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讀書雜記(6)

讀書雜記(6) (其十四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遊記」中有如下對杭州的記載︰「杭州的官員一發現有殘障、無法工作的窮人時,便會將他們送到公共的施療院。但是一發現有四肢健全、行動正常的乞丐或流浪漢,就會強迫他們去工作。」可見當時的中國就有相當先進的社會福利。 馬可波羅在中國待了17年,但是卻沒學會漢語,反而學會波斯語、土耳其語和蒙古語。原因是當時統治中國的蒙古人,比較重視西方文化,勝過中國文化。當時的宮廷用語,除了蒙古語之外,還有波斯語,不用漢語。 據說在近代以前的西方,除了聖經之外,最受廣泛閱讀的書籍就是「馬可波羅遊記」。歐洲人透過「馬可波羅遊記」,知道中國是個富裕的大國,也誤以為日本是個盛產黃金的國家(這點可能是馬可波羅從旁人聽來的傳言)。 哥倫布就是讀了「馬可波羅遊記」,才增強他到東方的動機。在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博物館」裡,還展示著哥倫布當年熟讀的「馬可波羅遊記」,上面還有哥倫布劃的重點。 (其十五 強者遊牧) 遊牧民族的生活經常存在著危險,但是他們以此為榮,他們瞧不起和土地綁在一起的農民。如果問他們︰「為什麼不從事農業?」大部分遊牧民會抬頭挺胸驕傲地說︰「強者遊牧,弱者才農耕!」由於遊牧生活艱困而充滿危險,因此必須有強韌的身體與精神,不過另一方面也非常自由。因為自由慣了,遊牧民討厭被人壓抑,也不願和土地綁在一起。 (其十六 伊斯蘭教義對現代化的障礙) 伊斯蘭教徒信仰虔誠,但這也造成許多伊斯蘭國家在現代化時的障礙。例如根據伊斯蘭教義,每年有一個月的「斷食月」。在「斷食月」期間,每天從日出到日沒,都禁止攝取任何食物和飲料。因此,伊斯蘭教徒都在日沒後拼命吃,在日出前將肚子填滿食物。所以在「斷食月」期間,伊斯蘭教徒都無法睡得很好,因為肚子太漲了。在現代的工廠,如果員工們持續一個月處在這種狀態,一定會降低生產力。 另外,根據伊斯蘭教義,伊斯蘭教徒每天五次必須對麥加的方向膜拜。這在以機械生產的現代工廠,不可能在員工每天五次膜拜時,要機械暫停運轉。還有,根據伊斯蘭教義,星期五是安息日。因此政府機構一個星期放2天假,星期五與星期日。 其實,伊斯蘭教徒並不都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中國有句話︰「三位回回(伊斯蘭教徒)是回回,二位回回是回回,一位回回不是回回!」意思是說伊斯蘭教徒在同伴前面都裝得信仰虔誠,但是一旦同伴不在身邊,就不遵守「斷食月」禁忌,或者懶得膜拜,甚至吃豬肉。當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不過現在的確有這種傾向。 (其十七 革命前的法國) 法國王路易14世說過一句名「朕即國家!」這象徵當時的專制極權。當時的法國,僧侶和貴族不必繳稅,只有一般人民要繳稅。僧侶是第一身分,貴族是第二身分,一般人民是第三身分。當時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年輕時,被貴族子弟用拐杖打,只能忍氣吞聲,可想而知貴族階級的囂張。 革命前,Sieyes(1748-1836)曾寫出有名的傳單「第三身分是什麼?」Sieyes自問自答︰「第三身分是零!」 路易14世的施政苛酷,因此他有「太陽王」的異名,當他於1715年去世時,朝野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當時的國王生活豪奢,路易16世的年收為4億7700萬法幣,而當時的一般勞動者的年收為400法幣,實在是天壤之別。有錢人的太太都喜歡附庸風雅,邀集學者、思想家、文學家,在沙龍舉行聚會,並且金援這些文人,然而沙龍後來卻成為啟蒙思想和革命的溫床。歷史真是有趣。 另一方面,農民非常貧窮,窗戶上若有裝玻璃,會被認為太奢侈,普通農民不但沒鞋沒襪,甚至也沒木屐,只有在節慶和星期日時才吃肉,由於營養不良,農民的平均壽命只有25歲。17世紀的名宰相Richelieu(1585-1642)曾說︰「應該將農民比成騾子,他們習慣做苦工,如果讓他們長期閒著,會讓他們變得懶惰。」日本德川家康的重臣本多佐渡守也曾說︰「應該讓農民的生活介於生死之間!」東西雙方官員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封建領主的太太懷孕時,為了讓她夜晚安靜好眠,農民必須輪流敲打水池,讓水池裡的青蛙不要太吵。 (其十八 啟蒙的時代與法國大革命) 思想家Raynal(1713-1796)總計創世以來因為狂信之故被殺的有3309萬5290人。 啟蒙思想為什麼會發生在法國,而不發生在其他國家?因為南歐各國的天主教勢力太強大,東歐和中歐的經濟、文化水準又較低。普魯士出現了弗里德里希二世 (Friedrich 1712-1786)啟蒙君主,喜愛、保護文藝,邀請在法國被視為危險人物的伏爾泰與La Mattrle等思想家到自己的宮廷。但是這位啟蒙君主真正的目的是要建設現代軍國,對於新思想,他只認為那只是一種教養。 法國因為國內貧富懸殊、充滿矛盾,社會正需要新思想,法國也有足夠的文化基礎,啟蒙思想就這樣在法國產生。 法國政府之中也有同情啟蒙思想的官員,例如Malesherbes(1721-1794)就是典型的例子。革命前的法國,任何書籍的出版,事前都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Malesherbes就是負責檢查書籍的官員。但是Malesherbes卻同情啟蒙思想,他與盧梭、狄德羅(1713-1784)都有密切交往,經常援助他們。尤其當法國政府下令查扣百科全書的原稿時,Malesherbes不但故意延誤這項命令的執行,還趕緊通知百科全書的製作者,讓他們及時將原稿搬到安全的地方。他還勸狄德羅將百科全書中太激進的項目刪除,可說是實際參與百科全書的編輯。可是,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Malesherbes因為主張路易16世無罪,而以反動的罪名,被送上斷頭台。可見歷史之神不一定公平,行為正確的人不一定會有好報。要是沒有Malesherbes的鼎力相助,法國啟蒙思想的普及恐怕要慢好幾年!思想的保護者結果被思想的實踐者所殺,真是諷刺!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3年12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