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權力社會」中國與「文化社會」日本(1

「『權力社會』中國與『文化社會』日本」這本書是旅

日中國學者王雲海(1960-)的著作,部份精彩內容

如下:

中日問題並不是出在兩國「社會體制」的不同中日間

「蜜月」的時候是1970年代。當時,中國的文化大

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堅守社會主義。可是最近20

年間,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在經濟制度上,越

來越資本主義化。現在的中國,是與日本最同質的時候。

然而,「社會體制」的同質化,不但沒有讓中日問題減

少,反而這幾年兩國的關係,由「蜜月」關係開始變成

「冷戰」狀態。如果將來中國與日本一樣,實施選舉制

度,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中日關係也不一定會變得很

融洽。換言之,中日關係的障礙絕不是在於「社會體

制」的不同

大多中日問題是起因於中日「社會特質」的不同「社

會特質」的不同才是中日關係的障礙

中國的「社會特質」是「權力社會」中國社會的原點

是國家權力。所有的社會現象都由國家權力決定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有法律,但是法律是國家權力為了

統治民眾,以及上級權力者要下級權力者忠實執行他的

命令而存在。法律總是從屬於國家權力。在中國的歷史

上,國家權力總是視法律為統治的道具。當國家權力覺

得法律對自己有利時,就使用法律。當國家權力覺

得法律對自己不利時,就丟棄法律。中國的法律無法獨

立於政治權力之外

中國的政治權力經常介入、統制文化。文化也依存於

政治權力。

日本的「社會特質」是「文化社會」。對日本人民有最

大影響力的不是權力,也不是法律,而是存在於民間的

文化。在日本,不是文化迎合權力,而是權力迎合文化。

日本的社會,即使政治改變,社會也不太改變。即使

力混亂社會也不會混亂。在日本權力是配角,文化

是主角。不是文化迎合法律,而是法律迎合文化。文化

時常干涉法律。在日本,法律是配角,文化是主角。

日本的資本主義與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不同,文化深深

限制、修正資本主義。所以日本的資本主義可以說是

「文化社會資本主義」。同樣是資本主義日本不像美

國一樣貧富懸殊這是日本文化的結果

在中國權力與民眾的關係經常是下列兩種狀態第一

種是「平常狀態」,第二種是「不平常狀態」。在

「平常狀態」,權力完全掌握社會,民眾絕對服從權力。

兩者處於安定的狀態。在「不平常狀態」,權力無法有

效掌握社會,民眾對權力持懷疑或反抗態度,甚至完全

不信任權力。在「平常狀態」,權力可以隨心所欲進行

外交政策但是,在「不平常狀態」,權力必須考慮

民眾的可能反應。

當民眾的心理狀態處於「喪失自信」時,容易走向

「媚外」。當民眾的心理狀態處於「過度自信」時,容

易走向「憤外」(對外國憤怒)。

過去,美國總統柯林頓曾經在白宮辦公室與女性實習生

發生性行為,而引爆醜聞。但是,柯林頓最後卻沒有被

罷免。那麼,如果日本的首相在官邸做同樣的事情被發

現,會怎麼樣?恐怕那位首相非得辭職不可了

事實上,過去有一位日本首相,因為被爆料在擔任首相

前,

與女性有不淪關係,而不得不辭職。為何美日間有這麼

大的差別呢?美國人對權力與公務員不會要求文化道德

至上性。他們認為官員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但是日本

人卻強烈要求權力與公務員必須有道德至上性。

到現在為止,中國可分成毛澤東的「政治中國」、鄧小

平的「經濟中國」、江澤民胡錦濤的「法治中國」三階


在對國際上,中國有「三個世界論」。這個理論最初是

毛澤東提出來的。意思如下:

