最嚴重。第二次世 界大戰後,美國佔領日本,美國原本採取嚴厲打擊日 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政策,但是自從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之後,美國的政策就轉變成扶植日本,抑制中國。結 果日本的古老國家機構並沒有被徹底粉碎。應該被驅 逐的政治人物也被一一釋放,有些人還回到政壇。這 是後來日本人無法正確認識侵略戰爭的性質,不斷為 侵略戰爭辯護的原因。教科書問題與參拜靖國神社問 題都是起因於此。我們相信日本政界的主流不會讓日 本走上軍事大國之路,但是日本必須承認日本還存在 一些人不願放棄軍國主義之夢。他們主張『大東亞聖 戰論』、『極東軍事審判非法論』、『南京大屠殺虛構論』 等,傷害了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我們必須提高警覺, 不斷與這股勢力鬥爭!」 1998年江澤民訪問日本時,也述說同樣見解。 在日本,人們對東京審判的評價分成兩極。一邊是支 持東京審判的正當性,認為確定個人的戰爭責任,可 以防止將來戰爭再度爆發。另一方面,人們認為東京 審判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報復行為。而且使用「事後 法」。戰前的國際法並沒有「犯人道罪」與「犯和平罪」, 等到東京審判時,才由檢察官與法官提出這樣的罪 名。這樣不公平。 但是中國人之中,卻沒有任何人否定東京審判的正當 性。 一般而言,日本學者重視開戰責任。例如,盧溝橋事 變時,哪邊開了第一槍?並且對這事作仔細的研究。 然而對中國學者而言,這樣的研究沒什麼意義。1994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傾全力出版了三大冊 「中國抗日戰爭史」。書中完全沒有提到盧溝橋事變 時,哪邊開了第一槍。 中國學者重視的是侵略的計畫性問題。例如,中國學 者如此寫道︰「日本自明治時期中期,就完成了大陸 政策。明治維新之後的70年間,日本發動了14次侵 略戰爭,其中10次是對中國發動。1927年,田中義 一內閣召開東方會議,決定將蒙古從中國分離,然後 以滿蒙為基地,向中國本土擴張。會議後的『田中上 奏文』還如此寫道︰『要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 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有一貫對中國的侵略計畫,這種看法在中國是一 般常識。 英國歷史學者Song認為歐美各國存在著歧視亞洲人 種的心態。這種心態平常隱藏在神紳士的態度後面, 一旦爆發戰爭,就會顯現出來。羅斯福曾經說,在極 東進行歐洲人種與亞洲人種的交配,就可以防止日本 這樣野蠻的人種出現。又說,日本人之所以採取侵略 行動,是因為頭蓋骨沒有白人發達之故。 甘地則對羅斯福說︰「同盟國雖然宣稱這場戰爭是為 了個人的自由而戰,可是只要英國繼續榨取印度與非 洲,加上只要美國國內的黑人問題無法解決,這種宣 稱就聽起來很虛偽!」 Song基於這樣的背景,認為日本偷襲真珠港是亞洲人 種對西方的反抗。但是遭受西方與日本雙重壓迫的中 國,卻不認為日本偷襲真珠港是亞洲人種對西方的反 抗。 對中國人而言,歐美各國同時擁有兩張臉。一張是鴉 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的臉。另一張是當日本侵略中國 時,與中國並肩作戰友好國家的臉。而且這兩張臉轉 變非常快速。從帝國主義的臉轉變成友好國家的臉, 只在日本偷襲真珠港之後一夕之間就完成。當1945 年,日本戰敗時,又回到帝國主義的臉。 對中國人而言,日本比歐美列強還危險。1874年,李 鴻章呈上給同治皇帝的書簡中如此寫道︰「日本的力 量越來越強,野心也不小。歐洲國家雖然強大,但是 卻距離中國有七萬里,而日本就在我們的後院,不時 等待我們防衛力薄弱的時機,攻擊我們。毫無疑問, 日本是中國永遠的心腹大患!」 這封書簡是100年前寫的,但是從現在中國人非常警 戒日本的軍國主義會否復活來看,情況沒什麼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茅海建寫了一本書 「天朝的崩潰」。以往的研究,完全無視中國人在被列 強侵略的過程中,犯了什麼錯誤。只是以被害人的角 度看近代史。認為中國現代化之所以遲緩,原因在於 列強的侵略。完全沒有反省自己為何失敗,沒有想要 從歷史學習教訓。 現在的中國歷史學界,一方面認為中國之所以在鴉片 戰爭戰敗和,是因為國家落後之故,另一方面又認為中 國那時如果持續抵抗,說不定可以戰勝。 除了被侵略抵抗到底之外,其實還有「妥協」第三種 選擇。茅海建認為中國當時沒有「妥協」的勇氣,才 敗北。 以往中國近代史只有侵略與抵抗的觀點。於是抵抗就 是英雄「妥協」就是賣國。換言之,面對侵略,只能 抵抗。茅海建排除了這種看法。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