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不生病的法則

不生病的法則
生病和交通事故不同,並不是突然發生的意外,而是長期日積月累之後的結果。而「日積月累」的通常是食物和生活習慣。想要健康和長壽,就必須注意食物和生活習慣。如果能遵守以下所述的幾個法則,應該可以保持健康和長壽。
就像每人的長相不同,每人腸胃的狀況也不同。只要看腸胃的「長相」,就可以知道那人的健康狀況。腸胃之所以左右健康,原因是在於酵素。酵素是「生命之源」,心臟的跳動、呼吸、消化食物等都需要酵素幫忙。而大部分的酵素是在腸內製造。我們的體內有5千種以上的酵素。酵素的原型可稱為「驚異酵素」。「驚異酵素」可以變化成各種酵素。如何增加「驚異酵素」,並且讓其更加活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腸的第一個作用是「消化、吸收、排泄」。腸好像植物的根,植物若失去根,就無法吸收泥土中的養分而枯萎。
腸的第二個作用是「免疫作用」。腸內有許多免疫細胞,負責排除侵入體內的細菌和有害物質。所以腸如果出現問題,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成為老化和生病的原因。
腸的第三個作用是「解毒作用」。腸可以幫助肝臟解毒,減少肝臟的工作量。所以腸如果出現問題,也可能造成肝臟的問題,而肝臟如果出現問題,會影響到心臟與呼吸系統。
腸內有100200兆個細菌,種類是100300種,大致可分成「好菌」、「壞菌」與「牆頭草菌」3種。「牆頭草菌」既可以變成「好菌」,也可以變成「壞菌」。
腸的最大可能問題是便祕,便祕的話,腸內無法消化的食物就會腐敗,而產生大量毒氣,毒氣會蔓延到身體各部位,嚴重的話,可能形成癌症。
英文有一句格言是「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的食物決定你的身體。」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最理想的比率是「85%的植物性食物,與15%的動物性食物」。主要的食物應該是穀物和蔬菜。肉、魚、乳製品和蛋等動物性食物要少吃,每天100公克左右就夠了。
這樣的理想比率是根據人類的牙齒與自然界的法則而來。肉食動物的牙齒大多是適合吃肉的犬齒,草動物的牙齒大多是適合吃草的門齒和臼齒。我們人類,成人的32顆牙齒中,最多的是20顆臼齒,其次是8顆門齒,最少的是4顆犬齒。換言之,是521的比率。為了吃穀物類和豆類的牙齒是「5」,為了吃蔬菜和水果的牙齒是「2」,為了吃肉、魚的牙齒是「1」。如果分成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則是71。因此對人類而言,最理想的攝取食物比率是「85%的植物性食物,與15%的動物性食物」。
此外,盡量避免吃加工食物,也避免吃白米。因為米中最有營養的是胚芽,胚芽含有維他命、礦物質、食物纖維等,白米卻把胚芽除去。比較好的穀物是糙米、麥片、小米、玉米,如果能持續吃這些穀物半年至1年,就會大幅改善腸胃的狀況,並且預防種種疾病。
市販的牛奶為了將脂肪分均等化,在攪拌時,接觸到空氣,而使其脂肪分氧化。過氧化脂質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此外,從懷孕的母牛榨取的牛奶,含有女性荷爾蒙,對人體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有,牛奶經過高溫殺菌後,也造成牛奶的氧化,對人體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牛奶被稱為「生鏽的脂肪」,喝多了,會造成骨質疏鬆症、關節炎、過敏體質、動脈硬化與高血壓。
食物經過加工,就會與原來的樣子不同,有時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最好是吃原來樣子的食物。如果是吃植物性食物,最好是吃無農藥、有機栽培的蔬果。如果是吃動物性食物,最好是生吃魚介類。
為了讓身體充分吸收營養,必須細嚼慢嚥。這樣能夠讓腸胃輕鬆吸收營養,而且越細嚼,唾液分泌越多,唾液與胃液和膽汁混合後,更有助於消化。
一般的食物,1口約細嚼3050次,硬的食物則細嚼70次。腸胃的狀況不好時,不是吃稀飯,而是細嚼慢嚥。
