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千年一嘆(3)

千年一嘆(3
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建構;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就像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人,默默無聲地表演了幾個精彩的大動作之後轟然倒地,摸他的口袋,連姓名、籍貫、遺囑都沒有留下。
19991010
我們發現了一家中國餐館,是一位扈先生開的。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埃及人把生命看得那麼隨便?在這裡,每天上午9時上班,下午2時下班,中間還要按常規喝一次紅茶,吃一頓午餐,做一次禮拜,真正做事能有多少時間?除了5分之1受過西方教育的人,一般人完全不在乎時間約定,再緊急的事情,約好半小時見面,能在2小時內見到就很不容易了。找個工人修房子,如果把錢一次性付給,第二天他多半不會來修理,花錢去了,等錢花完再來。」
我們也許不必嘲笑他們這種生活態度,此之於世間每天忙碌卻不知為了什麼,也從來沒有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真正快樂的人,埃及人的生活態度也未必多麼荒唐。使我困惑的是,如果金字塔是這個人種建造的,那麼,他們的祖先曾經承受過天底下最繁重的忙碌、最周密精確的長期勞役,難道今天相反的態度正是那場辛苦後的大喘氣,一喘就回不過神來?
我對扈先生說︰「一個人的過度勞累會損耗元氣,一種文明也是。
一個當地的司機告訴我,如果路口沒站警察,不必理會紅綠燈;見了警察,也要看看他的級別,決定要不要聽他指揮
我問︰「你在飛馳的車上,怎麼判斷他的級別?
看胖瘦。瘦的級別低,胖的級別高,遠遠一看就知道。
在埃及不能問路。不是埃及人態度不好,而是太好。你不管問誰,他總是立即站住,表情誠懇,開始講話。他首先會說到你問的那個地方的所屬區域,你耐心聽下去,但他語氣一轉就說到了那個區域的風土特徵,你就會開始不耐煩,然而他已經在介紹開羅的歷史和最近一次總統選舉,你決定逃離,但他的手已經按在你的肩上,一再說埃及與中國是好兄弟……,最後你逼問那個地方究竟怎麼走,他支吾幾下終於表示,根本不知道。你舉起手看錶,被他整整講掉半個小時
前幾次我們都以為是遇到了喝醉酒的人,但一再重覆就苦惱了,很想弄清其原因。一位埃及朋友說︰「我們埃及人就是喜歡講話,也善於講話,所以在電視裡看到你中國官員講話時還看著稿子,非常奇怪。埃及的部長只要一有機會講話就興奮莫名,滔滔不絕地講得十分精彩。當然,也可能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大家閒著沒事,把講話當消遣。原來,我們已經為埃及朋友提供了十幾次消遣的機會。這當然很愉快,何況是「好兄弟」。
19991015
下午在尼羅河蕩舟,鳳凰衛視女主持人許戈輝凝視著兩岸的古蹟問︰再過1千年,我們今天的文明也會有人來如此瞻仰嗎?我說很難,除非遭遇巨大災禍。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則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變得易於把握和理解,這種方便原則與偉大原則處處相背,人類不可能為了偉大而捨棄方便。因此這些古蹟的魅力,永遠不會被新的東西取代。但是正因為如此,人類和古蹟遇到雙向的悲愴︰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蹟因身後空虛而孤單
19991019
我的日記同時在台灣「聯合報」、香港「大公報」、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美國和加拿大的「世界日報」、「僑報」連載。在大陸,系統連載的是「北京晚報」和「羊城晚報」。也就是說,全世界發行最大的華文報紙,有很大一部分都刊登了。
任何一種文明的復興,都以自我確認為前提,而廣泛的自我確認,又以溝通和普及為前提。這也是中華文明強於埃及文明的一大優點。埃及文明即使在最繁榮的時期也追求神秘和封閉,甚至追求不可理解性,結果只能固步自封,終於難乎為繼。中華文明卻不是如此,先秦諸子的學說觀點各異,但共同都反對封閉深澀,每個學派都力圖讓自己的學說傳遍天下。後來,無論是魏晉還是唐宋,文化信息的傳播都暢通九州。中華文明之大,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它的普及企圖和傳播力量。
19991020
這些天,我多次站在紅海和蘇伊士灣西岸回想,中國人最早在什麼時候把目光投向這裡?
首先想到的是1900年前那位叫甘英的漢朝使者。當時專管西域事務的班超覺得中國歷來只與安息(今伊朗)做生意,而安息只是一個中間轉手環節。西部應該還有很大的天地,我們為何不直接和他們做生意呢?於是派甘英向西旅行,看看那裡究竟是怎麼回事。甘英此行歷盡艱辛,直到波斯灣而返回。他一路上處處打聽,知道波斯灣向西再過一些國家之後還會遇到一個海,這就是我現在面前的紅海,甘英聽說,到了這個地方,一個真正的大帝國就在眼前了。甘英把這個大帝國稱為「大秦」,其實就是羅馬帝國。
19991024
由枯竭的沙漠和煙瘴的沼澤組成的以色列,在自然資源上只能排在整個中東的後面,但短短幾十年,它的農產品增加16倍,不僅充分自足,而且大量出口歐洲。它的噴灌滴灌和海水淡化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多年以來,中東地區戰亂不斷,大家都在爭奪土地,為了這種爭奪,不知開了多少會,生了多少氣,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而且至今尚未看到停息的跡象。人類有沒有可能減少一點彼此的爭奪,去向自然爭奪一點空間呢?我覺得,以色列人在沙漠裡寸土必爭地擴展綠洲的奮鬥,要比對哪塊高地、哪個半島的軍事佔領有意義得多。當人們終於懂得籠罩荒原的不應該是戰火,而應該是暖棚,播灑沙漠的不應該是鮮血,而應該是清泉,一切就走上正路了。
我長期以來對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欽佩不已,因為它居然可以把敵方新研製的軍用飛機整架地偷出來,簡直像神話一般。但現在醒悟,猶太民族的高度智慧如果耗費在這上面,只會越來越給和平帶來麻煩。
人折騰人,人擺佈人,人報復人,這種本事,幾千年來也真被人類磨鍊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我實在不知道該不該把它劃入文明發展史。如果不劃入,那麼有許多智慧故事、歷史事件便無處落腳;如果劃入,那麼文明和野蠻就會分不清界線。
其實,人折騰人的本事,要算中國最發達。56千年間不知有多少精采絕倫的智慧耗盡在這裡。但是中國歷史發展最快的段落,也是這種本事最收歛的時期,以最近20年的發展而言,就是以公開宣佈對鬥爭哲學的放棄為前提。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中國不知多少次地陷於死局。我真想把中國的這種體驗告訴以色列朋友,同時告訴他們的對手,快快地鑄劍戟為犁鋤,化干戈為玉帛,把更多的智慧放在對沙漠的滴灌、噴灌上,而在整人、治人的領域,不必高度發展。連曾經擁有「孫子兵法」和「資治通鑑」的民族都這麼說,總可信服。
(待續)
理州上  20129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