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儒教3千年3

多明我會被明朝驅逐後,回到歐洲,於1643年向宗教

裁判所告發。1645年,宗教裁判所判定禁止中國的信

徒祭祀祖先與孔子。教宗也在這份判決書上簽字。

在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聽到這個消息,決定向宗教裁判

所再上訴。耶穌會傳教士認為中國的信徒祭祀祖先與孔

,那是「追憶」,不是宗教儀式。1656年,教宗亞歷

山大七世同意耶穌會傳教士的主張

後來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1591-1666)被順治皇帝

任命為欽天監(天文台長),可是湯若望遭到楊光先

1597-1669)的忌妒。楊光先向康熙皇帝誣告湯若望,

湯若望被判死刑,幸好經太皇太后的斡旋湯若望才免

於死刑。但是由於這個事件,天主教被禁,所有的傳教

士都被逮捕這些傳教士被送到廣州並且被命令發誓

關於中國的信徒祭祀祖先與孔子一事要同意耶穌會傳

教士的解釋然而有一位多明我傳教士逃出廣州,回羅

馬,展開反對中國的信徒祭祀祖先與孔子運動並且獲

得教宗的支持。當時傳教士顏璫Maigrot 1652-

1730)認為中國的信徒祭祀祖先與孔子是迷信康熙皇

帝就把顏璫叫來與他討論結果發現顏璫認識的漢字

沒幾個當然沒讀過中國的經書康熙皇帝認為不懂

中國的經書卻批評中國的祭祀典禮是迷信就好像

站在別人家門外卻對屋內的裝潢品頭論足一樣於是

顏璫驅逐出境

1715教宗克肋孟Clemens十一世下令禁止中國

的信徒祭祀祖先與孔子本來清朝聽到這個消息應該

會實行禁教。但是康熙皇帝跟許多耶穌會傳教士關係很

好,又喜歡學習西方的學術,所以不願採取嚴厲的對抗

措施。不過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一即位,立刻下令

禁教。鴉片戰爭後,1844年,清朝與列強簽訂「南京

條約」,允許天主教在中國傳教。這是自從雍正皇帝

禁教120年後的事

禁教解禁後中國的信徒不可以祭祀祖先與孔子然而

193912月,教宗庇護Pius十二世針對中國祭祀

典禮的問題修正了梵諦岡的態度認為可以懸掛孔子

的肖像也可以在祖先的墳墓前敬禮還可以參加孔子

紀念堂的儀式

耶穌會傳教士當初認為中國人在祖先的墳墓前敬拜是

一種「追憶」,不是宗教行為。不過如果 追憶時,加

入「祈願」,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宗教行為。

例如我們在去世者的墳墓前垂著頭追憶時,難免不知不

覺求去世者保佑我們平安。因此到哪裡為止是「追憶」,

超過那條線就是宗教行為,要劃出這條線相當困難。

中國人除了儒教之外,還喜歡老莊思想。許多人讀孔孟

的書,卻過著老莊的生活,而且當事人還不知不覺。

「論語」開卷第一頁就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表示孔子 主張多與別人交往。

「老子」則有這麼一段話:

鄰國相望,雞犬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

這表示 老子認為如果往來頻繁,就容易產生衝突,所

以主張「老死不相往來」。

儒家與道家的主張真是南轅北轍。

古時候的中國人雖然視外國人為夷狄,可是若四夷仰慕

中華文化而前來,中國人會熱心待客。西元607年,日

本派遣小野妹子到中國隋朝。日本的國書如此寫道:

