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反美主義(4)

反美主義(4
促使蘇聯崩潰與東歐民主革命的是錄影帶。蘇聯與東歐各國雖然可以用妨礙電波干擾西方的電子資訊流入,但卻無法阻止錄影帶走私進口,以致他們封鎖西方資訊的努力功虧一簣。
美國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於2006年,以「好萊塢電影是否對國外反美主義火上加油?」為題,舉行討論會。討論會分成「是」與「否」2組。認為「是」那1組的主張是︰國外對美國文化的看法,大多是透過好萊塢電影形成。而好萊塢電影的內容許多是暴力或色情,因而傳遞了錯誤的美國文化觀。現在許多美國電影都是反美,例如電影「JFK」(誰殺了甘迺迪)的導演奧立佛史東就是反美。他們助長了國外的反美主義。以前的好萊塢電影,有像約翰韋恩( John Wayne 1907 - 1979)這樣代表公平正義的西部牛仔角色,現在已經沒有了。
認為「否」那1組的主張是︰暴力或色情並不是好萊塢所發明,好萊塢電影畢竟是一種商業,它只不過是製作了大眾想看的電影,不應該就這樣批判它。反美情緒的主要原因是伊拉克戰爭與美國的對外政策。沒有任何統計資料證明好萊塢電影助長了國外的反美主義。
事實上,好萊塢於2000年製作了460部電影,2005年製作了611部電影,其中許多是暴力或色情的低俗電影。
國外的大眾為什麼會喜歡美國電影呢?因為美國沒有經歷過封建時代與中世紀,直接從近代國家出發,沒有傳統的包袱,自由自在,因此它的電影容易被國外的大眾接受。
美國CBS電視台於1978年至1991年,播放電視連續劇「朱門恩怨」(Dallas),最高收視率53%。這部電視連續劇於1980年輸出到全世界90國,造成轟動。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說︰「這部電視連續劇是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象徵。」
不過這部電視連續劇在日本播放時,卻慘遭失敗。日本的電視連續劇「阿信」在亞洲與中東雖然受到歡迎,可是在歐洲,也慘遭失敗。
美國的雜誌曾經登出2則笑話。1則是這樣︰在墨西哥市有一場示威遊行,1位墨西哥人拿著標語牌,正面寫著︰「美國佬,滾回去!」反面寫著︰「請帶我一起走!」
1則是這樣︰在巴黎的一間沙龍,1位法國的知識份子正在大肆批判美國電視連續劇「朱門恩怨」何等膚淺,是美國資本主義文化的象徵。接著,他看看手錶,向沙龍的主人說他還有要緊的事,必須走了。他回到家後,趕緊打開電視,觀賞「朱門恩怨」。
2則笑話的意思是在描述外國人對美國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事實上,平常大肆批判美國的外國人,常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美國留學。據說賓拉登在訓練蓋達組織的恐怖份子時,在休息時間,常放映美國驚險電影讓他們看,以放鬆心情。
「德國馬歇爾基金」於2007年實施輿論調查,調查結果,歐洲12國的民眾有58%「不希望看到美國領導全世界」,「希望看到美國領導全世界」的只佔36%。而在2002年實施的輿論調查,「希望看到美國領導全世界」的卻高達64%。這個數字的急跌是在2004美國攻擊伊拉克時發生的,此後就沒有回升。另一方面,「不支持布希總統對外政策」的佔77%「支持布希總統對外政策」的只佔17%厭惡美國勝過於好感的人,在土耳其佔83%,在埃及和約旦都佔78%,在巴基斯坦,佔68%。這些都是伊斯蘭國家,對美國當然厭惡勝過於好感。但是在美國的同盟國家中,德國為66%,法國為60%,也是厭惡勝過於好感。只有英國,好感的佔51%厭惡的佔42%
隨著美國形象的低落,「美國衰退論」也登場。事實上,在1950年代時,美國的總生產佔全世界總生產的40%以上,到了1970年代,跌到23%。屋漏偏逢連夜雨,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美國的進口石油中,有3分之1是來自阿拉伯。因此美國國內的石油價格一口氣漲了4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超過8%,失業率超過7%。這時美國產生財政與貿易雙赤字。1985年,美國由債權國淪落為債務國。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美國的犯罪與街友增加、愛滋病蔓延、離婚率增加。日本的有識之士說︰「日本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向美國學習!」「日本贏了!」1987年,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著「大國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成為暢銷書。肯尼迪認為大國在君臨世界,創造、維持安定國際秩序的過程中,必須擴大軍事力量。而其他蒙受安定國際秩序的國家,因為不需要浪費力氣在軍事,便可以專心發展經濟。最後這些國家的經濟力便凌駕大國。於是大國邁向衰退。
