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反美主義(1)

反美主義(1
美國自從於2003年攻擊伊拉克以來,反美主義(anti-Americanism)就在全世界蔓延開來。根據全世界的輿論調查,美國的形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壞。還有人說美國是萬惡的根源!反美成為一種「政治正確」。21世紀似乎從反美主義現象揭開序幕。
各國媒體會出現「反日情緒」、「反中情緒」這樣的字眼,但是幾乎沒有「反日主義」、「反中主義」這樣的形容,為什麼只有美國,會有「反美主義」這樣的形容?
「反美主義」並不是從伊拉克戰爭之後才出現。從19世紀末到1920年代,美國登上國際舞台,對世界發揮影響力時,就開始有「反美主義」。
20世紀,美國主義的特徵是大量消費文化,以及Buy NowPay Later的信用卡文化。然而這種大量消費文化也產生負面現象,例如貧富懸殊、浪費資源與破壞環境。
反美主義現象的背後有對「美國化」的恐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對全世界的影響力極大。我們生活上各層面都受到美國支配。因此許多人對此感到焦躁、不滿。
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在北京召開。87是中國隊與日本隊決戰。比賽時,中國觀眾對日本隊進行猛烈噓聲,然而日本隊卻贏了。比賽結束後,當日本隊回到巴士時,群眾包圍巴士,對巴士丟擲塑膠瓶。群眾之中,有位女性手臂上綁著寫有「打倒小日本」、「抗日戰爭再現」文字的布條。日本媒體雖然認為這是「反日情緒」,但是沒有說這是「反日主義」。
2005年,日本發生「教科書事件」與「靖國神社事件」,中國各地陸續發生示威抗議活動。同樣這時日本媒體也沒有說這是「反日主義」。
一部分美國從政者、評論家,尤其是右派,認為外國對美國的批判是「反美主義」,而且他們認為「反美主義」是對美國力量、繁榮與自由的嫉妒。
美國的輿論調查機構「View Reserch Center」在「911事件」後,調查全世界(50國,15萬受訪者)對美國的看法。結果發現美國的形象年年惡化。美國自從於2003年攻擊伊拉克,形象就急速惡化。
歐洲反美主義的主要原因是,1.在國際關係上,美國不考慮他國而單獨行動。2. 美國對世界各問題的貢獻太少。3. 美國的政策導致貧窮國與富裕國的差距擴大。
2000年到2007年之間,對美國有好感的,在英國,從83%掉到51%。在法國,62%掉到39%。在德國,78%掉到30%。在西班牙,50%掉到24%。在日本,77%掉到61%。在印尼,75%掉到29%。在土耳其,52%掉到9%
View Reserch Center」的所長克巴特指出,伊拉克戰爭之後,「反美主義」有增強趨勢,從反美國擴及到反美國人。
伊拉克戰爭是小布希總統(George Walker Bush)發動的,因此小布希總統自然成為眾矢之的。大家討厭小布希總統,在2001年他擔任總統時就已經開始。他否決為了防止地球溫暖化的「京都議定書」,也否決「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CTBT)。小布希總統的這些行為讓人認為他無視國際協調、輕視聯合國、一意孤行。恐怖事件後,小布希總統以「國家安全」為名,沒有法官的許可,便隨意竊聽人民的電話。
2004430 ,全世界的電視台播放著伊拉克犯人在首都巴格達外的Abu Ghraib監獄,被美國軍人折磨和虐待的經過。這也重創小布希總統與美國的形象。因為美國一向標榜自由與人權,這個事件顯示出美國的偽善與雙重標準。
此外,小布希總統以「伊拉克海珊政權持有大量破壞武器」,以及「與蓋達組織有密切關係」為名,對伊拉克發動先制攻擊,可是事後卻證明這都是空穴來風,讓人認為他以虛假的理由,發動戰爭。
小布希總統還稱呼願意配合他的歐洲各國為「新歐洲」,不願意配合他的歐洲各國為「舊歐洲」。小布希總統還自大地說︰「美國是地球上最善的力量!」、「對人類而言,美國是自由的燈塔!」並且說︰「自由是全能的神賜給人類的禮物,為了自由,挺身而出是神賦予我們的使命!」這句話聽在伊斯蘭各國耳裡,讓他們連想起十字軍。
View Reserch Center」詢問受訪者,討厭美國的理由是因為小布希總統,還是因為美國?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說是因為小布希總統。
2002年,在南韓首爾附近,2位女中學生被駐韓美軍的裝甲車碾死。根據南韓與美國簽的協定,因為公務上發生的事故,審判權在美國。結果美國軍事法庭判美兵為過失致死罪,而無罪釋放。南韓各地立刻出現示威抗議活動。示威者拿著「南韓是美國的殖民地嗎?」「美軍滾出南韓!」的標語牌。
中南美各國過去常受到美國干涉內政,因此常出現反美領袖。其中一位是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斯,他於2006年聯合國演講指出︰「美國是最邪惡的國家,也是恐怖主義的國家!」之後,華盛頓郵報問他何以稱美國是恐怖主義的國家?烏戈·查維斯說︰「教宗說伊拉克戰爭是違法的戰爭、不道德的戰爭。所以是恐怖主義的戰爭。」
「反美主義」有下列幾種型態︰
第一,在國際政治上的「反美主義」。法國、中國和俄羅斯之所以反對伊拉克戰爭,基本上的原因是反對美國的一極支配。法國總統席哈克( Jacques Chirac )在就任時,就提出多極性世界秩序的構想。法國人口學社會學者特德在其著作「帝國之後-美國制度的崩潰」(2002年)中指出,美國在1945-1965年期間是真正的帝國。之後就從帝國的寶座上走下。他並且預測接下來是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和美國5大權力的多極世界。
第二,討厭美國的習慣、食物、生活方式、產品和美國人。在歐洲人看來,美國維持死刑、喜愛槍支、犯罪事件多、長時間工作、健康保險等公共福祉不完善等都成為討厭美國的理由。
美國的一部分人幾乎歇斯底里地討厭法國。當2003年美國攻擊伊拉克時,法國持反對態度,當時美國聯邦議會,有議員打算將議會餐廳的「油炸馬鈴薯細條」(French fries)改名為「Freedom fries」,非常幼稚可笑。布希總統還稱反對美國政策的法國和德國為「舊歐洲」,布希政權內部甚至有人主張將法國趕出聯合國。
「反美主義」的歷史很悠久,在美國獨立之前就有笑話是這樣︰「狗到了美國就不會吠叫。」「美國的生物比歐洲的生物還差勁。」認為美國的氣候、風土比歐洲還劣等。
第三,文化上的「反美主義」。美國藉著電視、電影、DVD等媒體,將大量消費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將世界麥當勞化、可口可樂化、迪士尼樂園化。外國深怕在美國文化席捲下,將喪失自己的傳統文化,因而產生「反美主義」。
(待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