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讀書雜記(19)

讀書雜記(19)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交戰國的媒體一片民族主義與排外主義的言論。大家都聲稱為了防衛神聖的領土,或是為了維護中立國的權益,不得不捲入戰爭。這種言論煽動民眾憎恨敵國。 在英國和法國,德國人開的商店,或商店名是外國感覺的,都遭到掠奪、破壞。在巴黎,外貌長得像外國人的人,遭到暴力攻擊。在比利時,媒體誇大報導德軍殘酷的行為,幾乎所有的人都信以為真。在採取志願兵制度的英國,一個星期就有17萬5千人志願入伍。由於一下子湧來太多志願兵,軍方的裝備不夠分配。法國的劇場和電影院暫時關閉,直到1915年底才再度營業。再度營業後的內容也都是歌頌愛國的內容。 法國社會黨的反戰和平運動象徵Jaures(1859-1914)在開戰前夕,被一位狂信的愛國者開槍射死。 在這情況下,有些原本反戰的人開始改變態度。馬克思主義者Guesde(1845-1922)改變自己的信念,說︰「我們除了防衛祖國之外,其他都不考慮。」 瓦揚(Vailland 1907-1965)原本主張發動罷工,以反對動員令,全盤否定「防衛祖國」的觀念,可是開戰後卻倡導愛國主義。Hervieu (1859-1915)全盤否定「防衛祖國」的觀念,可是開戰後卻也倡導愛國主義。法國社會黨這種愛國主義與協助戰爭的方針,在1915年之前,獲得黨內的共識。 在英國,工黨雖然舉行反戰和要求英國中立的盛大集會,但是一旦德國入侵比利時,輿論傾向於開戰後,工黨內部就意見分歧,只有少數黨員還維持反戰的態度。大多數黨員都認為一旦開戰,就必須遵守國家政策。因此,工黨決定不反對政府提出的戰爭預算。而且工黨還積極參加徵募志願兵運動。 一旦開戰,傾向愛國主義的不只是社會主義者,許多歐洲著名的知識份子也不例外。如法國作家貝磯(Peguy 1873-1914)、德國詩人霍普特曼(Hauptmann 1862-1916)、法國作家法朗士(France1844-1924)都是如此。貝磯與法朗士雖然年齡已經超過兵役年齡,卻仍向陸軍部申請志願兵役。只有法國作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1866-1944)在瑞士,鍥而不捨地向交戰各國訴求和平。 法國全國一致投入戰爭,拿罷工的件數來看,1913年有1073件,而開戰後直到1914年底完全沒有罷工,1915年也只有98件。可見法國勞工也很「共體時艱」。 (柏克哈特) 瑞士學者柏克哈特(Burckhardt 1818-1897)75歲從大學教職退休後,寫了自傳,並且根據他的遺囑,在他的告別式時朗讀,讓他的在天之靈聽。 尼采相當崇敬柏克哈特,他曾說︰「現在還活著的人當中,擁有充分人性與知識的大概只有柏克哈特!」柏克哈特的代表作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化」。以下是該書的精彩部分︰ 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每個人都識字,連趕驢子的人都一邊趕驢,一邊唱但丁的抒情詩。 當時的人認為讀書是人世間最高貴的財寶,因此才有那麼多人把女兒送去讀書。 (西塞羅)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是古羅馬時代的哲學家。古羅馬初期人人生活簡樸,但是隨著領土擴大,越來越富裕,人人變得生活奢侈,擁有奴隸,貧富懸殊,賄賂橫行,共和制的基礎動搖。在這種情況下,護民官Gracchus兄弟積極救濟貧民。哥哥從富者沒收國有地,分給貧民,卻引起元老院和富者的憤怒而被殺。弟弟也因為實施許多改革,被元老院憎恨而自殺。 前66年,西塞羅成為法務官。他因為有些財產,所以不收取訴訟依賴人的辯護酬勞。即使對方送禮,也不據為己有,而捐出來。然而即使西塞羅不收,富者仍舊會送種種禮物,據說西塞羅因此而擁有將近10棟別墅。這些別墅有許多藏書和美術品,西塞羅時常在這裡招待學者。 前63年,西塞羅成為執政官。前45年,凱撒成為終身獨裁,之後,西塞羅就專心埋頭於書籍和寫作。 西塞羅認為人有很多苦惱,如憤怒、恐怖、嫉妒等,而哲學可以醫治這些苦惱。西塞羅最肯定的是斯多亞哲學。西塞羅也認為幸福的生活必須有道德存在,賢人總是幸福。 (羅馬哲學家阿皮奇泰斯特) 羅馬皇帝多米提安努斯(Domitianus)下令驅逐哲學家,阿皮奇泰斯特(Epiktetos 55-135)因而也被驅逐。阿皮奇泰斯特的母親是奴隸,所以阿皮奇泰斯特一出生就是奴隸。阿皮奇泰斯特後來被賣到羅馬。 阿皮奇泰斯特主張女性也應該和男性一樣,學習哲學。阿皮奇泰斯特很尊敬提奧奇尼斯(Diogenes 前400-前323)。提奧奇尼斯有許多奇行,例如,他過著像乞丐的生活,心靈卻像皇帝。他在白天提著燈,四處尋覓,別人問他找到了什麼人嗎?他說︰「找到了好孩子,但是沒有找到人!」他所謂的「人」,必須擁有自由和自主。 阿皮奇泰斯也過著貧窮的生活,他住的房子,門不需要上鎖。屋內的東西只有作為棉被和蓆子的稻草。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3年12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