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基督教史(3

羅馬皇帝尤利安努斯Julianus取消天主教聖職者在

法律上的一切特權,並且讓他們與一般人民一樣必須繳

稅。他雖然想恢復異教(傳統的多神教),但是這時候天

主教在羅馬帝國的勢力已經非常堅固,結果尤利安努斯

的企圖徒勞無功

在尼西亞召開的宗教會議雖然確認了耶穌基督的神性

但是又產生一個新問題如何看待聖靈聖靈被認為是

在信徒心中的耶穌基督那麼聖靈也有神性嗎如果

聖靈也有神性那麼天主教就是多神教了。有些神學者

認為聖靈也有神性有些神學者持否定意見。

於是,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在位379-395)於381年在

君士坦丁堡召開宗教會議這個宗教會議確認聖靈也有

神性。父、子、聖靈都是神但是不是三位個別的神

實際只有一個神存在。在x=3x的方程式中,除非

x=0,否則無法成立。但是x的性質卻帶有神祕性,所

以能夠成立。這就是「三位一體」。

不過,後來又產生一個新問題:耶穌基督不但有神性

也有人性。但是,這又應該如何解釋呢︖聶斯脫里派

不稱馬利亞為「神之母」,而稱「耶穌之母」,來

顯明耶穌基督的人性。當然也有其他神職者反對這種看

法。431年,在以弗所召開的宗教會議認定聶斯脫里為異

端。451的宗教會議做了最後的確定:「耶穌基督既

是神,也是人。祂的神性與天父同質,祂的人性與我們人

類同質。」

這篇讀書報告打到這裡,理州忍不住要談談自己的感想,

那就耶穌基督究竟有沒有具有神性,或者是否兼具神

性與人性,以及聖靈是否也有神性,這些問題怎能由人

類開會舉手表決來決定呢︖如果人類可以提出這些問題的

正確答案,那麼人類豈不是比神還偉大︖所以這些宗教

會議實在很荒唐,它的唯一功能是讓信仰維持統一罷了。但

是信仰的統一真的那麼重要嗎︖世界上有各種思想、各種信

仰、各種意識形態,不是很好嗎︖只要彼此寬容,彼此尊重,

多元的世界不是更有活力嗎︖

西元392年,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定天主教為國教,並

且制定法律,禁止信奉羅馬傳統的眾神。394年,元老

院通過建造異教勝利女神的祭壇,但是羅馬皇帝狄奧多

西不答應。394年,奧林匹斯神殿要舉行對眾神的祭禮

時,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沒收了神殿的財產,表現出壓抑

異教絕不妥協的姿態

到了查士丁尼一世時,更進一步迫害異教,燒毀異教的

文書異教思想最後的據點,新柏拉圖主義的根據地,

雅典的學院於529年被命令封閉

查士丁尼一世主張國家必須監督教會,因此教會的儀式

與規律等細節都在帝國的指導與監督下。教會彷彿成為

國家的一個機構。君士坦丁大帝時,更強化這一點,

因此,在羅馬帝國東部,形成了「皇帝教宗主義」。

在羅馬帝國西部,皇帝的權威就沒有那麼高了。

神學者特士良Tertullianus 160-225)在著作中如此

寫道:「所有世俗的權力與權威,不但與神無緣,而且

與神敵對。國家是俗界的代表。俗界雖然是神所創造,

實際上是惡魔的舞台︕」

在羅馬帝國西部,皇帝是否遵守司教的意志,決定皇帝

是否是「神的代理人」。司教靠著神的權威,擁有教導


皇帝的權能。教會絕對不能對羅馬帝國百分之百服從,如

果面臨那種情況,司教必須勇敢抵抗皇帝

360,在君士坦丁堡的御前會議,皇帝君士坦提烏斯

二世採取阿里烏斯派的主張,將反對的司教全部罷免。

這時,卡拉里斯的司教魯奇菲爾痛罵皇帝君士坦提烏斯

二世是「反基督的先鋒」、「偶像崇拜者」、「禽獸」、

「瀆神者」、「背教者」,另外一位司教罵他是「尼祿

與德西烏斯的後繼者」。

在羅馬帝國西部,大家認為教權優於帝權,這稱為

「教宗皇帝主義」。

基督耶穌的首席門徒彼得是否真的在羅馬殉教,沒有實