16世紀以來,大國如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和現在的美國,興衰的過程如出一轍。美國將「帝國的手伸得太長」,以至於國力疲憊。肯尼迪建議美國為了重新站起來,必須減少軍事預算與國內消費,增加儲蓄,克服財政赤字。
加州大學教授查默斯·約翰遜教授(Johnson  Chalmers)2007年著「報應:美利堅共和國的末日」(NemesisThe Last Day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中也指出︰「美國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將手伸得太長」,引來財政上與道義上的破產,美國現在正邁向崩潰之路。
美國於2007年的國防支出超過6千億美元,這比世界各國國防費的總計還多!美國在132個國家擁有737個軍事基地,在這些軍事基地除了有325千位士兵之外,還有其家人。為了維持這些士兵的士氣,美國還設立200個以上的軍用高爾夫球場,在德國的軍事基地,美國還設立滑雪場。
羅馬帝國為了維持帝國統治,向殖民地課稅。而美國則向軍事基地所在的國家要求基地維持費。美國雖然沒有殖民地,可是卻是個「軍事基地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捨棄帝國,選擇民主主義,大英帝國的子孫——美國應該向英國多學習。1970年代之後,美國的經濟力雖然衰退,美國的大眾文化卻征服了世界。1992年,巴黎郊外的迪士尼樂園開張,2005年,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開張,麥當勞在120國開了3萬家以上的店。
如果說大國必定會衰退,那麼美國也不會例外,問題是美國有沒有自省能力,讓自己軟著陸。
1986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講時說︰「日本已經成為高學歷社會,有相當的文化素養,比美國還要高水準。美國有黑人、波多黎各人和墨西哥人,所以水準較低。」這個演講內容經由路透社傳遍全世界。美國媒體強烈反彈,認為這個發言有人種歧視。美國報紙寫道︰「中曾根康弘說出了真心話,但是他在日本不會受到指責,因為多數的日本人也是同樣的想法。」
1990年日本的警視廳取締在新宿以賣春為目的的非法就勞外國女性,日本的法務部長梶山靜六也在場觀看。他說︰「日本的良家婦女都不敢在這一帶行走了。這是惡幣逐良幣,美國的惡幣驅逐了日本的良幣。新宿被佔領了,地價也下跌了。」美國的黑人議員聯盟立刻要求海部俊樹首相公開道歉,並且將法務部長梶山靜六免職,並且說這不是偶發現象,而是日本的人種優越意識。
1891年到1910年之間,有1250萬移民湧進美國。在此之前,到美國的移民,大多來自西歐或北歐。「新」移民則是來自南歐與東歐。他們的宗教、民族、習慣與「舊」移民截然不同。因此一些美國人擔心他們能否同化於美國社會,他們威脅到美國社會的「同質性」。於是限制移民成為美國的一大問題。1924年,美國議會通過「移民法」。根據這個「移民法」,各國的移民每年有配額。不過這個配額對西歐和北歐較優待,對南歐與東歐較嚴苛。日本人認為這是「排日移民法」。福澤諭吉的「時事新報」、德富蘇峰的「國民新聞」等15家報社刊載「對排日案的共同宣言」。連當時的「知美派」內村鑑三與新渡戶稻造都強烈批判美國。新渡戶稻造的妻子是美國人,他也認為「促進美日友好」是他的使命。但是他卻說︰「如果這條法律沒有撤回,我絕不會踏入美國的土地!」當時只有「東洋經新報誌」的石橋湛山比較冷靜,他認為日本的主張其實和美國一樣,都是「自私自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些日本人嘴巴雖然不明白說出,但是心中卻懷疑美國沒有對德國投原子彈,卻對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原子彈,這是否出自人種主義?