「日出處之天子,致書日沒處之天子,無恙否……

隋煬帝看了,非常不高興,對負責外交的大臣說:「蠻

夷的國書非常無禮,以後不要再收了。」

不過,當小野妹子要回日本時,隋煬帝派了裴世清陪伴

小野妹子要回日本,以盡送客之禮。蠻夷雖然不懂禮貌,

但是賓客是賓客,不能失了待客之禮。

到了清朝1793年英國使節馬嘎爾尼,1816年英國使

節阿美士德要見清朝皇帝,都沒有成功。因為清朝要求

見皇帝時,必須行「三跪九拜」禮儀,英國使節拒絕了。

由此可見,隋朝時,中國展現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

亦樂乎。清朝時,中國展現的是「雞犬聲相聞,民老

死不相往來。」

春秋時代是「諸子百家」的時代。楊子沒有著書,不過

「孟子」盡心篇上有記載:「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

天下,不為也。」

可見楊子似乎是個徹底的個人主義者,與主張兼愛與利

他主義的墨子剛好相反。

不過「淮南子」中有介紹楊子,說楊子的立足點是不受

外界的干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

這麼說來,楊子主張的並不是單純的利己主義,而是

立強韌的自我。從掌權者看來,這樣的人很麻煩。因為

中國的掌權者喜歡干涉人民,如果有許多人民不願被干

、不受外界影響,那麼對掌權者而言,就是相當嚴重

的問題了。楊子的著作之所以沒有傳世,或許全部被掌

權者燒毀了。焚書坑儒並不是秦始皇的專利。

孔孟老莊雖然也有反體制的成分,但是墨子與楊子的反

體制成分更明顯、更強烈。楊子姓楊名朱,莊子的姓名

是莊周。「莊周」的發音有點像「楊朱」,因此有人說

楊子與莊子是同一個人物

到了清末民初,一些中國知識分子認為儒教阻礙了中國

的現代化。在漢代時,儒者把自己賣給體制,完全保守

化了。那樣的儒者的確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因此興起

反儒運動,五四運動時,「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響徹雲

霄。「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康有為寫了一本書「孔子改

制考」,於1897年出版。

「論語」裡面有一句孔子的話很有名:「述而不作」。

孔子最仰慕周公,因此說周公創設了禮樂與儒教孔子

自己只不過是「闡述」而已。然而康有為認為孔子不只

闡述者,禮樂其實都是孔子創設的孔子為了要改

,就借用周公的權威,說禮樂都是周公創設的。因此

儒教的先師孔子不但不是保守者,還是改革者。

如果孔子是改革者,那麼儒家的文獻就有許多記述與

改革者孔子的形象不合。康有為就另外寫了一本書「新

學偽經考」。「新」是王莽所創的王朝康有為認為王

莽為了將自己篡奪皇位的事蹟正當化,便叫學者劉歆偽

造種種經書。所以康有為認為我們不能全盤相信儒家的

文獻。其實這種想法不是康有為所獨創,廖平(1852-

1932)早就提出這種想法。後來錢穆認為康有為的「新

學偽經考」剽竊了 廖平的著作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部總長蔡元培主張新

的共和國必須有新的教育理念。清朝的教育基本法「欽

定教育宗旨」以「忠君」、「尊孔」為兩大主軸。共和

國沒有君主,所以不需要「忠君」。至於「尊孔」,由

於違反信仰自由,也不需要

在當時,取消「忠君」,沒有人反對,但是 取消「尊

孔」,就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清朝的學校,從最高學府國子監到地方的書院,都祭祀

孔子。蔡元培便主張「廢孔祀」,可是遭到保守派在報

紙大肆攻擊,

他們認為難道蔡元培打算毀壞數千年來的道德、學術、

倫理嗎他們認為蔡元培是「反儒」的罪魁禍首。不過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倒是講了一句公道話,他在雜誌「古

今」寫道:「如果談蔡元培的思想,他才是真正的儒

家。

「廢孔祀」問題刺激了保守派他們成立了「孔教會」、

「孔道會」,推動尊孔運動。企圖當皇帝的袁世凱,認

為這個尊孔運動有利於他的野心儒教進入體制後,2

千多年來,都是在為歷代王朝服務,儒教的體質與帝制

很搭配

1913年,四川省都督尹昌衡打電報給袁世凱,說恢復

了「祀孔典禮」,4天後,袁世凱下令「尊崇孔聖」。

不久,「孔教會」向總統袁世凱請願「定孔教為國教」。

曾經留學英國的嚴復、曾經以考察大臣隨員的身分出國

的夏曾佑,以及大名鼎鼎的梁啟超,都是「孔教會」的

成員「孔教會」後來選出康有為擔任會長「孔教

會」並且在北京國子監舉行「祀孔典禮」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