際證據。但是長久以來,就有這個傳說。羅馬教會就利

用這個傳說,主張「彼得在羅馬,以首任羅馬司教的身

分殉教」而且馬太福音第1618節如此記載

耶穌基督對彼得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

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

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

在天上也要釋放

羅馬教會並且主張耶穌基督賦予彼得的權威由羅馬司教

繼承

羅馬教會於354年製作了一份羅馬司教名單」。根據

這份名單,彼得擔任羅馬司教的期間為25年又1個月

8。根據一般說法,彼得去世於西元64,也就

是說,西元40年時彼得還在擔任羅馬司教。這就是

說,耶穌基督去世後不到10彼得就已經在羅馬

並且擔任羅馬司教。這顯然很不合理。耶穌基督對彼得

說的那些話也只出現在馬太福音,其他福音完全沒有提

到,所以其真實性可疑

後來出現利奧一世(Leo 390-4761)與格利高里一世

Gregorius 540-604)這樣優秀的羅馬司教,有助於

提高羅馬教會的威信

4世紀末期,匈奴侵略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

拉(Attila ︖-453)率領的匈奴侵略完東羅馬帝國後

452年進入義大利北部。利奧一世為了不讓羅馬遭受

匈奴的蹂躪,決定去見阿提拉,請他高抬貴手。阿提拉

一邊看著利奧一世的蒼蒼白髮,一邊傾聽利奧一世的訴

求。最後,阿提拉撤兵了。就這樣,寸鐵未帶的利奧一

世讓羅馬免去一場浩劫。兩人會見後,阿提拉在新婚的

床上,突然死亡。歐洲的天主教徒就說這是「惡魔被神

的代理人所征服」。

出身羅馬名門的格利高里在父親去世後,將龐大的遺產全部捐

出來,除了救濟貧民外,還建設了7所修道院。格利高

里自己成為修道士,住在修道院裡。後來他擔任羅馬司教。他

非常謙虛,總是說:「我是神的僕人的僕人。」羅馬教會的優

越地位與教宗權的基礎可說是他確立的。

蠻族入侵後,格利高里一世發覺無法依賴東羅馬帝國的

援助,便積極教化蠻族,向蠻族傳教

格利高里一世之後的羅馬司教都被稱為「教宗」。

教宗諾里一世(Honorius -630)主張基督一志論(主

張基督耶穌只有一個意志),而於680年的宗教會議被

認定為異端。當時,教宗諾里一世雖然已經去世50


了,仍舊被剝奪教籍。

真是無聊基督耶穌究竟有幾個意志,豈是你們開會討論就可決定︖而且人死後還剝奪他(死人)的教籍

是太閒了

785,西班牙的大司教艾里旁多斯主張基督耶穌與神

的關係是「養子論」(基督耶穌是神的養子)。

理州猜測里旁多斯主之所以張基督耶穌與神的關係是

「父親與養子」的關係,是因為如果基督耶穌是神的兒

子,那麼,基督耶穌的母親是誰呢也就是說神的妻子

是誰呢︖由於這樣追究下去,沒完沒了,乾脆說「基督

耶穌是神的養子」比較簡單明瞭。

教宗與皇帝的對決最精彩的一次是格利高里七世與德意

志皇帝海因里希四世Heinrich 1050-1106)為了敘任權

而展開的鬥爭。1076海因里希四世召開全德意志

的司教會議,廢除格利高里七世的教宗職位格利高里

七世隨即廢除海因里希四世的皇帝位,並且剝奪他的教

籍。

1077年,海因里希四世再度召開全德意志的司教會議,

是幾乎沒有司教出席海因里希四世發現情勢對他不

,便想乞求教宗格利高里七世原諒。當年冬天,海因

里希四世冒著嚴寒風雪,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

想要見教宗格利高里七世海因里希四世站在城門前三

天三夜,才獲得教宗格利高里七世的赦免,恢復了他

的教籍。史稱「卡諾莎之辱」。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