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千年一嘆(4)

千年一嘆(4
19991025
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窪地,水中所含鹽分是一般海水的6倍,魚類無法生存,當然也不會有漁船,一片死寂,因此有了死海這個名字。現在死海是以色列、約旦的邊境所在,湖面各分其半,成了軍事要地,更不會有其他船隻,死得更加徹底
走完了死海,道路朝西一拐,方向正對耶路撒冷。世界上沒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過這麼多次的災難。它曾經在戰鬥中毀滅過8次。
猶太教說,這是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也是他們的宗教聖殿所在;基督教說,這是耶穌誕生、傳教、犧牲、復活的地方,當然是無可替代的聖地;伊斯蘭教說,這是穆罕默德登天聆聽真主阿拉祝福和啟示的聖城,因此有世界上第一等的清真寺。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心集中到這裡,它實在超重得氣喘吁吁了。不同的文明本可多元共處,但當它們的終端性存在近距離碰撞時,卻會產生悲劇。耶路撒冷的不幸,在於它被迫收納了太多的終端。
有人說,在今天,世界的麻煩在中東,中東的麻煩在阿以,阿以的麻煩在耶路撒冷。如果是這樣,那麼耶路撒冷,我實在無法描述走近你時的心情。
19991028
今天我們去以色列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特拉維夫。到特拉維夫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看拉賓廣場。拉賓廣場有一個黑色大理石祭壇,祭壇前的石碑上刻著︰就在這個地方,一個星期六的晚上,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遇刺地點北側是一條小路,路邊長長的牆上密密麻麻留著大量祭奠者的題詞。我找了一個空白處,用大大的中文寫了三遍「和平」,然後簽名,再用英文註明,我們來自中國。
19991029
哭牆是猶太教的最高聖地。這堵牆曾是猶太王國第二聖殿圍牆的一部分,羅馬人在毀牆之時為了保存自己勝利的證據故意留下的,以後千年流落異鄉的猶太人一想到這堵牆就悲憤難言,直到現代戰爭中猶太士兵抵達這堵牆時仍然是號啕一片,我見過那些感人的照片,很理解這種民族悲情。就像一個大家族流離失所,最後回來時只見一截斷牆,能不跪地失聲?
靠近哭牆,男女分於兩端,中間有柵欄隔開。男士靠近時必須戴帽,女士離開時不得轉身,而應該面牆後退。無數的猶太人以頭抵著牆石,左手握經卷書,右手捫胸口,誦經祈禱,身子微微擺動,念完一段,便用嘴親吻牆石,然後向石縫裡塞進一張早就寫好的小紙條。紙條上寫什麼,別人不會知道,猶太人說這是寄給上帝的密信,牆是郵局。背後有歌聲,扭頭一看,是猶太人在給剛滿13歲的男孩做「成人禮」。於是哭聲、歌聲、誦經聲、嘆息聲全部匯於牆下,一個民族在這裡完成一種壓抑千年的傾訴。
哭牆的右側有一條上坡路,剛攀登幾步就見到了金光閃閃的巨大圓頂,這是伊斯蘭教的聖地,叫金頂岩石清真寺,寺內有一塊灰白色的巨石,相傳穆罕默德由此升天。因此伊斯蘭教徒對耶路撒冷十分重視,直到現在仍是除麥加和麥地那之外的另一個重要聖地。
就在這兩個宗教聖地的交纏處,第三個宗教——基督教的聖地也盤旋其間。盤旋的方式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相傳耶穌被當局處死之前曾背著十字架在這條路上遊街示眾。耶穌被鞭打、被戴上荆冠的地方,以及他背負十字架遊街時幾次跌倒的處所,每處都有紀念標記。
最後,到了一個山坡,當年的刑場,從西元4世紀開始建造了一個聖墓教堂,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這裡表情沉重而聖潔,教堂入口處有一方耶穌的停屍石,有兩位年老的婦女跪在那裡飲泣,其他朝聖者也跪在兩旁。基督教把這條長長的小路稱為悲哀之路。
三個宗教都以各自感人至深的方式在這裡吐納著無數信徒的精神寄托,把一層層神聖的悲情疊加給這座城市。任何像樣的宗教在創始之時總有一種悲劇意識,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因與民族問題緊緊相連而歷盡艱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結果,原始的悲劇意識中又加入了歷史的悲劇體驗,誰都有千言萬語卻誰都欲哭無聲
在從猶太人的哭牆攀登到伊斯蘭清真寺的坡路上,看到一群阿拉伯女學生,聚集在高處俯看著哭牆前的猶太人,特別是倒著走路的猶太婦女。她們的眼神中沒有任何仇恨、鄙視和嘲笑,只是一派清純地凝視著,想著什麼。
19991030
加沙地區被以色列包圍著,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進出很不容易;但在以色列看來,他們整個國家都被阿拉伯世界包圍著,再有巴勒斯坦在疆域之內膨脹,真是裡外不安;更讓我驚奇的是,居然還有一群固執的猶太人在加沙地區住著,決不搬走,但他們只能用鐵絲網把自己圍住。這就構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包圍網,你包圍我,我包圍你,你深入我,我深入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斷,離不開,扯不清,雙方都有一筆怨屈帳。
我站在路邊看著這一圈圈互相包圍的網,覺得這是人類困境的縮影。事情開始時可能各有是非,時間一長早已煙霧茫茫。如果請一些外來的調解者來裁判歷史曲直,其實也有點冒險,因為這樣會使雙方建立起自己的訴說系統,倒把本該遺忘的恩怨重新整理強化了。我在這裡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雙方的朋友都作了深入的交談,漸漸產生了一個想法︰他們應該多一點遺忘,讓往事如煙,然後擱置情緒,用現代政治智慧設計出最理性的方略。記性太好,很是礙事。為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決定明天去參觀耶路撒冷城西的大屠殺紀念館。
19991031
大屠殺紀念館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納粹屠殺的600萬猶太人。進入主廳,每個男人都要從一位老漢手中接過一頂黑色小紙帽戴上。每年5月的1天,以色列的總統和總理都會站到這裡,全城汽笛長鳴,各行各業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2分鐘。
離開主廳時,老漢指了指東邊。東邊,我沒有料到會有一個讓我淚下不止的所在。那是一座原石結構的建築,門口用英文寫著︰亞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館紀念他們的孩子尤賽爾,尤賽爾1944年在奧斯維辛被殺害。
但是這不僅僅是一個私人的紀念,因為還有一行觸目驚心的字:紀念被納粹殺害的150萬名猶太兒童
進入這個紀念館要經過一條向下延伸的甬道,甬道盡頭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張極其天真愉快的兒童的臉,年齡在34歲之間,浮雕下寫著他的名字︰尤賽爾。兒童的笑臉具有如此大的震撼力,是我以前沒有感受過的。
從尤賽爾的浮雕再向裡一轉,我肯定,所有的人都會像釘子一樣釘在地上動彈不得,因為眼前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兒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笑的、撒嬌的、調皮的都有。但他們,全被殺害了!
我不敢看周圍,但已經感覺到,右邊的老人已哽咽得喘不過氣來
走出這個紀念館的每個人,眼睛都是紅的。大家不再說話
我很看重耶路撒冷有這樣一座紀念館,因為有它存在,多種宗教糾紛和民族衝突碰到了一條真正劃分大善大惡的底線。有了底線,也就有了共同語言
(待續)
理州上  20129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