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大政府或小政府(3)

大政府或小政府(3
1個目的是將民間的競爭原理引進行政,讓行政更有效率,並且削減政府支出,還淘汰不必要的公務員。1989年之後,英國的公務員減少了23成,而且完全不影響業務。
柴契爾夫人於1979年修改稅制。為了不妨礙人民的勤勞意願,將基本稅率由33%降低到30%。然而柴契爾夫人的改革引起貧富差距的擴大。顯示不平等程度的gini指數,在柴契爾夫人的改革之後,急速上升,1984年的gini指數還在0.24,到了1989年飆高到0.32柴契爾夫人政權前期的失業率高達11%,但是到了後期,失業率逐年下降,2005年時,下降到4.9%。現在失業率之低,英國在歐盟之中是模範生。英國的失業率之所以變低,主要是因為柴契爾夫人減弱英國工會的力量,讓薪資下跌,薪資一下跌,企業就增加雇用,失業率自然變低。失業率變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失業補助款的發放標準變嚴格,人們不敢輕易失業。1993年之後,英國在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的情況下,經濟維持安成長。英國已經完全克服了「英國病」。柴契爾夫人的改革終於開花結果。
1997年,英國的勞工黨黨魁布萊爾(Tony Blair)取回政權,擔任首相。布萊爾上台之後,實施所謂「第3條路」。「第1條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採用的福祉國家政策,也就是大政府。「第2條路」是柴契爾夫人採用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也就是小政府。「第3條路」便是希望同時達到效率與社會正義2個目標。布萊爾認為的社會正義,並不是「結果的平等」,而是「機會的平等」。這點和新自由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同。布萊爾政權很重視教育。人們如果不具有企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則即使企業要增聘新員工,也招不到對象。因此布萊爾政權增加教育預算,提高學童的學力。
瑞典政府是典型「高福祉、高負擔」的大政府。主張小政府的人批評大政府的理由是,「高福祉、高負擔」阻礙了人民的勤勞意願,也妨礙了企業家精神,造成經濟的停滯。經濟一旦停滯,福祉國家只不過是「均貧」罷了。
但是2002年,瑞典的每人國民所得與日本幾乎相同,是個富裕的國家。
瑞典的育兒假有15個月,而且在這育兒假期間,政府還支付補助款。除了育兒假有15個月之外,擁有每1個小孩(到12歲為止),可以1年休假60天。在育兒支出方面,雙親負擔10%,剩下的90%政府負擔。16歲以下所有的小孩,雙親每月可以領到950朗(相當於14000日圓)補助款。
這樣的制度讓人民可以安心生孩子。2004年,瑞典的生育率為1.71,比日本的1.25還高得多。
2004年,瑞典的政府支出對國內總生產的比是57%日本是37%,當年瑞典的政府收入對國內總生產的比是58%日本是31%。可見瑞典政府的確是大政府。
瑞典對失業者首先施以就職訓練,訓練完畢之後,若還找不到工作,才給予失業補助款。這稱為「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在這個政策之下,瑞典的失業率從戰後到1991年為止,都在2%前後的低水準。
瑞典的福祉必須先工作才能享受。例如失業時,失業者可以接受政府介紹的工作,或是參加就職訓練。育兒假也是要有工作才能享受。有工作的人,當生病或受傷時,所能領到的傷病津貼,比沒有工作的人,領得還多。
由於必須先工作才能享受福祉,所以瑞典雖然「高福祉、高負擔」,但是卻沒有阻礙了人民的勤勞意願。福祉的英文是「Welfare」,而瑞典這種必須先工作才能享受福祉的制度,稱為「Workfare」。
不過瑞典由於對傷病津貼的發放標準太過寬鬆,例如傷病津貼給付率為90%(日本是60%),一週以內的請假不需要醫師的診斷書,以至於許多人以生病為理由請假,1988年的平均傷病請假日為25.3日,這相當於每年工作日數的1成以上。2003年有175萬人以生病為理由請假,這相當於勞動人口的4%。因此,瑞典政府不得不限制傷病津貼的發放標準。
不過,由於高齡化社會的關係,瑞典為了維持福祉國家所必須負擔的代價越來越沉重。因此,瑞典的前途並不太樂觀,將來可能必須修改政策,往小政府靠近。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3月好日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