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探索中國(1)

探索中國(1)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歷史系特聘教授葛兆光在 日本出了一本書「探索中國」,部分精彩內容如下︰ 宋朝是「中國」意識形成的時代。在此之前,中國與 周邊國家(日本、朝鮮、安南)一直維持「朝貢體制」, 但是到了宋朝,遭遇種種困難。 第一,周邊國家出現「自國中心」的傾向。中國已經 不再擁有漢唐時代的文化吸引力與輻射力,因此周邊 國家不願再依附中國(起碼在文化上)。 第二,明朝中期之後,西方人來到中國。中國文化面 臨西方文明的挑戰。到了清朝,西方人靠堅船利砲打 敗中國,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所製作的「坤輿萬國全圖」影響 了中國知識份子的世界觀。他們一直懷抱以自己為中 心的「天下」觀,但是看了「坤輿萬國全圖」之後, 發現「無處非中」(世界上到處是中心)。中國人發現 世界如此寬廣、國家如此眾多。 對古代中國人而言,「世界」是佛教用語。他們習慣用 「天下」。中國人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天下」就是「世界」。 古代中國人之所以一直懷抱「天下觀」,是因為除了佛 教之外,中國從沒有遭受外來文明的挑戰。中國人認 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漢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頂尖。不 遵循漢文化的周邊野蠻民族需要被救濟,獲得救濟的 話,就承認他們是華夏之民,無法救濟的話,只好他 們保持距離。 中國人很少以戰爭手段統一天下,大多以文化讓異邦 威服,這叫「懷柔遠人」。 東漢之後,佛教傳入中國,讓中國人感覺震撼,因為 他們發現世界上有2個以上的文明中心存在。但是佛 教的原理與中國文明格格不入。 第一,宗教的權力能夠與皇帝的權力並駕齊驅,而且 在社會階層與價值觀上,宗教都處於優勢。佛教徒可 以不尊敬皇帝或雙親,可是卻一定要尊敬佛、法、僧 三寶。 第二,世界的中心不在中國,而在印度。 第三,最高的原理、最卓越的人物、最正確的生活方 式,不在儒學,而在佛教。 如果中國人能夠接受上述觀念,中國就不再是中國了。 佛教之後中國化,成為三教(儒、佛、道)合一。 在佛教的世界知識裡,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有 四大州,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州。 元朝時,回回(阿拉伯)人又帶來新的世界地圖,中 國的周邊世界存在許多民族,超過中國人的想像。然 而這些衝擊並沒有動搖中國人的世界觀。直到1584 年,利瑪竇製作了「山海輿地全圖」(『坤輿萬國全圖』 的前身),中國人才認識了真正的世界。 不僅李贄、方以智、李之藻、徐光啟等知識份子接受 這樣的世界觀,連萬曆帝都很喜歡這幅世界地圖,指 示自己死後要當作副葬品埋在定陵的皇帝墓。 這幅世界地圖告訴中國人幾件事︰ 第一,世界不是平面,而是圓形。 第二,世界非常大,中國只是亞洲的10分之1,而亞 洲只是世界的5分之1。中國不僅不是廣大無邊的大 國,而且相當小。 第三,並不存在「天下」、「四夷」這些說法,中國並 不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可能擁有自己的文明,對他 們來說,中國可能也是「四夷」之一。 第四,世界的種種文明平等。 近年來南韓的教科書有驚人的內容,例如主張朝鮮的 歷史比中國還悠久。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認識世界與認識自己」經過下 列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非常長,從上古到明清,這個階段想像自 己是世界的中心。漢文明在東亞非常強勢,由於沒有 其他強力文化與漢文明競爭,因此中國沒有照出自己 的鏡子。因而產生自己是中心的天下觀念。 第二個階段是只有一面鏡子。清朝末年,受到西方的 衝擊,中國重新認識世界與自己。 第三個階段現在才剛開始。這是用許多面鏡子認識自 己的時代。中國總算真正知道什麼是「世界」、什麼是 「中國」。 17世紀以後,清朝人還對「世界」停留在2千年來的 「自我中心」的想像中時,朝鮮人對中國的看法已經 不一樣了。明朝已經滅亡,可是朝鮮人對大明帝國仍 舊念念不忘。他們稱清帝國為「夷虜」,稱清皇帝為「胡 皇」。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9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