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利他學(3)

利他學(3) 別人幫助自己,自己卻不回報,這是一種「背叛」。特利巴斯教授認為「背叛」有兩種。一種是「明顯的背叛」,另一種是「微妙的背叛」。例如,今天你和朋友一起開餐廳。你有經營專長,卻對烹飪料理一竅不通;你的朋友剛好相反,擅長烹飪料理,卻對經營一竅不通。所以你們兩人的合作是理想拍檔。可是有一天,你的朋友卻捲款而逃。這是「明顯的背叛」。另一種情形是,你的朋友雖然沒有捲款而逃,卻在食材上偷工減料,獲取不當利益。你對烹飪料理一竅不通,所以一直被矇騙。這就是「微妙的背叛」。 最近發生大統橄欖油詐騙事件,廠商涉嫌違法添加「銅葉綠素」。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食品如何生產,廠商若違法添加有害健康的物質,或竄改製造日期,費者也無從知道。這也是「微妙的背叛」。 我們是否可以從對方的長相或表情或肢體動作,判斷對方的利他性? 布朗教授做了這種實驗,他用攝影機拍攝實驗參加者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然後讓第三者觀看。這個實驗首先要確定參加者的利他性。例如問他們「是否曾經扶起跌倒的人?」答案從「從來沒有」到「常常做」分成5階段。一共有56個問題,然後予以評分。接著選出數名「高利他主義者」與「低利他主義者」,請他們坐在攝影機前談話,然後讓第三者觀看,讓他們挑出「高利他主義者」與「低利他主義者」。結果相當正確挑出「高利他主義者」與「低利他主義者」。 2009年,日本的女歌星清水由貴子自殺。原因是長期看護母親,身心俱疲之故。為什麼我們必須看護老人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看護老人一點意義都沒有。在生物學上,老人已經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肉體逐漸從衰老邁向死亡。再活下去,對他自己沒什麼意義。何況若需要配偶或子女看護,會犧牲他們的時間與精力。 談到這裡,讓人連想起日本的傳說︰「姥捨山」。「姥捨山」就是為了節省食物的消費,將已經沒有生產能力的老人,揹到深山丟棄。 為什麼我們必須看護老人呢?大概是因為以往一直養育我們的父母,因為沒有生產能力了,就拋棄不顧,心中會有罪惡感。這種罪惡感就是「互惠性利他行動」的基礎。人類何時開始看護老人,不得而知,但是應該與「互惠性利他行動」的發達有密切關係。 我們有時會「為善不欲人知」,也就是「默默行善」。最近日本有些人以漫畫「虎面具」的主角「伊達直人」之名,對日本各地的孤兒院捐款。由於這些人是匿名,所以不可能因此而獲得好名聲。福島縣大地震時,以個人名義捐款也是如此。若是企業或演藝人員鉅額捐款,可以提升自己的名聲,一般個人捐款的話,就沒有這個效果了。那麼,為什麼他們還是會那麼做呢? 答案可能是在於︰我們行善這件事本身就會讓我們感覺獲得報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的摩爾教授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檢查人們在捐款時,腦部的反應。發現人們在捐款時,會感覺心情愉快。 「道德性」是支撐「利他行動」的原因之一。但是「道德性」卻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安樂死的問題,荷蘭人可以完全接受,在日本,安樂死卻是犯罪。 日本學者內藤淳認為「利他行動」最終會讓我們獲利。古希臘的敘事詩「奧德賽」中的主角奧德修斯在經過一番流浪後踏上歸途。然而他聽說乘船時,岩礁會傳來海妖塞壬美妙的歌聲,迷惑水手,讓船沉沒。奧德修斯想出了克服的方法。首先他把水手的耳朵用塞子塞住,使除了自己之外,誰也聽不到塞壬美妙的歌聲。接著他請水手把自己綁鎖在帆柱,讓自己即使聽到塞壬美妙的歌聲,也動彈不得。果然,船順利通過海妖塞壬居住的島嶼。 我們的道德性就像奧德修斯綁鎖在帆柱一樣,不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讓自己的行為被道德規範綁鎖,並因而獲得長期的利益。 再來談黑心食品廠商。消費者因為知識不足,只能相信產品包裝上的標示。如果標示是謊言,消費者只好一直被詐騙。黑心食品廠商竄改包裝上標示的「有效期限」,或是使用較便宜的材料,獲得短期利益。可是紙包不住火,最後終究穿幫,結果失去了消費者對它的信賴,讓這家黑心食品廠商導致破產。如果廠商能夠擁有道德性,不肯為了短期利益而欺騙消費者,長期來看,終究可以獲得豐碩利益。 在現代生活,不能沒有「制度」。然而諷刺的是,往往在「制度」搖搖欲墜時,正是利他主義出現的時候。作家索爾尼特在著作「災害烏托邦」中指出在大災害之後,受災者與援助者會形成非常利他主義的共同體。好萊塢的災難電影常出現災害發生時,群眾變成暴徒,到處搶劫、暴動的畫面。但是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時,以及2001年「911事件」時,災民都互相幫助,對陌生人提供食物和睡覺的地方,充分發揮人類的利他性。另一方面,讓事態更加惡化的反而是代表「制度」的警察和政府機構。尤其是2005年超級颶風卡崔娜襲擊紐奧良時,公權力對紐奧良的貧困黑人施以暴力。 為什麼群眾在遭遇災害時,會發揮平常見不到的利他性呢?或許他們同樣遭遇可怕的災害,因而擁有同舟共濟、同病相憐的感覺吧!何況遭遇災害時,能夠互相幫助的集團比不能互相幫助的集團,活下去的機率高得多。 還有一種可能是,人類原本就有利他性,只是平常受到職業、社會地位等「制度」阻礙,而無法充分發揮。換言之,「文明」遮蔽了利他性。但是災害剝去了遮蔽物,讓原本就有的利他性得以充分發揮。當然以上都是推測,並未證明。「利他學」這個領域還有很大的研究、進步空間。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