甚至有些美國人也懷疑美國對日本投原子彈,有人種主義的因素。日本學者橋川文三於1976年發表的「黃禍物語」中,反對將投擲原子彈與人種主義扯在一起。1943年,美國設立「原爆研究所」,這個研究所第一次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原子彈爆炸,是在德國投降後2個月,也就是1945716。換言之,後來美國要投擲原子彈,對象只剩下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魯門總統說投擲原子彈的理由是,如果當時美軍登陸日本,估計美軍的死傷數目將高達50萬至100萬人,投擲原子彈是為了避免這樣的犧牲。但是「50萬至100萬人」這個數目太過誇張,根據後來的機密文件,估計美軍的死傷數目最多只有46千人,少則25千人。
美國對日本投原子彈,是否有人種主義的因素,沒有客觀的證據,但是卻有令人懷疑的歷史事件,那就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將太平洋沿岸3州的日裔移民,強制住進集中營。但是對同樣的交戰國德國與義大利,卻沒有採取同樣的措施。研究日本的歷史學家達瓦在所著的「人種偏見」中指出,美國和日本的戰爭是人種戰爭,美日2國為了提高鬥志,透過報紙、雜誌、電影、漫畫,煽動人種憎惡。美國說日本人是猴子、猩猩之類的野獸,不是人類。日本則說美國人是虱子、蛇、鱷魚之類的低等動物或是妖魔鬼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逐漸復甦,並且開始威脅美國經濟。這時,美國著名的評論家懷特於1985年寫論文「來自日本的危險」,指出經過戰後40年,日本又開始採取行動,以從所未有的強烈貿易攻勢,要讓美國工業崩潰。日本人依舊只是小聰明,或已經變得比我們有智慧,今後10年就知分曉。屆時,我們就知道誰是那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
亞洲共同體有可能出現,理由如下︰
1.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東亞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區域內互相依賴的關係越來越密切。2004年,日本的最大貿易國從美國變成中國。中日韓與ASEAN各國的區域內互相依存度,在1980年時為33.4%,到了2003年時增加到54.2%
2.1997年,中日韓與ASEAN各國在馬來西亞召開第一次首腦會議,促進亞洲共同體的構想。
3. 經濟大國中國的興起。2010年中國的國內總生產額超越日本,估計2050年時會成為世界第一。甚至屆時,中國與印度加起來的國內總生產額,將佔全世界的一半。
4.最重要的是亞洲的自信。亞洲各國有信心,在保持自己固有性的前提下,吸取西方的科技與知識,達到高度經濟成長,與西方對等。事實上,從1980年代開始,有識之士就預測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
許多日本人期待亞洲共同體能夠實現,以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進入21世紀後,日本對亞洲的關心前所未有。日本人常說︰「脫美入亞」、「親美入亞」、「親歐親亞」、「離歐入亞」、「脫美入亞入歐」。使用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傾向,但是這些話的共同點是「入亞」。日本的「每日新聞」於2005118有這樣的記載︰「今年是福澤諭吉發表『脫亞論』之後的120年,從那以後,日本就以『脫亞入歐』為目標,建立現代國家。戰後雖然許多人高呼『重視亞洲』,但是總是在對美外交優先的政策中埋沒了。」
(全文完)
汐止高榮教會的林淳明牧師在星期日的講道時說︰「人類越來越文明,家人的關係卻越來越生疏。爸爸、媽媽、孩子各有各的電腦,一回到家,各就各位,每人都上網,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在賣場也經常可以看到「低頭族」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完全不理會他人。不僅人與人的關係卻越來越生疏,人也越來越遠離神。」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