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行者無疆(3)

行者無疆(3
在瑞士,不管進入哪一座城市,抬頭就是手錶店。很多手錶店的店堂裡常常端坐著一位中國雇員,因為現在一批批從中國來的旅遊團是購買手錶的大戶。說起來,世界最早的機械計時器還是要數中國東漢張衡製造的漏水轉渾天儀。義大利人造出第一台用簡單機械打點的鐘是14世紀中葉的事,到了16世紀初德國人用上了發條,後來伽利略發明的重力擺也被荷蘭人引入機械鐘。幾乎整個歐洲都爭先恐後地在為計時器出力,這與他們在工業革命與商業大潮中的分秒必爭,互為因果。至於瑞士的手錶業,則得益於16世紀末的一次宗教大遷徙。法國的鐘錶技術隨之傳了進來。
日內瓦的一個夜晚,我們用完晚餐,同行的兩位記者問︰考察至今,覺得歐洲有哪一些方面最值得中國學習?
我說,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脫了很多課,初一看是科學技術上的課,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上的課。這一路上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兩點,一是在歐洲,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並行不悖;二是在歐洲,個體自由與互相尊重並行不悖,形成公德。相比之下,真不知道我們中國為什麼總是把這些對應性文化範疇看成你死我活的對頭,結果兩敗俱傷。
「那麼,可以被快速仿傚的有哪些事情?能舉出一件嗎?」他們問。
「旅遊。」我回答,「不僅自己外出旅遊,而且歡迎別人到自己的地域來旅遊。眾目睽睽的流動性注意力是一所最好的學校,足以使山河重整、人格再造。」
這些年,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訝異地發現,他們成本最低、升值最快的穩定收入,居然不是那些名震全球的飛機、汽車、時裝、葡萄酒製造業、海洋航運業,而是旅遊業;與此同時,一些最貧困的國家百業凋敝,也是靠旅遊業在支撐著國民經濟。在歐洲,連老人們對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安排,最重要的一項也是旅遊。
幾乎所有的旅遊從業人員都知道,各國遊客最嚮往的地方就是中國。聯合國有關研究部門也已發佈了這樣的預測結論,說中國必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旅遊終點國,而中國人外出旅遊的數量也將非常可觀。
那麼,目前中國的障礙在哪裡呢?首先是觀念障礙。在多數中國人心中真正佔據統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遷」的封閉觀念。中國文化的理想一脈,是老子所說的「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境界。這種境界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又有生動描述。作為這些觀念的實際成果,中國歷代「超穩定」的社會生活,確實不主張與外部世界熱情交往,不倡導離家鄉族宗獨自出行。這種觀念到了現代有了不少突破,但旅遊這個概念仍然難於堂皇立足,在很多中國人心目中,「遊山玩水」終究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消極命題。
由於觀念的障礙,隨之產生了一系列其他障礙,使中國旅遊業還處於比較幼稚的起步階段。例如,在真實的風景勝地營造虛擬的主題公園,在文化遺址現場設置現代遊樂場所,全然本末倒置,買櫝還珠。很多人把旅遊看成一種被刻意指定的造作行為,不相信自然狀態的城鎮、鄉村、海灘是上佳的遊觀對象。
這便與歐洲產生了明顯的對比。在歐洲,旅遊的概念拓得很寬,即使那些不發達的國家,很多普通家庭都有接待外國旅客的能力,尋常道路都有完全符合國際規範的路標、加油站、咖啡館和廁所。
洛桑不大,但有兩個單位比較重要。第一個是國際奧委會總部,第二個是世界上第一所旅館管理學校。瑞士成為世界旅遊事業的主要推動者,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資源貧乏,強國相鄰,能為強大鄰居提供的,除了雇傭軍,就是山水之勝。當決定不再輸出雇傭軍之後,只剩下了山水。二是早早的中立使這兒顯得安全和安靜,可以為別人在戰亂的疲憊中提供輕鬆和休息。三是拜倫、雨果等文人的來訪和傳揚,使廣大崇拜他們的讀者轉化成了旅遊者。還有一個技術性條件,那就是一批經過嚴格訓練的旅館管理人員。這批管理人員的母校,就是洛桑旅館管理學校。它已開辦100多年,在幾十年間一直居於世界唯一的地位。
法國美食的興起,倒是要感謝法國大革命。那場革命使王室貴族失去了特權,隨之也使大量廚師失去了工作,只能走向社會,開起店來。廚師們原以為走出宮廷將面對一個低俗的世界,誰知道出來後情況要好得多。在餐飲市場上,他們被老闆們搶來搶去,地位和報酬大大提高。廚師中有些人還動筆寫作,把烹飪經驗上升到哲學和藝術。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法國朋友的注意,那就是他們每天在吃的問題上花費的時間實在太長。法國很多餐館,上菜速度極慢,讓人等得天老地荒。但所有的法國朋友好像都沒有我們這麼心急,只要在餐館裡一落座就全然切斷了時間概念。這當然也算是一種悠閒的享受,但據統計,法國人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遠遠少於美國人,時間被吃飯吃掉了。
也正由於此,以前被那些著名廚師深惡痛絕的美國快餐,漸漸受到法國年輕一代的歡迎,到正規餐廳要一罐可口可樂,也已經不至於遭到被驅逐的難堪。
時間原則、經濟原則和隨意原則成了下一代的生命原則,需要反省自問的也許倒是法國美食的古典原則
在國土上,廬森堡是一個小國,在金融上,它卻是一個大國。我們想拍攝一下他們的銀行街,卻立即受到了阻止。
阻止者不是警察,而是一家銀行的職員。他見到我們扛著攝影機正準備作全景式的掃瞄,便像觸電似地箭步朝我們跑來,邊跑邊示意我們停止拍攝。
這讓我們很奇怪,因為我們站立的街口離銀行大門還有不少距離,哪有大街上不准攝影的?那位職員說這裡不准拍攝。我們問他為什麼,他搖頭不想回答,這時快步走過來一位先生,自稱是總經理,態度非常客氣,但他用生硬的英語所講的一切過於複雜,我們聽不明白。這就,突然來了一位我們前天才認識當地的朋友,他只與總經理聊了一下便笑著轉過身來告訴我們:「只有一個理由,他們是為了保護出入銀行的顧客,保證他們不被攝入鏡頭。」
初一聽有點吃驚,但不到幾秒鐘便立即領悟,領悟了在拒絕背後那張嚴密的邏輯網路。
按照西方的法律觀念,個人財產的提存往來是一個人的重要隱私,但是,人們不樂意在隱私受到侵犯之後再謀求法律保護,而是希望提存往來的一切環節都能拒絕被侵犯的可能。正是這種希望,構成了現代金融業的信譽基座。小小的廬森堡能在340年內快速發展成一個舉世矚目的金融王國,與它嚴密的銀行保密法規有關。
廬森堡銀行向各國客戶許諾,一切客戶的資料不僅對他人保密,而且也對國家機構保密,即便國家財政機關也不能以徵稅的目的了解客戶的情況。除了刑事訴訟,銀行拒絕在民事訴訟中出面作證。銀行如果違反了這些規定,反而要承擔刑事責任。(待續)
理州上  20129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