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保守主義(1)

保守主義(1
世界各國保守主義政黨共通的是主張「自由」與「市場經濟」。不過也有人說,蘇聯崩潰之後,主張「自由」與「市場經濟」並不是保守主義政黨的證明。例如,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已經在30多年前,宣布「改革開放」政策,引進「市場經濟」。而且當全世界籠罩在經濟危機時,世界各國興起保護主義,這時,中國表明很擔心這種保護主義的趨勢。共產黨政府居然要求堅守自由貿易體制,真是不可思議。
那麼,保守主義政黨的「證明」是什麼?日本自民黨於創黨5年後,1960年,發表了「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要綱」,其中強調「中庸的精神」。這份文書已經誕生半個世紀,但是卻絕對還沒落伍。保守主義主張中庸,不喜歡過激或奇矯。

英國的政治家伯克(Burke 1729-1797)受到法國大革命的衝擊,寫下著作「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他指出如果對人類理性過度相信,而想要改造社會的話,一定會行不通或釀禍。例如法國革命者採取「革命曆」,以及想以崇拜理性來取代基督教,完全無視於往昔的習慣。伯克重視世世代代累積相傳的「智慧」、「習慣」與「經驗」。20世紀初的俄國革命也是與法國大革命一樣,想用「理性」改造社會。而保守主義的本質是懷疑人類的理性,明白人類的理性有其界限。保守主義認為與其相信一個天才依據他的「理性」所發表的見解,不如相信眾人多年來尊重的傳統與習慣。
法國大革命初期,在立法會議的議場,從議長席的角度來看,坐在右側的是立憲君主派和主張穩健共和的吉倫特派(Girondins),坐在左側的是主張急進共和的雅各賓派(Jacobin Club)。立憲君主派瓦解之後,在國民公會中,坐在右側的是吉倫特派,坐在左側的是雅各賓派。法國大革命末期,雅各賓派施行「獨裁」。現在常用的「右派」、「左派」就是起源於此。換言之,「左派」就是主張快速激烈地改革社會,「右派」則主張漸進、慎重地改革社會。
另外有所謂「鷹派」與「鴿派」。「鷹派」認為在政治上暴力有其意義,而使用暴力的組織就是軍隊和警察。「鴿派」則討厭使用軍隊和警察的力量。例如,1960年古巴危機的時候,美國政府內部的「鷹派」主張直接用軍事力量攻擊古巴,「鴿派」則主張以外交交涉來解決問題。
日本最近流行一句話是「草食性男子」。「草食性男子」是指擁有高協調性、個性溫和,但是對事業和戀愛,態度消極的年輕男子。這象徵在日本社會中已經逐漸喪失冒險犯難的精神。日本作家高坂正堯(1934 - 1996)在著作「文明衰亡的時候」中,提到威尼斯衰亡的徵兆是「單身男子越來越多」。威尼斯在中世紀時,因為海上貿易與海軍而強盛富裕,可是曾幾何時,男人不再出海。因為威尼斯在強盛的過程中,擁有義大利半島對岸廣大的土地。威尼斯人可以靠那土地所產生的利益維生。威尼斯原來是靠「高風險、高利潤」的海上貿易維生,現在則變成「低風險、低利潤」的生活型態。
戴高樂(de Gaulle18901970)是20世紀法國的偉大政治家。現在巴黎還有以他為名的「戴高樂機場」與「戴高樂廣場」,就是最好的證明。戴高樂在他的回憶錄「大戰回顧錄」中寫道︰「法國若不偉大,就不是法國!」
法國的戰後是從納粹德國的佔領下解放時開始。這當然有賴美英2國的軍事力量,可是戴高樂卻擺出法國絕不從屬於美英2國的姿態,而獲得對德戰勝國,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此外,戰後法國獨自開發核子武器,脫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事部門,拒絕加入英國倡導的歐盟,走自己的路。這樣的姿態當然讓戰後的「霸權國家」美國很不悅,因此以他為名的「戴高樂主義」便是指「冷戰下自由主義陣營中,不隨著美國起舞的人」。
戰後戴高樂看出亞洲與非洲各殖民地獨立的趨勢,因此立刻放棄阿爾及利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於1830年代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很多法國人移民到阿爾及利亞,他們被稱為「colon」,人數超過100萬。戰後殖民地獨立的風潮也波及阿爾及利亞。尤其是法國因印度支那戰爭戰敗,而於1954年承認越南獨立之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氣勢越來越盛。另一方面,「colon」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拼命抵抗。
戴高樂掌握政權後,修改憲法,擴大總統權力。他面對阿爾及利亞的混亂局勢,說︰「保有阿爾及利亞這樣的殖民地,過去的確是法國的榮光,但是現在已成為耗費鉅資的負擔。」戴高樂這樣的態度,對當初熱心支持他的「colon」與軍方而言,是一種背叛。事實上,這些不滿戴高樂的人成立秘密軍事組織,在阿爾及利亞和法國搞破壞活動,並且曾經企圖暗殺戴高樂。
戴高樂透過收音機向人民呼籲團結。1962年,法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投票前,戴高樂對人民說︰「我希望你們投下贊成票,讓無秩序、混亂的阿爾及利亞能夠成為和平而負責任的國家。」
結果法國公民以75%阿爾及利亞的「colon」以70%壓倒性票數贊成阿爾及利亞獨立。
審視戴高樂的政治生涯,他最困難的是勇敢「背叛」支持自己的群眾。他看出法國擁有殖民地,將來沒什麼好處,因此斷然決定放棄。他不在乎支持自己的階層的利益,他在乎的是法國整體的利益。他也在乎獨立後的阿爾及利亞對法國的態度是友好或敵對?
戴高樂也是自由主義陣營中,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戴高樂認為中國與蘇聯存在極長的國界,因此這2個共產主義國家遲早會起衝突。他之所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便是站在這個展望上。戴高樂也警告美國甘迺迪政權對越戰介入太深。他認為美國以「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為理由,無視越南人期待獨立的渴望,遲早會失敗。
1960年代之後,中國與蘇聯果然發生衝突,而美國介入的越戰也「泥沼化」,證明戴高樂的展望正確無誤。
戴高樂的政績還包括法國財政的重建與復興經濟。戴高樂執掌政權時的1958年,法國負債累累、外匯存底很少、歲入也很少,國家財政面臨崩潰邊緣。然而戴高樂執政後的1960年代,法國達成每年平均將近6%的高度經濟成長。
戴高樂退休後,住在巴黎東方260公里的小村一棟二層樓木屋。這麼狹小的空間,對20世紀法國偉大的政治家戴高樂,似乎有些委屈。日本明治維新的大功臣西鄉隆盛,在他的「西鄉南州遺訓」中寫道︰「不要生命,也不要名聲;不期待官位,也不期待財富,心中只思量國家的大業。」
戴高樂擔任過首相與總統,因此退休後,本來可以領到豐厚的退休金,可是他一律婉拒,只領他擔任過陸軍將軍的退休年金維生。他的女兒因為染色體異常,20歲就去世。戴高樂為了紀念這個女兒,設立「障礙兒福祉財團」,並且將他著作的版稅全部捐給「障礙兒福祉財團」。
(待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