世界上的國家依照帝國主義的進行度,與霸權主義的野

心度,可分成三種類。進行度與野心度最高的是蘇聯,

其次是美國。它們是第一世界。中國以及其他發展途中

國家不但毫無進行度與野心度,而且還成為帝國主義與

霸權主義對象,它們是第三世界。介於第一世界與

第三世界之間的是第二世界第二世界的國家雖然對第

三世界有帝國主義的進行度與霸權主義的野心度,但是

並不太高。第二世界的國家是日本與歐洲等資本主義各


在「三個世界」裡,中國的戰略是與絕對多數的第三世

界各國團結,共同對抗第一世界,尤其是蘇聯。此外,

中國必須拉攏第二世界的國家,甚至第一世界的美國,

造成最大限度的國際統一戰線。

我(王雲海)剛來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很少用「侵

略」這個詞彙,日本人不說「侵略中國」,而說「進出

中國」。不說「侵中戰爭」,而說「日中戰爭」。

我在念小學6年級時,中日恢復邦交。當時在宴會時,

田中角榮說:「日本給中國人民添了麻煩。」周恩來認為「添

了麻煩」這句話太輕描淡寫了,而很不滿。但是周恩來

並沒有說出來,中國人民也完全不知道這回事。

中國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一些人成為有錢人。其中,

相當多人是出獄者。「改革開放」是一種新嘗試,必須

有「什麼都不怕」的開拓精神。在監牢待過的出獄者已

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所以具有勇往直前的冒險精神。

換言之,他們是最適合「改革開放」的人。這是他們成為

有錢人的個人原因不只此更重要的是中國社會對出

獄者不太有偏見,讓他們擁有與一般人一樣的活動空間。

這是他們成為有錢人的社會原因

然而在日本,出獄者即使結束刑期,仍舊無法擺脫犯罪

者的形象。這個標籤會跟著他一輩子。一旦成為受刑者,就很

難恢復以前的生活。現在日本的出獄者再犯罪的比率很

,一部分原因在這裡。

這不只是司法、刑事的領域如此,在其他領域,一旦犯

錯,就很難被社會原諒。

中國人的思考模式是「從將來到現在」。因此重視日本

侵略中國的歷史中國人認為日本如果不正視歷史

來日本仍舊會走向軍國主義,再度侵略中國。中國人總

是把過去的歷史問題與軍國主義的復活連結在一起

日本人的思考模式則是「從過去到現在」。將現在日本

的正當性,在過去尋求。所以為了現在與將來,必須盡

量彰顯過去歷史中乾淨、美好的部分。同時必須盡量削

除骯髒的部分。換言之,為了讓將來的日本更好,就必

須凸顯過去歷史中乾淨、美好的部分。這就是一部分日

本人要重新審視歷史,以及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理由。

中國人與日本人在做學問上很不相同。中國人喜歡選擇

「大題目」,日本人喜歡選擇「小題目」。許多中國

留學生常選擇的論文題目是「人類社會是如何?」

「法律應該如何?」「為何會有犯罪?」這種超大的題


可是對日本學生而言這種超大的題目是一位學者

要花一輩子才能完成的工作,不是一位不成熟的學生所

該挑選的論文題目挑選這樣的論文題目,表示那個人

還不明白學術的深奧。那樣的人應該寫不出夠水準的

。可是,對中國學生而言, 小題目沒有意義,不值得

花精力去寫。日本人是「見樹不見林」,中國是「見林

不見樹」。

問小孩將來長大後想做什麼?中國的小孩與日本的小孩

回答截然不同中國的小孩常回答:「想成為科學家。」

想成為英雄。」「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都是極大

的理想。他周遭的人也期待他這樣回答,如果他不這樣

回答,就會被認為是奇怪的小孩。

用同樣的問題問日本的小孩回答常常是「想開一家蛋

糕店。」「想開一家花店。」都是極平凡的理想。聽到

這樣的回答,他周遭的人不會覺得奇怪,而會覺得很可

愛。中國與日本的不同,在小孩的世界如此, 在成人

的世界也是如此。最近中國流行一句話「炒社長」。

「炒」是「取代」的意思。「炒社長」就是員工取代社

長。當社長的人一直無法安心,因為他害怕公司的員工隨時會

取代他。

日本的員工也希望有一天能夠當社長,可是他們認為

那必須工作數十年才可能達成。對他們而言,當社長是

人生與職業的終點。然而對中國員工而言,當社長是眼

前的目標。這是人生的出發點。因此他們進入公司沒多

久,就開始考慮「炒社長」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