豆漿含有的鐵分是牛奶的10倍以上。大豆的蛋白質容易吸收,而且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如果吃太多動物性食物,可能罹患癌症。動物性食物每天最好只吃100公克,而且是魚介類。魚類含有豐富的鈣。小魚最好。鲔魚、鰹魚等含有大量鐵質的紅肉魚也比鯛魚、比目魚、鱈魚的白肉魚好。魚類與其加熱吃,不如生吃,比較能夠攝取大量的酶。
牛肉、豬肉、雞肉等高體溫的動物性脂肪,會讓血液成黏稠狀。牛肉、豬肉每月吃23次,雞肉每星期吃12次就夠了。
糙米含有食物纖維與酵素,有助於解除便秘、排出毒素、增加腸內的好菌,因此是理想的主食。白米則把米中主要的營養胚芽去除後,剩下脂肪而已。常吃白米會讓血糖質與中性脂肪升高,成為糖尿病的原因。糙穀是最營養的穀類。
鳳梨、草莓、奇異果、木瓜含有大量的酵素,香蕉也含有大量的消化酵素。水果不要在餐後吃,要在早餐4060分鐘前,午餐和晚餐3040分鐘前吃。
水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與廢物,喝許多乾淨的水,可以讓血液循環良好,並且促進新陳代謝。每天最好喝1.5公升的水。
最理想的喝水方式是,早上起床後喝500cc午餐1小時前喝500cc,晚1小時前也喝500cc。流汗較多的人喝多一點,腸胃不好與拉肚子的人喝少一點。成人一天至少喝12001500 cc,老人也至少喝1000 cc。不要喝冷水,最好喝稍溫的水。
自來水不是好水,因為自來水含有氯,而且水管會溶出鉛、鋅、鎘等有毒物質。
自來水最好有淨水器過濾之後才飲用,或者寧可喝礦泉水。
有些人會說︰「我攝取了很多水分,所以不需要喝那麼多水。」可是,喝太多咖啡、紅茶、炭酸飲料和酒類,會讓血液成黏稠狀。即使是茶,也含有咖啡因與丹寧酸,容易引發胃炎。喝茶最好避免在空腹時喝,在餐後喝較好。而且1天最好限制在23杯左右。
好水的條件是︰
1. 含有鈣、鎂、鉀、鐵等礦物質。
2.水的PH質是7.0以上的弱鹼性。
3. 水的硬度不要太強。
好飲料有麥茶、昆布茶、薏仁茶。最好避免喝的飲料有加入人工甘味料的飲料、蘇打類、運動飲料、紅茶。
菸和酒會讓全身毛細管收縮,阻礙血液與淋巴的流動。香菸中含有尼古丁、焦油、鎘、甲酫等有害物質,肺癌85%的原因是抽菸。
不運動的人比運動的人,罹患癌症或心臟病的風險多2倍。人體內的「流動」有「血液與淋巴的流動」、「腸胃的流動」、「尿的流動」、「空氣的流動」、「氣的流動」。而運動可以促進這些「流動」。不過運動過度也對身體有害。因為運動過度會產生大量活性氧。運動後若覺得很累,那就是運動過度。適度的運動會讓你稍為流汗,並且覺得很爽快。如果是家庭主婦,每天做家事、買菜的運動量就足夠了。一般人每天走34公里也是足夠的運動量。
能夠的話,午餐後午睡20分鐘左右,有益於健康。常服用安眠藥有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最好避免。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二手香菸、汽車廢氣、農藥、食品添加物、戴奧辛、有害金屬等毒素。而有些食物能夠幫助我們排出這些毒素。這些食物有洋蔥、蒜頭、韭菜、薑、花椰菜、糙米、文竹等。有些食物則能夠幫助我們將有毒物質化為無毒。這些食物有牡蠣、鰻魚、沙丁魚、鲔魚、杏仁之類的堅果、豬肝、洋李子(prume等。有些含有大量食物纖維的食物,則能夠幫助我們抓住腸內的廢物。這些食物有裙帶菜、海帶、牛蒡、藕根、大豆之類的豆類、蘑菇類、甘藷等。
人在感覺幸福時,就會提高免疫機能,另一方面,負面的情緒會降低免疫機能。積極正面的思考會讓副交感神經優勢,減少壓力,讓腸的運作良好,並且傳到腦的視床下部,繼續讓副交感神經優勢,產生幸福的感覺。簡直是幸福的循環。
「笑」可以讓我們提高免疫機能、防止老化、治癒癌症、解除壓力。
時下流行的健康法,有些是錯誤的觀念。例如,「每天喝乳酸飲料和牛奶」、「為了減肥,少攝取炭水化合物」、「多喝茶」。但是乳酸飲料和牛奶都是乳製品,多喝對身體有弊無利;少攝取炭水化合物,並無法減肥;多喝茶,容易罹患胃炎。
白色的食物大多沒有營養。白米、烏龍、白麵包、白砂糖,這些都精製過,喪失了維他命、礦物質、酵素等重要的營養,變成「已死的食物」。以糙米取代白米,以寡糖或蜂蜜取代白砂糖,才會攝取「活的食物」。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